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现象调查:乡镇中学的课改神话
学生上讲堂教的比老师多 门票60元每年迎十多万游客 高升学率能否复制
很少有一所乡镇公办中学以这样“出格”的表现被人们所议论。学校收取每人60元门票,每天却仍然有成百上千游客来到参观。游客在教室里随便出入,学生们仍学得专心致志。
每年涌入的十多万游客带活了镇上的经济,甚至让县城里的宾馆起死回生。每到周末,学校的老师频频飞往全国各地的学校讲课和培训,一年的机票费用过百万元。
打造这个“神话”的就是位于山东省茌平县的杜郞口中学,自从学校进行颠覆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后,学校逐渐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传奇。
文/本报记者 何涛
图/本报记者 窦丰昌、何涛
杜郞口,位于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乡镇,距离济南机场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当地人世代以农业为生,没有人会想到今日的杜郞口会因为一所学校而闻名。
5月25日正值周五。中午时,杜郞口中学的校门已经被十多辆旅游大巴包围了。参观者中有来自内蒙古额吉纳旗教育部门的官员,还有来自山西太原的100多名校长和老师。
对于这一切,初一(四)班的女生袁一鸣早已习惯见怪不怪了。这样的热闹场面,她几乎每天都会亲历。
“一般周一和周五前来参观的人最多,有1000多人,平时每天也有几百人。”杜郞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说。
颠覆:老师被学生“挤”下课堂
杜郞口中学强大的吸引力源自学校颠覆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广州前来参观的思源学校校长邓放国对这种改革的直观印象是,老师被学生“挤”下了课堂。学校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节课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学生讲不低于30分钟。
在校任职近10年的语文老师徐立峰说,杜郞口中学的课堂改革是通过三个流程来完成的,包括:预习(形成基本能力)、展示(通过老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拔高和提升)和反馈(检查学习效果)。
徐立峰说,其实这种教改模式对老师的挑战更大。因为四五十个学生通过预习后获得的知识量,一定比单个老师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是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同学们的集体智慧,老师也选择了集体备课的方式。
亲历:学生相对坐处处是讲台
5月25日,记者现场体验了一堂初一(四)班的历史课。
走进初一(四)班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十分新颖的教室布置。所有的课桌被分成6块集中摆放,每块有六七张课桌,学生们相对而坐。教室里四周的墙壁上和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都是黑板。任何一面墙随时都可能变成讲台。
上课铃响后,教室里反而变得比上课前更热闹了。老师的开场白之后,讲台就被学生们“占领”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争着走上讲台,讲述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一旦有同学讲错了,全班同学都会张大嗓门喊出错误的地方。
上课期间,许多同学还走到教室外走廊里的黑板上答题,然后再走回到教室里。上课时,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站着的。老师也站在学生中间,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老师的身影。
学生们身后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有时教室里挤满的参观者比学生还多。参观者不时拿出相机拍照,但学生们并没有好奇地张望,还是专注于上课。如此热闹的教学场面,让参观者看得目瞪口呆。
在课间,前来参观的人还会看到另一番激烈的PK场面——每天,杜郞口中学里都会举行两场公开的“反思会”。在反思会上,老师之间会把对方在课堂中表现的不足“赤裸裸”地点评出来。
溯源:校长亲身经历铸契机
杜郞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是该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他的声望极高,老师们戏称,就算他人不在学校里,他的魂也在学校里。
张代英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茌平县24个初中学校的排名中,杜郞口中学连续10年都是在“倒数两三名上打转转”。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到杜郞口中学当校长。在经过了两三年准备之后,崔其升开始着手教学改革。
为什么会想到让学生主导课堂这种课改模式呢?崔其升说,这与他读高中时的经历有关。
崔其升说,高一期中考试时,他数学考了47分,名列全班倒数第5名。后来,数学老师出了一个点子,“让崔其升代表老师去给同学们上一堂课”。
“我当时心里很兴奋,立刻回到教室里准备,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没有出去。晚上点着灯,来回思考,终于把问题都搞懂了。第二天,上完课后,同学们就问,为什么同学讲的比老师讲的更容易懂?”
