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过60%的父亲抽不出时间陪孩子,48.8%的人认为男孩明显女性化,专家认为: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最近“伪娘”很火,如2010年快乐男声成都赛区的参赛者刘著,其怪异的女性声音和打扮引发了强烈争议,“男孩危机”这个新鲜名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这是孩子在成长当中父爱缺失的表现。”社会学者、教育专家将其定义为“父爱饥渴”症。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父教,这个略显陈旧的话题,再次让人陷入深思: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象:近半人认为孩子缺少男性教育
热销小说《伪娘》中,有这样一段注释:“伪娘为何物?有时,伪娘只是上帝所犯的一个错误,给了他们纯洁的少女心,给了他们可爱的少女外表,但是却残酷地给了他们男生的身体……”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说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
有媒体报道说,刘著父亲是公务员,工作忙顾不上他,从小跟着母亲,加上周围的人都是女性,刘著的生活方式和衣着打扮也就慢慢女性化。类似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多家早教中心和小学了解到,目前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比例不足5%,孩子几乎都是由妈妈或奶奶带领参与活动。搜狐母婴频道的调查也显示,50%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60%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超过20%的父亲并未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德国幼教专家福培尔说:‘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尤其是男孩。’”上周,在广州市一所重点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该校三年级一班的一位家长张女士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多家庭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学校里的男老师(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也显得相对较少。
“没有男性榜样,男孩向谁学习呢?他们憧憬的那些充满男子气的‘出格’行为,永远无人带他们实施。实验表明,如果男孩4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父爱,他们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就易倾向女性。”张女士说。
调查:倾诉对象中国父亲排最后
“爸爸对于我来说只是一周只见一次的亲人。”小玫今年读五年级,她对爸爸的记忆只有那辆每周只来一次的黑色轿车与几乎每15分钟就响一次的手提电话铃声。“每次见到爸爸他就会问我的成绩、问学习,爸爸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严肃的。我是否换了发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他从来不知道,而我也不想刻意去告诉他。”小玫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玫这样“不愿”与父亲交流的孩子不在少数。今年3月,一份由中日韩美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孩子比其他三国的孩子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在选择倾诉对象排名中,中国的父亲排在最后一位。
编辑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10/06-18/2350438.shtml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