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雷云英)

15年前 [05-07 21:23 周四]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叫雷云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长,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机缘巧合的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在阳光团队的激励下,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一路走来,我有许多的收获和感慨。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就我们关心的家庭教育的话题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在教育孩子当中的一些做法。我讲的题目是《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住房越来越大了,但我们都感觉到孩子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了,锻炼的空间更小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日子很穷,一年到头除了过年才能吃上水果糖,但我们很快乐,我们除了上课的时候,小伙伴们都在一玩,放学之后玩不到天黑不回家,忙碌的父母没有时间担心,假期常常跑到很远的地方玩,不怕夏天的炎热、不怕冬季的严寒、只有快乐。现在的孩子却找不到我们儿时的那种快乐。所以常常有孩子说:“太没意思了”。在这没意思中我们的孩子丢失了许多的东西。

所我们要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去体验。

我讲的第一个内容:

一、把空间还给孩子,由他们自己去磨练意志

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需要空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为他们创造空间,这样放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约束孩子,更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记得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放风筝的事。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把女儿带到离城市很远的戈壁滩上放风筝,我们把风筝放的很高,带了两卷线都放完了,后来是线断的了,风筝落到了很远的地方,我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捡回来,看到落的那么远的风筝,女儿有点不想去,我在旁边哄了几句,毕竟是孩子,几句好话她就去了。我就座着等她,后来我就睡着了,醒来后,她还在走,远远的看她边走边玩,来回就走了近三个小时,才把风筝捡回来,满脸的汗水和成就感,似乎已经忘记累了。

 

孩子的爸爸是我们这里路桥公司的技术员,夏天很忙,很少回家,有空的时候我就带女儿去看他。看到他整天在路上测量、计算、也很辛苦。女儿感觉挺好玩,我就顺便说:你觉得好玩,你试试你能走多远,不行你把你爸修的路走一次。她爽快的答应了,假期我就带着她和几个朋友的孩子,一起开始徙步,刚开始走十几公里,对于十岁的孩子简直太轻松了。后来一天就走二十几公里,孩子们还是没有反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就挑战一天走三十多公里,当时所有的家长都说不可能。但是孩子每次都是乐呵呵的到达目标。有一次我们徙步到一个边防站。有三十五公里,海拔是1600米,那天的天气是三十度,走了十一个小时,当时孩子们都走到了,家长们都感动的流泪了,不敢想象孩子们有这样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真的很不容易,那天我是一直跟着孩子走下来的(因为有车跟着,家长可以随时座车,孩子也可以,如果感觉坚持不了就上车),那次很多人的脚上都打出了泡,而且脸上的汗水都变成了小盐粒,手一模都可以感觉到的。其中有一个女孩累的座在路边哭,都不愿上车,坚持到达终点。后来我又带着孩子走两次三十多公里,很多人听说后都到很惊讶,但的的确确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意志。

这次五一的时候,我们又徙步了一个旅游景点。走了37公里。一共去了39人,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九人,其中有的孩子年龄小或者家长怕累都不勉强,只是自己尽力就是了。9个人中,有两个成人,其它几个孩子走到又去爬山,一直玩到天黑才下山。其实孩子的成长中,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