崔其升回忆说,这样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最后全班55个同学,只有他一人考上了重点高中。
在当了老师后,崔其升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多次实践这个教学方法,效果特好。
“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愿望。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这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愿意表现、表演和表达,这就是一个正常学生的心态。”崔其升说。
奇效:落后中学进前三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素质很高。记者在采访时就明显得感觉到这一点。接受记者采访时,初一(四)班的学生刘绍虎脸不红,心不跳,回答问题有条有理。女学生袁一鸣还主动反问起记者问题。学生的胆大自信让前来参观的广东东莞康湖新乐学校校长温建新感同身受。
改革后收到的最吸引人的效果,还是在考试成绩上。2005年中考时,杜郞口中学的268人报考茌平一中,就有267人被录取。随后3年,杜郞口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直都名列茌平县前三名。
既能提高学生素质,又能提高学习成绩,无疑对于整个教育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这个光环下,大批的教育界人士如潮而至。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约有50万人次前来参观。最近两年每年都有十多万参观者,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各地的教育局官员和老师。
声名鹊起的杜郞口中学已经成为当地的“摇钱树”,茌平宾馆甚至因为这所学校的参观者而起死回生。山东本地不少旅行社趁机开设了周末三日游的旅游项目,将杜郞口中学和泰山一起打包推销。
争议:学生表现能否延续
然而,关于杜郞口中学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学校变得像旅游景点,大批的游客是否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袁一鸣说,说不影响是假的,要看怎么对待。听课教师都是专业的很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时间长了也习惯了。
学校收取每名游客60元门票,也被质疑是学校揽财的举动。对此,崔其升回应称,60元的听课费里包含了中午一顿20元的午餐。外来人员前来参观,除了可现场观摩课堂外,学校还安排了教学、管理、反馈等方面的多场介绍会,参观人员有疑问,学校也会随时安排教师解答。这些都需要学校老师要付出额外劳动。
茌平县教育局批准学校收取每人60元听课费,这些费用上缴茌平县财政专户,符合教学管理所需的合理支出由学校写申请经批准再行支用。
由于只是在初中阶段推行这种课堂改革,到了高中阶段又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杜郞口教学模式效果的持续性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对此,徐立峰表示,持续性不成问题,只要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回到传统教学环境当中,一样会获益。学校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茌平一中学生会成员中有很多是来自杜郞口中学的学生。高考后,杜郞口中学的毕业生一本、二本的升学率也高于其他一些学校。
杜郞口模式正在以一种民间的方式被迅速传播。徐立峰曾被邀请到中国人大附中上公开课。“当时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也去听课了。两周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来做过调查。虽然没有明确说推广,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是认可的。”徐立峰说。
对话崔其升
老师教学最大悲哀在于包办
在杜郞口中学里,崔其升是一个传奇人物,也是学校的主宰和灵魂。因此也有人将杜郞口模式称为崔其升模式。
广州日报:这样的改革有没有阻力?阻力主要来自哪里?
崔其升:在全校推广课改,阻力不在学生,而是在老师。一是,老师的传统思维习惯作怪。老师不讲,让学生讲,一些老师不理解。二是,老师的工作强度加大,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要求更高。三是,其实,每名老师也有惰性,希望省心、省力。其实最省心、省力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一个人讲的方式。
广州日报:为什么要推进这样的课改?
崔其升:传统课堂形式单一,老师讲、学生听。传统课堂是对优秀生上课的方式,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关注。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个步骤跟不上就永远跟不上。所以会出现初三比初二厌学率高的情况,到了某种程度后,学生甚至痛恨学习,直至辍学。原因就在这里。
我总结了几点,变师为生,把舞台让给学生、把聚焦点让给学生,变教为学。学习的敌人在于信赖,老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
广州日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崔其升:学校对教师的职称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对教师职称有一个校内评定,分为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这种做法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支持。获评为高级职称后,一个月能获得500元补贴,一级补贴300元,二级补贴200元,三级没有。另外,根据学校的量化考核标准,每个月都对所有教师进行打分排名。
广州日报: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有人提出了这是炒作的质疑?
崔其升:来校参观者目前超过50万人次,这本身就说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有这个需求。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回避所谓炒作,把一种对别人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成果据为己有。来的人都是专家,他们的到来,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们要看到,前来参观的都是高层人士,任何一个人都比杜郞口中学老师的水平高。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10/06-02/2318308.shtml
链接:
山东 杜郎口中学课改引50万人围观 老师闭嘴学生授课(组图)
u/9361/archives/2010/2010428222538.html
对话杜郎口中学学生:学习不是最重要 快乐才好
u/9361/archives/2010/2010428224041.html
编辑 陈应俊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