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重庆 学生渐成“豆腐娃娃” 体育课怕风险只打太极(图)

14年前 [05-06 14:03 周四]
2010年05月05日 12:04华龙网-重庆日报

  按“健康重庆”的规划,到2012年,重庆将逐步完成1000块塑胶跑道的建设,每个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周4节体育课时。日前,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率队前往各区县调研学校体育工作,发现4节课时已基本得到保证,体育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但体育课上什么?却成学校难题———

跑步。(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交谊舞。(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安全,已成为学校上体育课首要考虑的条件。(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小心点,不要乱跑,注意安全。”每天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陈军都累得几乎脱水。“一个分神,就可能有学生受伤,我时刻都绷着一根弦。”

  “学校恨不得把学生都关在教室里。”79中校长王和平看着在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对前来调研的市人大调研组如是感叹。

  一碰怕碎的“豆腐娃娃”

  “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陈军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无奈。 

  学生打篮球时,他总是夹在中间,左扑右挡。“没有办法,万一伤到人就糟了。” 

  前段时间,在79中,两个初一的孩子在课间打篮球,结果篮球砸在一个孩子脸上,掉了半颗牙齿。后来,学生家长追到学校,除医药费,还要求赔偿“美容费”。这不是孤例,在重庆,几乎每个学校都曾有过这样的遭遇:孩子在学校受伤,结果家长就扭到学校负责。 

  作为对策,学校企图寻求“绝对安全”的方式教育学生。 

  “现在上体育课就提倡打太极拳,打太极总不存在身体对抗吧。”王和平的“妙招”引来同行赞同。“我正在考虑要不要把羽毛球也取消了。”重庆聚英技校校长何旭说,现在的学生就像“豆腐娃娃”,挨到都怕碎。学校不得不规避一切可能的风险,跳跳绳,练练操,做做游戏就好了,千万不要有任何的身体对抗。 

  目前,具有一定风险的高低杠、平衡木等体育项目早已下马,学生集体出游一律取消,悬在校长头上的安全责任,像一把利剑,“学校恨不得把学生都关在教室里。” 

  但这种绝对安全的教育模式,正带来令人担忧的变化,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对我国学生每两年进行一次体质监测,到2006年已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体能、弹跳,爆发力,耐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呈连续下降趋势,而近视率、超重与肥胖的比例则持续上升。

  无法用显性数据表明的问题也许更为严重:孩子的冒险精神正被蚕食,学生像“小绵羊”一样,除了动笔,百无一用。此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同时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激烈的对抗赛中,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低于韩日学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一碰怕碎,是谁之过?

  “被圈养的一代”:谁夺走了孩子的冒险精神

  “好想去外面玩一天。”复旦中学高一的林琪儿(化名)的愿望是,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的监视,和同学去潼南看看油菜花。“出了校门,就进了家门,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被圈养的一代。”15岁,花一样的季节,但林琪儿沉默安静,她没有单独坐过公交车,上学放学都由家长开车接送,有印象的几次出游,全部与父母同行,“单独出门,妈妈很不放心。” 

  林妈妈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开明领导,但在孩子的问题上,她寸步不让:“孩子太小,不懂事,做家长的,肯定给她最好的环境。”谈及学校的教育,林妈妈说,孩子在学校学习,学校就要全权负责,不然孩子受了委屈,家长找谁去? 

  这厢老师也很委屈,“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处,但家长却希望我们是全职保姆。”大坪中学一位班主任说,孩子天性爱玩,老师必须随时随地睁大眼睛,就怕撞到摔到,惹来家长投诉,一年就白辛苦了,奖金没了不说,还要追责。

  “学校是草木皆兵。”大坪中学校长张建玲说,安全责任让校长们焦头烂额,学校早就取消了高低杠、平衡木等项目,仍难以避免意外。“学生打羽毛球扭到脚了,家长也扭着学校负责。”事实上,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各学校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还有校方责任险。但这双重保险,并没有让学校消除后顾之忧。“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不是保险就能解决问题的。”九龙坡石板小学负责人说。 

  市教委体卫艺处负责人认为,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无法律责任。但事实上,遇到此类纠纷,舆论基本都倾向于指责学校,为避免影响扩大,学校只能选择赔偿了事。该负责人认为,在法律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学校惹不起只好采取回避态度,无可指责。

  究竟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冒险精神?看起来,不是任何人之过。在学生安全责任的高压线下,似乎家长、学校、老师甚至社会都不得不选择“绝对安全”的教育方式。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

  今年4月1日,距毛泽东于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已有93个年头。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认为,文章阐述的教育思想、体育思想,在当今仍具深远的现实意义。 

  《体育之研究》开篇立意,“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该人士援引文章说,在毛泽东看来,体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进个人健康,而是要把个人锻炼和提倡体育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而今,在教育指挥棒的牵引下,体育教育陷入尴尬。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高进进认为,如果缺乏强健的身体作基础,“贵智”、“重德”就只是空中楼阁。正如《体育之研究》所言:“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事实上,毛泽东一生都在践行体育精神。他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便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毛泽东一生数次横渡长江———“胜似闲庭信步”。而另一位伟人邓小平也是长期坚持冬泳,拥有强健体魄。

  市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宋愚感叹说,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撑起社会的栋梁,都是当年上山下乡,以劳动野蛮体魄的中国青年。如今,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缩在学校和家长的怀里的新生代,如何撑起国家和民族重托? 

  根据“健康重庆”的规划,重庆要求每个学校保证每个学生的四节体育课时,逐步完成1000块塑胶跑道的建设,届时,如何上好体育课将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 

  “让孩子们享受体育,学会一门体育运动,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曾担任重庆市体育局局长的高进进认为,回避不是办法,关键是观念的转变,面对体育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全社会正视,并形成共识。“我们培养的是社会栋梁,而不是‘豆腐娃娃’。”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5/05/1486011_0.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