记得有一年回老家看望孩子的爷爷奶奶,我就和孩子商量好去爬华山,条件是一定是靠自己的两条腿走上去,而且不许喊累。对于一个11岁的女孩我想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没有过完年我们就来到了西安,由于是过年,上华山的人很少,上面还下了雪,即使有人上山,大多都是坐缆车上去的。我们自然是选择爬山,为了轻装上山,我们只带了几瓶水,中午1点开始上山,还没有到山顶天就黑了,找了家旅店吃了晚饭就睡了,为了看日出我们早上五点就起来赶路,计划在日出之前到达最高峰,结果我们在最高峰看到太阳慢慢从下升上来的奇观。然后我们又先后爬了南峰、北峰。没有想到了事情发生了。我们饿了,没有吃饭的地方。因为是过年,来爬山的人也很少,山上的店面都锁着的,没有办法,我们就只有下山才能吃上饭。女儿一阵喊着饿死了,一阵又活蹦乱跳的在山路上玩耍。到十一的时候,我们实在是走不动了,又饿又累,座在地上休息我无意中发现包里还有一个苹果,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来了,当时我们都很激动,感觉是救命的苹果,这时候她爸爸就拿出小刀准备削皮,女儿着急的喊道:不要削皮,多浪费呀。赶快吃吧。我们三个人把这个苹果分吃了,一鼓作气下了山,女儿很高兴的说:我没有累爬下吧,我也没有哭吧。过后,我们常常回忆这次难忘的经历。总是充满了快乐,女儿说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苹果了。好难忘呀。我也常常和女儿开玩笑说:最香的食物的饥饿。

给孩子一个空间,是为着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接触、去调整,家长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他、接纳他、分享他、激励他。

 

二、把问题留给孩子,由他们自己去探索结果

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记得在小学课本中,学过一篇《小蝌蚪找妈妈》,女儿就问我小蝌蚪的尾巴到底到哪里去了?是蝌蚪的尾巴到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还是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呢?说真的,当时我也不知道蝌蚪的尾巴究竟是怎么不见的,我就和孩子一起养了几个小蝌蚪,结果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而是随着蝌蚪的成长,尾巴渐渐的消失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观察和探索,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次女儿问我:“毛毛虫是怎么样变成蛾子飞走了”。我说:“怎么变的我也说不清,不我们可以看看呀”。于是我找到毛毛虫,然后就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女儿自己观察,女儿想知道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蛾子的,一天都要看好几遍,生怕一不留神就变了似的。还给它准备上水和吃的东西。过了几天毛毛虫用网把自己包起来,女儿又担心它会饿着,又过了几天,女儿大声的叫我,她发现毛毛虫开了个洞在往外爬,开始头先出来,挤了半天才出来了一点,又挣扎一会只看到出来一点,女儿见它不动了,着急的说:妈妈,你快帮它一下,他都快累死了,我一边安慰着女儿焦虑的心情,一边拿出一篇关于蛹化为蝴蝶的文章,题目是:“欲速则不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样孵化为蝴蝶的。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女儿静静的听着,仔细的看着毛毛虫挣扎的过程,出来后的毛毛虫一动不动的倒在那儿,后面的两天身上的颜色越变越深,有一天女儿打开盒子,毛毛虫飞走了。

在女儿以后的成长中,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用这个事例告诉孩子:人也是如此的,磨练、挣扎,这都是成长中必经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理想和心愿,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的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走得最远的人。

后来女儿上初中了,有一天,她问我:妈妈,如果努力了,都能变成蝴蝶吗?也有变成蛾子的呀,我告诉她,变成什么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要会飞。我一直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正确,但是看到女儿善于思考,积极向上的这种状态,却让我很高兴。

从女儿养毛毛虫找到答案中,我想她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给一个问题,在于让孩子独立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决不要小瞧孩子,他们的创意有时会令你想不到的。父母最好的方式是支持他、启发他、引导他,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三,把困难交给孩子,由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保护,不要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实践机会。有见识的家长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小孩子有非常旺盛的参与意识,不论什么事都想试一试,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人为地为孩子制造或设置一些困难真的是一门学问。首先,困难的性质和程度必须从孩子本身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不要急于求成。原则是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或在大人指导、启发下能够解决的难题。这样会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一种进取精神,从而坚定信心,提高勇气,磨练意志,视挑战困难为一种乐趣。其次,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弱点,对于他们缺什么,应该心中有数。

