主页

武汉团队首场讲座“秀”成功(唐闻)

14年前 [12-12 22:07 周六]

今晚,武汉志愿者团队彭利平在UC做了团队组建以来首场讲座《孩子哭泣的时候》。出我意料的表现好,两天时间,彭莉平能做出这么精彩的讲座,真令人佩服。也许我们的团队不是最早组建的,但一定是最活跃的;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不是最成熟的,但一定是最团结的。莉平为了这场讲座,今天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家都没有回。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准点进房间旁听,陈敏、吴冰还围绕讲座话题,上麦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今晚,非常感谢中华网各位老师和朋友们的光临,这是对我们团队的最大鼓励。赵宝顺、刘贵芹、范红蛾老师都上麦进行了点评。应该说,武汉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关注。还有市青志协朱晓安老师,因为嗓子发炎不能说话,但从头至尾参加了今晚活动流,并对莉平的讲座给予了肯定。团队组建后朱老师说过要一起商量下步做些什么具体工作,但最近确实太忙。等过几天稍闲,一定要抽时间面议。

对莉平今天这个话题,我个人的感受首先是,每个孩子都有哭泣的时候,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需要。记得栩小时候学钢琴就经常哭,不是不喜欢弹琴,而是一上琴就被我指责,这里不对那里不对,那时候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看见他哭就特别生气,觉得他不争气,不聪明,不努力,所以给予了太多的指责。可以说他是伴着眼泪长大的。

事实上,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孩子遇到学业失败、人际困惑、受了委屈或者是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等等,这样的时候他都有可能哭,忍不住地哭。

本来对孩子来说,感到无助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哭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问题在于,面对孩子的哭泣,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智慧和耐心去了解去倾听哭泣背后的原因。甚至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不问清红皂白打骂,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孩子把自己的难受和伤心压抑下去,进而有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人不能随意地、任性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人应该有自控力,但是自控力不等于要通过压抑来控制情绪。所谓身心健康,不是说这个人从来没有过负面情绪,而是说当负情绪出现的时候,他知道如何去排遣。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还不具备自我排遣负面情绪的能力,因此,当他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这样做了以后,孩子的心里就会变得很平和,他面临的那些问题有可能又自行解决了,就象彭利平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上幼儿园的孩子,刚开始老是哭不愿去,妈妈理解她的心情,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她来倾泄自己的情绪,五天以后她不哭了,自己上幼儿园去了。

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因为人的情绪被接纳以后,就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我们常常说理解万岁,可见被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人都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关注,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如果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包容和关怀,那么孩子就会信任你,愿意和你沟通,只有沟通的桥梁架构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去了解孩子,去深入地解决一些问题。去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进而促进孩子的能力提升。

其实孩子哭出来我觉得是件好事,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去倾听和了解他心思的机会,而最令人担忧的反倒是孩子什么也不说,他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说的话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本应是最亲近的两个人偏偏变成了最陌生的敌人。

莉平今天提了三个问题,增强了讲座的互动性——

孩子大哭时,你通常的反应是什么?我想,如果通常我们是不耐烦的、焦躁的、发怒的,那么我们要想想它可能导致的后果。

倾听孩子是不是很难,难在哪里?我知道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忙,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等等,家长的时间宝贵,工作重要,应酬必要,就是孩子的情绪不重要。你要这样说他,他还不高兴不服气,家长会觉得我怎么不关心孩子了?给他吃给他穿给他爱,送他进重点学校,给他报名培优班,家长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但却正是这样的误区使得原本应该是最亲近的两代人变成了面对面却无法沟通的陌生人。

如果我们尊重和敬畏一个生命的成长,我们就会明白陪伴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有多么重要,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如果有这样的认识,倾听孩子还有那么难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