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交流孩子行为分析第三讲和第四讲内容。团队交流越来越活跃,原定十点结束,可是最近几次都大大突破。
就我个人来说,每一讲都会发现有特别精彩的句子或者语录,让我产生共鸣,今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讲厌学文稿中引用的蒙台梭利的一句话:“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大家说到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引导好。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户主前两天也有过交流。他一直认为以目前孩子的状态,他已经尽力了,这个尽力不是跟别人比时间上付出多少,而是说他的心智目前就只发展到这个阶段,他每天就只能花这么多时间来学习,如果再多加时间也不会有学习上的效果,这就回到刚才蒙台梭利那句话,孩子的年龄阶段性,你若要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所以我想,有时候可能不是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也不是我们没有引导的问题,而是孩子的心智没有发育程度问题。
课程中还有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大学,有的孩子会走别的谋生之路,父母要有思想准备;另外有的孩子会在16岁以后才能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有学习的动力,在此之前,你与其逼他、打他,不如想办法使父子(母子)关系变得融洽些,静等孩子开窍”。
这段话,我的感受是:等待不等于不作为,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或者说发掘。孩子的学习模式有不同,孩子的个性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也是不同,所以聪明的父母不是一味去和别人比较,然后否定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努力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发掘孩子的潜力,然后顺势而为。
想起,昨天在一个家长交流当中,他对我说:我承认你的观点和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但是你不要忘记了我们生在一个疯狂的时代,你不培优,你想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孩子就有可能拿不了高分,拿不了高分,好的机会和平台就被别人占了。这个心态很有代表性,我自己也时常因此而矛盾,不过因为自己在学习,心里会有一杆称,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会自我做一个疏导和调整。这是我们学习的好处。
我感到我们团队成员有一个问题是应该要克服的,就是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比如孩子几点几分在干什么,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玩了多长时间的电脑,或者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有多少作业做了,有多少作业没做,我们事无巨细地管。我们有时候说得好听:让孩子自我管理,但实际我们忍不住还要去用负性的语言或者态度去评价他。孩子都是敏感的,家长语言当中的否定,哪怕是暗含的,他也能感觉到。
另外还有一个“立规”的问题,大家今天也说到了。对孩子一些不太好的表现,我们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比如玩游戏超过时间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能有一个共性问题,过去没有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所以到现在青春期要重新来做,这个难度当然要比早期大得多。
立规,就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规定,孩子肯定有遵守得不太好的时候,我觉得不要每次都去指责,而是观察,三天或者五天给他总结一次。不要在他错的时候马上就指出来。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双方要发挥影响力,要做示范,让孩子从你的身上看到和感受到学习的作用。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