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要回娘家,孩子要到她同学家,我到办公室学习。女儿说,我的学习就是上网,她很羡慕我能经常上网。我说,我上网就是学习,原来有时还看看新闻,抽机会杀两盘,自从上了家庭教育网之后,这些事情已经很少在做了。我感觉时间很宝贵,不能轻易浪费。而不学习家庭教育,有时感觉就是在浪费时间,也许是因为自己喜欢的缘故,也许是感觉它太重要。
我在写这篇日志的时候,女儿出门,还没回来。一大早,就骑自行车到同学家玩去了。刚开始,孩子让我们送,我告诉孩子:“你已满12周岁,可以自己骑自行车去了”。孩子还是有些犹豫,她以前只是和我们一起骑车子去过城里,这次单飞自己还是有些担心。我则是下了狠心的,女孩子一般都比较胆小,我想有意试试她。孩子说,怕遇见坏人,我说你只要注意交通安全就行了,保护好自己,看护好自行车。孩子骑车子出发了,这中间要过好几个路口,我多少有点担心,让妻子出去买菜的时候,到她们的“接头”的地方看一下,不要专门看,无意地看看,孩子安全到达目的地就行了。
后来,妻子打电话告诉我,几个孩子已经见到面了。我就放心了。我吃午饭的时候,给孩子打过一个电话,孩子说她马上来,并说自己已经在同学家吃过了。
我想孩子说,马上来,那就应该是快来到了。因为“马上”的意思,就应该是放下电话,很快就得往家赶。可一个小时以后,孩子还是没来到,我出于关心,又打了一个电话,这次是她同学的妈妈接的,这位妈妈说,孩子正看电视。我让孩子接电话,孩子仍然对我说,“马上”来。
这是一个新问题,我抓住了孩子一个小辫子,她说马上做的事情,并不一定会马上做。她的字典里的“马上”,好像与“早来”差不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我在电话里不便发作,也不应发作。我要给自己一个缓冲,我要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要给孩子的不足找理由。这样想来,我猛然感觉到,问题还是在成人身上,也许问题就出在我自己身上。有时,我在家接电话的时候,因为工作上或应酬上的事,我往往会说:“马上就到”、“马上就走”之类的,实际上我往往还会耽搁一下。有时,不注意也会把“在家”说成“在路上”。今天,孩子已经把我的信息,从她那边走了一遭,又还给我了,我有些后怕。我开始继续回忆自己平时的一些细微之处来,无论效果怎样,那就是真实的家庭教育。
虽然孩子说“马上”回来,一方面想安慰我,不要着急,她很快就回来。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好不容易出了一次门,还想在同学家多玩一会。但无论如何,孩子的表达方式有问题,虽然没有本质上的恶意。这样想来,我的情绪便能自主地安定下来,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便不会把帐全部算在孩子一人头上,毕竟大人有错在先,虽然孩子并不知道这些是是非非。
属于我的问题,我“马上”就改,希望自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孩子的问题,我需要慢慢来,一旦孩子无意模仿成功,往往就是源于骨子里的,要想纠正需要时间,需要为孩子提供正常的环境,需要适当的提醒。给孩子留些时间吧,不期待孩子“马上”改正,但我会继续关注。也许“严以律己,宽以待子(女)”也是一个教育策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