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话题讨论:如何指导家长看待孩子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策划实施:亲子研究中心醉梅 王英霞 朱洪艳
参加人员:各研究中心指导师 家长扮演者
策划组织:亲子研究中心成员
参与对象:指导师;家长扮演者
讨论时间:2010年6月27日下午3:00点
讨论地点:研究中心写作出版群
参与人员注意事项:
1.参与人员发言时,针对一个问题,短时间内最好不要一句一句发,最好两句三句打好了一起发。让大家一次性看到较详细的信息。
2. 讨论开始后不要发大的自定义图片。以干扰大家阅读信息。
3.要围绕一项项主题来发言。不要离题。
好。现在大家跟着醉梅老师的思路走。
---------------------------------------------------
王英霞(鲁)(主持)
讨论一:1.概念理解:什么是缺点?或描述一下所谓的缺点?什么样的才算缺点?请大家回答。
※通俗理解:
肖庆兰:缺点就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个性特点。(袁野观点: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和习惯,那也是以家长自己的标准来看的。某个行为,有的家长认为不利于孩子成长,但有的家长却不认为。)
袁野:在家长眼中,可能不符合其标准的行为就是“缺点”吧。这个标准,是家长人生观、价值观、处事观、是非观等价值理念所形成的标准。(赵爱英观点:是的,家长的素质不同对孩子的要求不同,缺点优点的标准就不同了!)
陈应俊:缺点是指人或事物正常表现出来的品质与标准价值观相违背的情况。
张惠娟:缺点就是让家长不满意的言行。
张海燕:缺点是和优点相对的另一个层面,不太完善,不太好的行为,不太好的思想。是不是缺点,跟看的人的认识和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同一个言行,在她看来是优点,在我看来一般,也许在你看来就是大大的缺点,这个定义,受看问题的人左右。
【醉梅总结】大家的发言非常好。思路清晰又敏捷。缺点,和不利于成长的个性特点有关,和不良习惯行和行为有关。和成人的标准有关,和人生价值观有关。等等。
※字典定义:
陈景英:形容事物的不完整状态。缺一点,缺一块,缺点也常称为错误。与“优点”相对。也可以说,缺点是放错了地方的优点。对于战士,胆小是缺点;但对于司机,胆小是优点。
张惠娟:缺点:形容事物的不完整状态。缺一点,缺一块,缺点也常称为称错误。短处;欠缺之处。与“优点”相对。
王光发:从字面上理解,优越性,好的地方,长处,不一般, 美好的,出众的:优良、优等。缺点:形容事物的不完整状态。缺一点,缺一块,缺点也常称为称错误。短处;欠缺之处。
※如何看待缺点与优点:
相对观:
赵爱英:有些缺点和优点是相对的,有些缺点是对孩子的发展是绝对不利的。
高虹:在某一环境下,缺点也是美!残缺的美嘛。
陈景英:缺点有时候也是营养不足的优点!
夏玉红: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缺点放对了地方就是优点,优点放错了地方就是缺点;优点是缺点用对了时间,缺点是优点用错了时机。——所以,我们只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实施教育,就可改缺点为优点。
转化观:
松婀鹂:缺点有时是在执行力上的缺陷,有时会带来麻烦与问题;有时也可以理解成尽
完美的个性特点,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弱些,可以称为弱点。当缺点被看成弱点的时候,就赋予积极的意见,可以加强,可以变强项。
张丹: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不上绝对的缺点,有的缺点放在某些方面是优点,但放在不同的情况下就变成了缺点,也可以叫做弱点。
发展观:
沈丽萍:我认为缺点也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可以看成是动态的,可以看成是趋势。
辩证观:
金丽莉、袁野:缺点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辩证的思维,缺点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优点。比如一个人爱讲话,在演讲报告会上,侃侃而谈,是优点;在日常生活中,爱讲话可能变成了絮叨的缺点。
【醉梅总结】有的又把缺点和优点对比来理解,使大家对缺点优点有个更清楚的认识。有的用发展的眼光看,有的用辩证的眼光看。有的用联系的眼光看。非常好。
王英霞(鲁)(主持):讨论二:以下孩子的表现、特点是缺点吗?请您分析和解释。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分析思考:以下由我把各个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描述和评价列出来,请大家帮他分析这些是缺点吗?你会如何解答?
醉梅:第二项第一部分讨论:
家长疑惑1:我们家明明看书很多,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也不善于表现自己,给人的印象就是太内向,文静,不爱说话。
请问:内向,文静,不爱说话是缺点吗?
※各家观点
非缺点观:(否认是缺点)
高虹:这是一种性格表现,不能算是缺点。
沈丽萍:我认为不是缺点,不能冠以缺点的帽子。
赵爱英:内向,文静,不爱说话不是缺点,只是一种特质!
陈应俊:内向,文静不是缺点,不爱说话更具两面性,正如刚才有老师说过的!