我家孩子以前花零花钱方面比较随意,三天两头跟大人要钱,在她的意识里这好象是天经地意的事,根本体谅不到大人挣钱的艰辛。为了让她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价值。我特意选择了一个星期天,跟女儿商量一起去拾棉花,而且答应她挣的钱是归自己所有。女儿第一次到野外参加劳动,拾棉花感到很新鲜,提着一个小布袋满地里乱蹿,简直跟小猫钩鱼差不多。我尽量不去理会她。等新鲜劲儿过了,她跑过来了。瞪着一双小眼睛,吃惊地大喊:“妈妈,你怎么拾了这么一大袋子啦!”。我看着她便轻描淡写地说:“你跟着妈妈拾,一会也能拾好多”。女儿很乖巧,认真起来还象那回事。她说:“妈妈,我这儿的棉花太少不好拾,怎么也拾不快”,说着就跑到我的前边去拾,我仍然没去理会她。半上午的时候我拾了沉沉的一大袋子,感到有些累了,便把女儿叫过来一起休息。女儿嘟呶着小嘴,显得有些不高兴。我说:“女儿,怎么啦?收获怎么样?” 女儿却说: “妈妈,你都拾那么多了,我才拾了这一点点。”我安慰女儿说:“你手小,当然比不过妈妈啊!再说了,妈妈从地头拾到这里可没有到处乱跑。干活不怕慢,就怕站。”我们喝了点水休息了一会,还没等我站起来,女儿已经开始拾了。快到午饭的时候,女儿拾了大约有6公斤棉花了。中午三点的时候棉农还没有送饭,大人们都饿的不断的盼望送饭的棉农,女儿就别说多可怜了,当时我也很后悔自己没有带些吃的来,一直等到快四点的时候饭才送来,虽然是白菜汤和馍馍,女儿也不嫌弃的大口大口的吃着。下午女儿就显得很累了,边玩边拾,自己不断鼓励自己说:妈妈,我是不是再拾一花袋就能挣五元钱了,是不是可以买三个带钻的卡子,或者可以买五张花仙子的帖画。。。。我也不停的回应着她,女儿一直坚持拾到天黑的时候,棉农称了她拾的棉花,并付给了她六元钱,女儿特别的高兴。直到上车回家的时候,我发现把女儿真的累坏了,到家的时候,她向一团泥一样被我抱下车,回到家也没有吃饭就睡了,我先生怪我太恨心,把女儿累成这样。后来这6元钱女儿一直不愿意花,她知道这钱来的太不容易了,同时也能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毕竟才是一年级的孩子。这段经历孩子一直都没有忘记,影响也是很深的。

去年孩子上初一,全校中学生集体拾花十天,学校的目的是支农,并且给孩子一个锻炼。可是第一天就打电话回来说一天拾12公斤棉花,还在班里算是不错的,第二天的时候还是拾十几公斤,而且有的同学父母都找的人去帮孩子把任务完成提前把孩子接回来。我想孩子在棉花地的呆着也不是办法,一天就是混,好玩就行,并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第三天我就去帮孩子拾,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任务,但我们没把她接回家,而是另找了一家棉农继续拾棉花。一直拾到学校规定的时期,不同的是,她每天可以拾五十多公斤,结果是锻炼了,也收获了,他拾花的钱由自己支配,因为是她自己劳动所得,她很高兴,没有想到用自己的汗水给自已添制了一套新衣服。

困难有时就是前进的阶梯,家长善于利用的话,可以产生成长的动力,就象小溪冲过岩石,唱出生命的赞歌。生命成长需要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也只有突破极限,才是精进,才是滋养。

 

四、把选择权利还给孩子,由他们自己去做出决定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一位学者去一所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

150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9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

在孩子的生活中,不需要承担太多的义务,吃什么、什么时候吃;穿什么、穿几件;干什么?如何去干……等等,全由父母安排得好好的,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对孩子像捏泥人似的强行塑造。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体验更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

女儿从小积极乐观,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娱乐活动,对于她的选择,我除了鼓励就叮咛一点,不要因为参加这样的活动而影响成绩,其它就让她自己选择。孩子就报名参加民乐队、小交警、合唱团等,因为她自己选择的,所以就很认真的对待,没有影响学习,而且使自己很快乐。童年很快乐。

