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师家庭子女教育误区初探(山东 张功领)

14年前 [03-01 18:52 周一]

教师家庭子女教育误区初探

                   山东   张功领

教师,本应在子女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现时生活中,很多教师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却是失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就是规律,医生看不好自己的病,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灯下黑”自古有之。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还有很多的教师家庭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女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总结了一些教师家庭子女教育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发现子女教育失败的教师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存在的一些误区,现整理下来,盼望专家、同行能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误区一  忽视家庭教育

案例:王教授是某本科院校的骨干教师,在家里也是绝对的“权威”,家里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但孩子上到初二时却迷恋上的网络,发展到逃学、离家去网吧上网。后来在接受咨询指导时指导时老师才了解到,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按照爸爸设计的成就学术精英的模式来训练孩子的。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和权利,没有到成长的快乐,有的只是每天爸爸安排好的学习内容。虽然在小学时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里突出强烈,没有朋友,每人能交流,不愿回家,从而爱上了网络。

孩子就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是成长发展中独立的个体。我们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阶段不同的需求,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王教授这种机械训练方式来教育孩子就是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没有把孩子当作人来看待。

孩子童年时期应该是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体验锻炼中使身体、心理走向成熟。如果我们按照某种人为的模式去训练孩子,剥夺孩子童年的欢乐,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教师往往自认为自己懂教育,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训练优秀学生的方案,在教育孩子上就会把这些方案、甚至是自认为“法宝”的东西迁移到训练孩子上来。这样做就是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是忽视家庭教育的表现。

误区二  提前学校教育

案例:明明今年九岁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最近一个学期,孩子心情低落,成绩也一直下降。这下妈妈急了,自己最得意的杰作怎么了?原来妈妈是小学老师,在孩子刚学说话时就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始“教学”了。汉语拼音,数字的认识,看图识字,唐诗宋词,英语对话等等,在孩子三岁上幼儿园时已经几乎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所以在幼儿园就“连跳三级”,三年的幼儿园一年就上下来了,并且一直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学科成绩”,孩子四岁时上了一年级。这段佳话一直是妈妈的自豪,当人夸奖孩子时,妈妈总能感觉到得意的满足,认为自己教育的好,孩子肯定能成才。

上述案例中的现象在教师家庭中是普遍存在的。虽然这种现象不只是在教师家庭中上演,但利用自己的优势提前进行学校教育却是很多教师一直在做的。

专家认为,任意进行超前的知识灌输,强制性的让孩子去学习掌握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是有害而无益的。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条件促使孩子身心发展,也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这就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重视早期教育,无疑是应该的,但要把握住早期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各种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学会做人,拥有美好的道德情感,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等等;而不是早期教育越早越好,越深越好,越多越好。硬要通过外界的努力、大人的教育催孩子早熟,这恰如揠苗助长。作为教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这一点。

误区三  过高的期望要求

案例  张老师夫妇都是市重点中学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上都是学校的业务尖子。孩子张涛上高一了,寒假放假后突然离家出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升高中时,孩子成绩中等水平。为了实现让孩子考入重点本科的计划,孩子上高中后,夫妇两人进行了明确分工,承包孩子学科的辅导。放学后,两人轮番上阵,晚上要学习到十二点,每天把孩子搞得筋疲力尽。最近寒假将至,孩子“吓跑”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正常心态。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的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这种过高期望的核心就是“考高分,上大学”。这一点在很多优秀的教师身上表现的更明显。平时见多了优秀学生,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优秀的。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怎么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呢?在这些偏颇思想影响下,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就会采取加大辅导强度,控制孩子时间的方式去“努力”补救。

这种过高的期望要求,很容易导致孩子成就感降低或者缺失,引发焦虑,丧失自信,产生内疚、自责逆反心里。就像案例中的张涛一样,不堪重负,离家出走。

误区四  角色的错位

案例  东东是红旗中学初二的学生,妈妈就是这个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最近妈妈发现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经调查发现是跑到校外去和一女生“约会”。于是一场家庭审判开始了。

“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和同学玩。”

“是早恋。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

“愿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为什么放学后不回家?”

“不愿意回家,回家后你就唠叨学习,烦!”

“给那个女生在一起怎么那么好啊?”

“就是好!她对我好,感觉就像姐姐一样亲切。”

“。。。。。”

东东为什么不愿回家呢?家里没有亲情,只有妈妈令人心烦的唠叨学习。是妈妈角色的错位导致了孩子的逆反。教师家长,在学校是教师、是班主任,在家里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和母亲。而我们有些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体会不到家的感觉,这应该是教师家长的失败之处。

也有些优秀的教师在单位工作很忙,很累,回到家后只顾问问孩子的学习,缺少与孩子游戏玩乐,缺少与孩子情感交流。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引起心理、性格的的不健全。

 

误区对策指导

一、重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他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平时工作的对象往往是相对单一的年龄层次,而教育自己的孩子却需要孩子成长过程中系统的教育知识,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

二、强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意识。学校教育是一种教学教育,它是按照国家规范的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严格的考核要求来进行的;而家庭教育则是基于血缘关系亲情的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的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它属于一种养成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容、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切不可把学校教育搬到家里来。 

三、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想着自己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非要出类拔萃呢?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犯错误呢?根据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让孩子自然成长,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就是成功的教育。

四、扮演好家长的角色。教师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