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引导式”教育,是看了中华家庭教育资讯中心的一篇文章,一位伟大的父亲把孩子的兴趣“用心”引导成为孩子的爱好,以至后来成为孩子的学习专业,成了孩子一辈子都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业。当然,这个孩子取得了成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他的父亲功不可没。
初识引导式教育,我就感到它很面熟,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在教学生的时候,或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都曾经运用过,只是没有专门思考过。现在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教师或家长一点启迪。
大家都在抱怨当前的社会过于浮躁,教育也难逃急功近利之嫌。我们的教育目标过于专一,只要智育,仅仅看重分数的现象大量存在。我们总想让孩子一口吃个大胖子,总想通过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最丰厚的教育效果。基于这样的想法,使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是在“一厢情愿”地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便会厌学或对抗父母、老师。
“引导式”教育要求父母学会“拐弯”,把教育孩子的节奏慢下来,这与有的专家提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不谋而合。从形式上看,这种教育方式慢下来了,但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认识事物的方式的学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一种教育上的捷径!
我想为大家提供一种“三步走”的引导式教育模式,便于大家操作与理解。这种模式与教师讲新课的过程基本类似:原型感知——主动探讨——目标达成。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我会尽力结合家庭教育寻找一些“变式”便于家长理解和运用。我想,我们有了这种引导孩子成长的想法与做法,需要灌输的东西就不会太多,亲子冲突就会减少,孩子们也会重拾他们天然的学习兴趣。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材料寥寥无几。只是在治疗脑瘫病人的时候,经常采用一种“引导式”的方法。我没有读这方面的文章,以为不对路。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正常孩子,还有一些十分优秀的孩子。反过来一想,“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病人都能起到成效,对于我们正常的孩子肯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更佳效果!
这个问题我会继续思考,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