王光发:不是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爱学,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活泼……,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
优点观:(从表现中看到优点)
宋红敏:不算缺点,这种孩子比较能静下心来思考。
张海燕:内向,文静,不爱说话不应该是孩子的缺点,只能说是孩子的性格。气质。
张丹:如果家长不喜欢这类的性格,在家长的眼中看来是缺点,但文静内向并不是缺点,文静内向的性格具有沉稳、细心等优点。
王光发:有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跟人打招呼,但孩子讲故事非常棒,跟别人辩论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思想十分敏锐,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
改进观:(需要一些改进)
赵爱英:是的,不是完全绝对的,相对影响大一些。虽然不是缺点,但可以鼓励孩子多说话,多沟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利!毕竟外向型的孩子身心发展会更有利一些!
宋红敏:如果自己的正常需要都不愿意表达,那就是缺点了。
松婀鹂:内向、文静算不上缺点,与孩子的气质类型关。但是过度内向,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就需要改进了。
张海燕:我们可以忽视孩子相对弱的方面,有阳性强强化法去强化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好一些。
辩证观:(一分为二看问题)
金丽莉:内向、文静不一定是缺点,要看什么场合,如果是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就算缺点,如果在公众场合就是有点了。
张海燕:而这些性格和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能用统一个尺度去要求孩子,那样对孩子来讲是不公平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气质和性格的相对稳定性,不是家长想改就可以改的,我们只能是去适应,去扬长避短。(赵爱英观点: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观念变的话,是可以改变的!)
高虹:当今的社会健谈的人更具竟争优势,可以当领导,做公关。但是社会同样需要内向,善于思考的人,比如做科研工作。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这两类人才缺一不可,不能横向比较哪种人更好,只能说不同的行业,各具优势。
※查找家庭教育原因
原因一:父母的喜好决定对优点缺点的判断
朱洪艳:对于孩子的文静,有的父母就特别喜欢这个类型的。所以有的时候孩子所谓的优点和缺点是根据父母的喜好所定的。这谈不上是缺点,只能是孩子的性格特点吧。(醉梅点评:这是个很重要的观点。这里面实际上有家长的影子,对吗?)
金丽莉:孩子身上的优缺点主要是家长的看法所决定的。
赵爱英:是的,有家长的影子和标准在暗示他的发展方向!
松婀鹂:话痨小沈阳,郭德纲台下都无话。如此看来,给内向、文静的孩子一个舞台,同样可以精彩。家长不要轻给孩子下结论。
原因二:家长的评价取向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陈应俊:孩子其实是老练稳重,只是家长的评价取向不同罢了!(醉梅点评:是啊!家长的评价取向多重要啊,会左右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我们的指导师教材中就讲到了有评价的内容,这个非常值得思考。)
陈景英:家长不能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一下孩子对他自己的评价。(张海燕点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很重要,我们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再来针对孩子的特点来施教,才能真正意义上避免乱评价孩子。)
沈丽萍:一旦被扣上帽子后,就等于不接纳孩子的完整性。而且会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影响,反对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消极暗示。(赵爱英点评:是的,尤其明知孩子不是很爱说话,老当孩子面跟别人说孩子的特点,那样给予暗示,那他就更缺乏沟通的信心了。)
宋红敏:肯定孩子好的一面,还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沟通交流。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正确评价孩子,不能对孩子讲她这样不好。
张丹: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文静内向不爱说话当成缺点,这有可能导致孩子的不自信和自卑的心理,如果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原因三:孩子的特点可能和父母有关
朱洪艳:不爱说话,看孩子是不喜欢和家长说,还是和同学也不喜欢说话。有的孩子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是无话不说的。所以,父母要整体看孩子。然后,可以适当的锻炼孩子。
陈景英:也有可能是父母是善谈的,孩子与之略有逊色,在父母看来就为不善谈!
张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然后因材施教,而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负面评价,把特点当成缺点,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
沈丽萍:只有在没有阻抗,真诚、信任的自然流畅的沟通方式下,所谓的缺点才有可能改变成所谓的优点。孩子愿意和谁谈?正是对方给了他好的沟通环境。如果用改正对方缺点的态度谈,估计效果不佳。
【醉梅总结】上面的老师们都说的非常好。家长的评价很重要,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有暗示作用。家长的看法也很重要。看法偏颇,行为就有偏差。家长的家教能力水平也很重要。不了解孩子,就无从正确施教。
王英霞(鲁)(主持)
家长疑惑2:我家小豪(9岁三年级)总拿别人的短处比自己的长处,还沾沾自喜,脸皮特厚。
请问:家长的描述对吗?
※评论:描述不对
陈应俊:家长这样描述孩子不对,损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宋红敏:家长讲孩子脸皮厚就不对。
赵爱英:显示家长素质如此低!
