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资讯中心和隔代中心工作汇报(陈应俊)+(附文)

14年前 [06-12 19:59 周六]

          资讯中心和隔代中心工作汇报

                   陈应俊

  由于人手、精力和资源相对少等原因,隔代中心编写博文较少(截止2010年6月9日计发日志:1345 评论:303   访问:36921),近几个月没达到现在每天一篇的要求。

  周立新老师是南昌某中学的党组织书记,并在当地推进家庭教育,所以一直没空来做中心。赵爱英老师参加进来时间不长,为了她的考试和论文个案,我让她过了这些再投入进来。近期可望到位,中心也可望完成基本任务并得到发展。

  也由于上述的原因,去年夏秋没抓住一出版社要隔代教育书稿的机会,与机遇失之交臂。今后当不断积累,创新思路,力争早日成书。

  资讯中心在肖庆兰老师的协助下一直做得较好。截至目前编写博文近6500篇,点击量近11万人次,评论800多条。计划未来在编入博文上减量提质,在评论推荐上不断创新,年内点击量争取达到15万,评论超1200条。

  肖庆兰老师自己有日常工作,在中华家庭教育系统内又兼职较多。前不久找的孙岫老师还没到位就又转任高职,又不能兼职。所以,还得再找人。

  资讯中心资源丰厚,今后当加强开发利用,向出书目标挺进,争取在2011年底前搞成一部书稿,以家庭教育典型案例评析为基本内容。

  关于个人成长,我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几可充当,题目是《三十六年人生路 洒向孩子都是爱》(附后),我把写近年的一段呈上,姑且算是对个人成长的交待吧!

                         2010.06.10


附:

 

  三十六年人生路 洒向孩子都是爱(陈应俊)   

 

1974年做民办教师到现在的36年里,我做了15年教师,当了21年与教育有关的干部;从有关工委组织到现在的近20年里,我几乎都在做着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退二线前后的三年里,我在兼任关工委常务主任的同时又实现了人生的二次创业,成为我市第一个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我可以这样自豪地说:三十六年人生路,洒向孩子都是爱。

 

充满爱心的教师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满足于自己是高考改革前的中学骨干教师,改革时的首届优秀师范生,克服多重困难坚持十多年在职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1990年,在省教院本科毕业时,获得“双优”(优秀论文、优秀学员)的好成绩。在教学上,我追求那种教无定法的境界。一首枯燥的外国诗的教学使随堂听课的专家连声赞叹。一节大容量的语法课让数十名听课老师折服。在1984年全县课堂教学大比武中,和我昔日的学生双双折桂。我的教学实绩也一直名列县乡前列。

2009年,《今日大丰》先后介绍了苏州大学硕导吴银忠,南京大学兼职硕导匡辉。他们初中时,我曾分别教过2年和3年。匡辉更是我市历史上不多的几个少年大学生之一。那时候,我组织他们自己上课、办小报,自己出试卷,还数年如一日带领他们晨练。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因为进不了我的班,一个叫吴秀苑的学生竟得了精神障碍。等经过不少努力来到我班的时候,她已经神志恍惚,无法正常学习了。我抽空为她请医买药,疏导思想,使她不久康复,还考取了好的学校。现在,她在无锡工人疗养院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孩子的第一指望就是“跳农门”。那时,中专在重点高中前录取。一个叫吴玲的学生,差半分进中专线,我一直跑到盐城市招生办,用“四舍五入”的理论为她争取到了去卫校学习的机会,现在,她在大丰人民医院工作。可以说,这改变了她的人生。

热爱学生不应该是狭隘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多年担任全县中考语文阅卷组长。一次,我在复审中发现一本试卷的作文评分明显偏低。经查,原来是一个即将去读研的老师所批。我在请示领导同意后给予重新评分,其中有一篇8分作文改判为19分。在半分都能决定一个学生命运的情况下,这11分该有多大作用啊!

爱优等生易,爱后进生难。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该不放弃差生,甚至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后进生葛进来到我班后,我在各方面关心他、鼓励他,使他很快振作起来。一年里,他不仅学习成绩赶到前茅,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不仅如此,我还经常给年轻教师以帮助。施洪俊老师在我督促鼓励下去高校深造,竟来信称我为恩师。吴光兴师专毕业回乡从教后与我挂钩,师生又成了师徒。不到两年,他就在6乡镇教学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还考取了省教院中文本科,后来一直读到博士后,早年进了中国社科院。

 

不忘孩子的干部

 

1989年我走上了行政岗位后,先后在南团、三渣、南阳、万盈4个乡镇和是文联、市文化局2个市直单位任职。无论在什么任上,我都一直关心孩子们和年轻老师。我常常对老师们讲的一句话是:“你班上50个孩子,49个优秀了,你还不能骄傲。因为那一个虽然只占你班级的2%,但在那个家庭却是100%。”

