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吕风琴讲稿) 转

15年前 [05-12 21:47 周二]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吕风琴讲稿

]
 

一:组成人体的六大营养素:

1)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物质,没有蛋白质孩子就无法长大,蛋白质如果把人体当作一座建筑物,那么蛋白质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肌肉、神经、皮肤、毛发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还参与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增强抵抗力;蛋白质还产能,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能源,故又是产能营养素之

  (2)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被人体吸收后供给热量,是同等量蛋白质或碳水化物供能量的2倍;脂肪是人体内能量供应的重要的贮备形式;脂肪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体表脂肪可隔热保温,减少体热散失,支持、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等不受损伤。

  (3)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参与许多生命活动,是细胞膜及不少组织的组成部分;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作用。

  (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它们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但膳食中绝对不可缺少,如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病理状态而形成维生素缺乏症。

  (5)矿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又一类营养素,它包括人体所需的元素,如钙、磷、铁、锌、铜等。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帮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肌肉收缩、神经反应等。

  (6)水是人类和动物(包括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水可以转运生命必需的各种物质及排除体内不需要的代谢产物;促进体内的一切化学反应;通过不知觉的水分蒸发及汗液分泌散发大量的热量来调节体温;关节滑液、呼吸道及胃肠道粘液均有良好的润滑作用,泪液可防止眼睛干燥,唾液有利于咽部湿润及吞咽食物。

  六大营养素主要来自八大类食物:谷类、蛋类、奶类、根茎类、肉类、鱼虾和贝

  类、豆和干果类、蔬菜和瓜果类。

  1.蛋白质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瘦肉中蛋白质含量最多。一般的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52克,但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时,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一般要求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23克。因为肌肉纤维的加粗和肌肉力量的加大,必须依赖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且最好是动物蛋白。但要注意,肌肉大小和力量的增长主要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吃出来的。

  2.糖是保护肝脏、维持体温恒定的必要物质。脂肪糖给人体提供70%的热量,一般每天250750克的主食,就可以满足人体热量的需求。机体各个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糖储备,所以,一般孩子在参加一般性体育活动时,不需要额外补充糖,只有在孩子参加大运动量活动,或长时间的耐力活动时,要适当增加主食的摄入。因为运动中热量消耗较大,如果长期供能不足,会导致身体消瘦、机体抵抗力减弱。

  3.脂肪是人体内含热量最高的物质。脂肪主要有四大功能:维持正常体重、保护内脏和关节、滋润皮肤和提供能量。一般人体日需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30%。一般正常活动的人每天摄入25克左右的油脂就可以满足

二:不吃饭的生理与心理成因

1     从生理上讲当孩子在4--6个月的时候就要添加辅食,(为断奶和替换谷类食物做准备)。此时是学习吞咽的敏感期,让没有奶细腻的食物顺利的通过咽舌。让身体认识和接受食物,让孩子学习吞咽的本领。1-2岁就要吃固体需要咀嚼的食物,锻炼孩子的咀嚼功能,如果家长在这个年龄断,没有对孩子进行,由稀到干,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相应的学习与训练,孩子就没有吞咽和咀嚼的吃饭能力,造成孩子吃饭能力的低下。(2)没有饥饿感,孩子零食,饮料不断,肠胃得不到休息,没有建立正常的生物钟,使大脑的神经指挥系统失灵。不发布饥饿信号。

从心里上讲,(!)在孩子对吃饭有很好的兴趣时,明明孩子已经吃饱,但家长觉得吃的不够,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多吃,孩子胃撑的难受,使孩子惧怕吃饭,对吃饭造成心理反感。(2)由于小时的食物,味道,种类,制作方法单一,(孩子专用)所以,不习惯新的食物。(孩子大了,吃大人的食物)。(3)吃饭时催促孩子,家长的声音单调呆板,没有愉快的气氛,使孩子心里不舒服,就不肯吃。(4)平是在其他方面对孩子的束缚和不合理的管教太多,孩子以不吃饭表示反抗。(5)家长让孩子感觉到他吃饭是为了家长,不是为自己,所以,为达到目的用不吃来要挟家长。(6)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对某些食物表示厌恶,使孩子对家长不喜欢的食物敏感。也学家长的样子不吃。在心里上也造成了孩子对食物不感兴趣。(7)还有的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说孩子不喜欢吃某某食物,给孩子心理暗示,强化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8)诱惑和恐吓。你不吃别的小朋友就要吃。你赶快吃,你吃晚饭我给你买什么等。(9)在孩子有某些需求的时候,但苦于不会表达,他就拖着不吃,以其家长来了解和询问。(10)有些1——3岁的孩子,想从饭菜中研究和发现,他想感受的东西,表现处来的行为就是我们家长认为的胡闹和玩食物。

 

三:怎样让孩子爱吃饭?

