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眼镜、一脸稚气地坐在桌前的孩子,手中的老寿星却带着几分豪气。“他15岁了,以现在的手艺和研究的态度,我觉得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他成为传承人了。”孩子的父亲、师父、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二代传承人郎志春说。如今,他15岁的儿子成为了家族手艺的继承者。
这个15岁的孩子名叫郎佳子彧(见图),刚刚初中毕业,现在已经被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会员。走进面人郎的客厅,除了柜子里摆放着的三代人各时期的作品,还有一个小盆,里面泡着江米,堂屋的桌子上则摆着颜料以及混合好的软面。“今天一上午,捏了一个小娃娃。”说着话,孩子将作品递给父亲,“下巴颏儿有点大,脖子有点生硬,再捏一个。”
听到既是师父又是父亲的命令,孩子又打开了防止面材干燥的塑料布,拿出一小块粉色的面球,揉在了小竹签上。一旁的铅笔盒里,放着长短、粗细不同的工具。小棍子扎进圆面球,轻轻往上一挑,一个鼻子就出来了。一小块面塞进刚才挑开的地方,两旁再用细棍捅两下,鼻孔、鼻梁也都泾渭分明。约莫两个小时,一个小娃娃跃然杆头。
“他成绩不错,也喜欢捏面人,这样我们当家长的特别欣慰。”即将踏入高中校门的郎佳子彧,被保送到了一所示范校。“将来能读书一定先多读书,有这个手艺,经常练习,不断进步就好,未必一定要做一辈子,也许在其他行业孩子能更有出息。我们希望当他到了50岁上下,即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再好好光大面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把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父亲说。
15岁、1米8的身高,强壮的男孩子并没有对篮球场上的拼抢产生兴趣,却痴迷于坐在桌前对着小面球精雕细琢,郎佳子彧已经想将捏面人当成一辈子的事业。身处世家,孩子自然从小就跟随着叔、父、姑等亲属,边看边动手,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作品。“我愿意一辈子干这个,我觉得我能坐得住。”
柜子中摆放的作品颇有特色,老面人郎留下的作品,大都是民俗题材,比如寿星、老北京市场场面等;第二代面人郎的作品,最精致的要数精细的京剧人物;15岁的第三代面人郎的作品,则更多是动漫人物,一套数十个各种造型的史努比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嘛,喜欢这些形象是很正常的,不过我估计当他到了一定的岁数,作品也会回到一些经典民族题材上。”郎志春说。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8-05/2447963.shtml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