现在孩子上初二了,学习上可以说已经很紧张了,寒假的时候,又要学二胡,老师们和同事们都不能理解,我想孩子愿意,她自己去调整吧,我发现她把出去玩的时间压缩用来去上二胡课,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是学习累了就拉一会二胡来调整一下。

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

 其实在我身边也有父母的包办和安排不满意而有抵触情绪的孩子,父母就会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说的做,准没错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否立得住脚,是很让人担心的。

    其实孩子的选择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女儿子大一点对穿都很讲究了,以漂亮为主,这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刚开始去徙步时,我和女儿去买鞋子,她看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但穿着不怎么舒服,我告诉她要走很长的路,鞋子一定要舒服才行,她表示就喜欢这双,而且她说仅仅有一点不舒服没有多大关系。后来就按她的选择买了那双漂亮的鞋子。没想到走了一半的路程已经将她的脚打出血泡,她不得不把鞋子当拖鞋一样穿着走。 

孩子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在自主选择时,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让他们选择,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权,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同时,在选择过程中,又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

孩子终归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开拓比父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孩子自小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体验选择的滋味,他今后又怎么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又怎么去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呢?

给予权力,就是给予责任,让孩子找到生活的界线,让孩子捕捉现实的严酷。这样,家长才能避免成为孩子的拐杖,孩子轻松而家长不累。这就是生命的开花,当瓜熟蒂落时,孩子才会自然的融入人生,敢于面对今生的风险。

 

五、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孩子,由他们自主的承担起学习

女儿上学的第一天,我就喊响了一句口号:认认真真的学习,痛痛快快的玩。学习要认真,玩也要痛快。刚上学时,每天回来写作业,我就告诉孩子,写作业要认真,不要分心,刚开始的确不容易做到,我就提醒,督促,有时也采取严厉的态度,让她明白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孩子的学习从一开始我就交给了孩子自己,记得有一次孩子问我:妈妈这个字怎么写?我想了想说: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这样写的,我故意写错,她看了感觉不像,我就说你查查字典,结果孩子查字典后,确认我写的不对。我就告诉她,妈妈好多字都记不清了。从那以后,她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数学不会做的时候,我就鼓励她多读几遍题,并且告诉孩子,妈妈小的时候数学最差,所以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讲,要不妈妈是一点都帮不了你。有时孩子的确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爸爸这个时候就会出面给予她引导。就这样,学习就成了孩子的事。在女儿上小学的六年中,因为我工作很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我只管每天看看孩子做业本上的对和错,对的给予肯定和鼓励,错的我就看第二天订证没有,只要订正了就行。(因为忙,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很少,我就在吃饭的时候与孩子交流,为此我在指导师毕业的论文上写过《家庭教育中的餐桌文化》,就说我们善用吃饭的几十分钟对孩子的都有益的)。女儿上小学时我最关注的就是作业和玩,每次她出去玩,回来我就问:开心吗?如果不开心我会要求她下次一定要玩开心。其实当我们关注孩子所关注的,孩子自然就会关注你所关注的。就这样,女儿小学阶段是多一个字不写,多一道题不做,成绩一直在前面。

孩子上初中时,我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给我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帮助我更好的引导了孩子的学习。可以生活中还是有许多让她们很烦恼的事,比如与异性同学交往、师生关系、青春期等等一些事常常困扰着孩子,而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心情,心情好了,学习自然是轻松愉快的,生活也是阳光。心情不好,自然会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要问,她有时也不告诉我,但她会绕着圈子问我,我就给她分析,然后给予引导,这样就会很快化解掉孩子心中的不快。心情是人的生命力,有了好心情,孩子才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孩子自己想学,愿意主动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主动学习的习惯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尤其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成长的期盼。家庭教育的路程很长,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育子能力,给孩子一些空间,放手让孩子去学习,去体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鼓励孩子去创造,只要我们不怕孩子去碰壁,尽管摔得鼻青脸肿,只要我们呵护好孩子的心灵,父母的胸怀才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谢谢大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