首先在饭菜的制作上下功夫。在色、香、味、形上动脑筋。在制作上下功夫比在喂饭上下工夫要好的多。在色上主要是把颜色搭配的有食欲,在形式上可以有卡通饭、饭团、包子、饺子、日本式的可以拿在手里具有趣味性的食物。(2)采取一些巧妙的手段,例如:带孩子去郊游就专门带些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带上塑料布铺在地上野餐,孩子在游玩的高涨情绪中会很愉快的吃东西,千万不要买孩子爱吃的零食。(3)可以经常请一些孩子到家里做客吃饭,制造气氛,比赛竞争,等。(4)气氛提前进行烘托。,平时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家长尽量表现得非常渴望吃饭,自言自语的说我的饥饿表现。吃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夸张一些。给孩子一个垂涎欲滴的表情,孩子在你的渲染下也会受影响的,(5)吃饭时允许说话,不要扫兴。家庭成员间相互交流,联络一下感情不会影响吃饭的质量。反而由于兴奋和快乐更有助于消化和吸收。(6)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吃饭时家长要津津有味的,高兴的大口的仔细咀嚼的吃饭,给孩子做吃饭的榜样。(7)游戏的方式用角色扮演,例如做了萝卜就说孩子是小白兔,小白兔怎样吃萝卜,让孩子演示,做了鱼就说孩子是小花猫,让孩子学小猫吃鱼的样子。(8)对因生理因素造成的不爱吃饭的孩子,偶尔家长也可以喂两口,家长夹着孩子不太爱吃的菜,在空中绕几下,然后说,菜飞到你的嘴里了。还可以做让孩子猜食物的游戏,就是让孩子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把一种食物放到孩子的嘴里,让孩子嚼完咽下后,猜他吃的是什么?如果猜对了,家长就夸奖孩子的舌头真聪明,闭着眼睛还能知道吃的是什么,等赞美的话。如果没猜对,就让孩子重来,不知不觉中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锻炼出了吞咽和咀嚼能力。(9)让孩子参与饭菜制作的过程中,吸引孩子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10)饭前半小时喝点水。稀释和增加胃液,增强消化能力。(11)让孩子多运动,消耗能量,使孩子有饥饿感。

四:家长注意事项

(1)       孩子的胃口随着心情,季节、运动量的不同,会随时发生变化,家长不能墨守陈规,千篇一律的死板对待孩子的饭量。(2)不要家长认为有营养的食物就强迫孩子吃,没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就不吃,对任何食物都不要有偏见。否则会造成孩子什么都不吃的现象。相信孩子的身体对食物的选择性。孩子不论吃多少都不要追逐孩子吃饭。(3)吃饭时不开电视,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做到吃饭不分心。(4)在孩子很小时要定点、定时、定位。定点是为了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定时是为了发挥生物钟的调节功能。定位是阻止孩子乱跑。(5)在孩子的行为管理上要合理引导,不要让孩子对家长有对立情绪 从而在吃饭时报复家长。(6)饭前的预告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在看电视,或者在游戏玩乐,应在饭前5——10分钟告诉孩子还有多长时间要开饭了,让孩子有个要结束娱乐和要吃饭的心理准备。稍大一点的孩子3岁以上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吃饭的时间,到了时间就要收桌子,不管孩子吃了多少。如果吃的少,不追加零食,不提前开饭。几次之后应有改变。(7)2——5岁的孩子有时候会用不吃饭向家长挑衅,想试探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开心与智慧的方法,就视而不见吧!让孩子摸不着你的深浅,他就会感到无聊而停止。

      (8)在孩子8个月——15个月学吃饭时,要满足孩子自己吃的要求,如果怕孩子吃不饱,到最后可以补充喂一些。此时,不要怕孩子把饭撒了、把手、脸、衣服、地、桌子弄脏了,不要以为这是浪费,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代价的,浪费一些食物,得到孩子的吃饭能力是值得的,这个学费并不贵。也不要怕孩子有浪费的坏习惯,孩子不是故意的,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学吃饭上,还不知道对与错。只是没有手、眼、嘴协调罢了。(9)有些1——3岁的孩子想从饭菜中研究和发现,他想感受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胡来和玩食物,此时,需要家长观察,区别对待,不要粗暴阻止,横加干涉,只是到时间手饭桌就行了,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训斥孩子。(10)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家长不要偏食、挑食、厌食、节食。

五:家长的责任:

要有培养意识,(1)培养习惯。作为家长要有培养孩子的意识,通过吃饭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专心的习惯,使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不要为了让孩子多吃,而让孩子边吃边玩,养成不专心的坏习惯。(2)培养责任心。让孩子明白和体会吃饭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为别人。是对自己负责,是自己的身体需要。当孩子有了对自己的责任感后,才能有对其他的人和事的责任感。(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孩子吃饭的点滴进步,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得到自信。认为自己行,自己一定能行。吃饭是表面现象,家长要通过培养孩子吃饭这个因,要得到孩子好习惯这个果才行。同时,改变孩子的吃饭习惯,没有立杆见影的方法。不能要求一次见效。要有培养的心态和耐心的方法。才能不愧为是孩子的好家长和第一老师。教育的学问就在生活当中,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努力吧!谢谢大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