为了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使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我曾在全县率先开展学校布局的调整,并先后在所工作的四个乡镇艰难地抓了落实。为制定可行的调整方案,我自己调查、测算、规划,仅算学生数就要算几十年的人口帐,计划施教区调整要算上百个村民小组的生源动态帐;我自己写报告,在家长会、老师会、校长会、镇村干部会,直至人代会上层层反复宣传;还带头捐款,筹措相关经费,仅万盈小学的教学楼我就先后三次捐款,计700元。事实证明,学校布局早调整,乡镇和学校就早得益,家庭和孩子就早得益。

在一线从政的20年里,我尽管事务繁杂,但每年都要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多次。和毕业生谈人生理想,谈创业就业;和家长谈科学家教,言传身教。在三个乡镇兼任关工委职务时,对关工委更是正常关照,有请必到,有求必应。

青年教师需要特别关心。他们是刚刚长大的孩子,又刚刚与小孩子们打交道,更有自己个人和事业上的多重困惑。关心和稳定他们能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学生。三渣远离县城40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路不好,班车少,年轻教师分配后很难留住。我就亲自组织和主持青年联谊会,促成了多对婚姻。一个年轻教师在谈对象遇挫后,我曾深夜赶赴县城寻找。

2001年底,我从万盈调到市文联工作后,还是割舍不了那份孩子情。五年里,在这看似与孩子关系不大的岗位上,我却做出了较大的动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几年,我们经历了书画考级由文联行政化组织到市场化运作的过程,我们认真指导、精心组织,培养出了一大批书画少儿。我把它写成经验文章到省级会议上发言交流。我还花了两年时间,具体负责大丰市特色文化与民间艺术调查与资料汇编工作,执行编辑了资料集《金滩艺海》,为孩子们了解家乡提供便利。

 

家庭教育的指导

 

2007年,我到文化局担任工委主任兼关工委常务主任以后,首开系统职工家长学校,亲自讲授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为职工教育孩子答疑解难,组织职工订阅《关心下一代周报》赠送给市直学校的困难家长。我还一如既往地经常帮助困难孩子。2007年春节,小海中学高二学生吴娟的爸爸意外去世。我专门赶去学校给她送上零花钱,为她争取了困难补助,还帮助她年迈的爷爷解决了交通事故的赔偿和低保户的申报等困难。新丰中学2008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施婷婷,全家为粮食自理户口,无一寸地种,父母无固定工作,2004年又双双遭遇交通事故,母亲落残,三个祖辈重残,家庭相当困难,但又羞于开口和伸手。我帮助她登上了特困生申报的末班车,争取到了特困生贷款、数千元的资助和高校的助学金。摆脱了经济困难的她一进高校就告别阴影而阳光灿烂,成为学生会和班级的干部,成绩一直列全系第一,拿一等奖学金。不仅如此,她还参加本科自考,争取专本同期毕业。

我胸中还装着更多的孩子。汶川地震的第三天,我就通过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主动汇出三百元帮助汶川孩子。老家小海镇新村村的孩子上幼儿园都得赶3公里多的泥泞路道,我捐款三千元赞助村里修筑水泥路。为了帮助千万个问题孩子,3年前,我开始集中关注家庭教育,并于2008年春,投入相当的资金和精力,参加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学习,成了市内第一个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受聘担任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隔代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资讯信息中心的首席指导。我还积极开展网内外的免费服务。截止目前,我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4个网页和1个空间计撰写和编入文章8000多篇,点击近16万人次;网内外做家庭教育讲座30多场,受众近3000人次,接受家庭教育相关咨询近千例;帮助家庭教育指导师新学员审批个案、论文200多篇;帮助了数百个教育孩子有困难的老师和家长。本市白驹镇的一位家长为了让在市城读初三的儿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专门租了房子,但夫妇都忙于工作,常常没人来陪孩子过夜,在离2009年中考只有3个月的时候,孩子染上了网瘾,常常夜里去网吧,成绩直线下降,家长忧心如焚。经过我的指导,家长在先调整自己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孩子克服了网瘾,考取了南阳中学公费生。草庙二小一位6年级学生的家长询问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问她家里的玩具是否放在孩子学习的地方,她如梦初醒,表示回家后立即把玩具拿开。大连的高老师说:“谢谢陈老师带给我们太多的文章和学习思考。做家长真是一门学问。每天回家看到我不到两岁的女儿扑到我的怀里,向我撒娇,替我拿包。我就不禁感慨:每一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如天使般可爱。为何在成长几年、十几年之后,就会变得不好教育了呢?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折射着父母的影子,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未来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将给予他们怎样的一种家庭教育与熏陶?应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名叫“快乐每天”的家长来自陕西太原,她读初三的儿子化学挂科,我分析出主要原因是孩子不喜欢化学老师的后,开出“菜单”指导家长明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要家长做好老师与孩子的沟通协调工作,只1个月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还致力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区域推进工作。今年310日《今日大丰》发表了对我的专访,题为《融入大上海 家教可作为》。正如我在网上家庭教育工作室里宣示的那样:“尽我能让更多的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我最大的心愿,诚与关注这个话题的教育管理者、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老师、家长一起协力同行!”

 

54周岁的我,还有一段人生路,我愿意在前行的道路上,把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孩子,收获更多的辉煌!

 

                               2010.05.31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