※探究孩子
陈景英、杜京叶:不对!孩子的这种表现,说明孩子心里渴望被肯定!这方面平时可能欠缺。(醉梅点评:是啊,孩子这样比的原因找到了。可见家长不懂孩子心理。学习一点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孩子。)
松婀鹂:9岁的孩子在上学,他对自己评价还停留在外界老师、家长的评价上。是不是孩子被否定的次数过多,才会有如此的心态,拿自己的强项与人家弱处比。想证明自己真的很棒。
高虹:小豪有一种爱眩耀的特点,其实不算什么缺点,这是因为他内心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妈妈不应该直接否认孩子这一特点,而是反思造成孩子爱眩耀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陈景英点评:家长平时的思维方式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也许家长也有这种倾向呢!但家长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不良的榜样示范也有可能!)
※探究家长
金丽莉:孩子总看到别人的缺点,说明家长平时在家喜欢评论别人,因为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但是父母这样说孩子,会伤孩子自尊的。
张海燕:自己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会辨证地看自己,这个问题的产生估计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自身被忽视,被压抑,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会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对孩子这样的评价,当然会让他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肖庆兰:孩子这样比,是不是因为家长平时总拿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呢?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维持自己的自信,才这样的与人相比。
崔华芳:其实许多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自我表现本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正常表现),问题恰恰在于家长喜欢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问题加上个人的情感色彩,或者价值观,(把自我表现认为是炫耀,炫耀是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或者行为,但是不是无限放大了,得问问家长,是不是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有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结果就真的成了问题。正如一位家长问我,3岁的孩子爱“狡辩”,是不是心智发育不正常。——其实孩子只是思维意识的萌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与大人不一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狡辩”的含义是什么?深入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高虹、崔华芳、陈应俊:这位母亲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就是一种沾沾自喜的表情。中国的母亲容易把孩子的长处,贬低话,好像这是谦虚的表现。这位家长也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内敛,才美不外现。(醉梅点评:高红说到谦虚,应俊提到内斂才是美。这反映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思想——谦虚是美德,所以看到孩子似乎这种表现不谦虚,因而看成是缺点,是问题。这对吗。或许这也是个大家以后可以深思的问题。)
崔华芳:成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把孩子当大人看待,严格对待。当孩子表现超过成人的时候,却认为仅仅是孩子的幼稚。其实就是一句话,家长不懂孩子心理学。不懂许多问题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问题。一味地拿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
顾晓鸣:更准确的应该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而不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赵爱英点评:是的,但我们学习家庭教育也可能在依然犯错,向顾老师说的我们要降低错误率!虽然在这里评价这位家长,但自己也不免犯错。呵呵。)
沈丽萍:而家长的评价,对待孩子的态度,恰恰是影响孩子最深的,家长不得不慎重啊,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素养,后果不敢想。方向错了,越走越远。(袁野点评:评价孩子需要技巧,需要知识。)
赵爱英:可见家长对孩子评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正确评价孩子,首先需要正确评价家长自己!(杜京叶点评:是的,评价和再评价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基本能力。)
金丽莉:家长想教育好自己,却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用自己的意愿来评价孩子。
肖庆兰:不管是孩子的缺点还是弱点,家长都不应该这样的评价,而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怎样做会更好。(张海燕点评:家长要反思,自己对孩子不良的评价,已经引起孩子不良地评价他人了。)
※给家长的建议:
松婀鹂:孩子都知道从自己身上找长处,妈妈应该向孩子学习。
陈景英:也有可能孩子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他在不断地给自己的成长助力,给自己的心灵加油呢!
王英霞(鲁):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平时孩子得到的是贬低和斥责,现在孩子只能肯定、表扬自己。
赵爱英:家长应正确引导,既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继续努力,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使孩子能全面发展,不断努力,而不是为自己的得个别优点而沾沾自喜!
陈应俊:智慧的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先肯定孩子的长处,促其继续保持和发扬,进而引导他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为他找到努力的方向。
张海燕:孩子都希望自己好,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自己,这才是关键所在。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评价孩子所说的话对不对上,孩子能自信,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本身没什么坏处,关键是家长如何引导,如何看待的问题,千万不要该中扣个“臭美”“脸皮厚”这类的帽子
袁野:家长评价孩子的语言,往往会包括“总是”“老是”,这类字眼就是在给孩子贴标签。评价孩子请慎用“沾沾自喜,脸皮特厚”这类形容词。
陈景英:同时家长也可以借孩子的做法,帮助孩子张扬自己的优点,也有助于将孩子将优点放大!
金丽莉:家长应该正确的评价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孩子正确评价他人,宽容的对待他人,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袁野点评:评价孩子时最好使用描述性语言。)
陈景英:关键的是家长真的要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平等地接纳孩子,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表现的真正原因!不能随意地下结论,贴标签!
【醉梅总结】大家讨论得非常好。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哪怕在成人看来真的不对,也会有其存在的理由,重要的不是去否定孩子,定为缺点,批评孩子,而是找原因。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别人的短处与自己的长处比?沾沾自喜的背后是什么?骄傲?不自信?渴望肯定表扬?保护自尊以免受家长批评?等,都等待家长去绕过行为去心理的角度去思考。
王英霞(鲁)(主持):
家长疑惑3:四岁的扬扬淘气得很,每天在家就没有一个安静的时候,不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就是故意把沙发坐垫扔在地上惹你生气。真能闹腾!
请问:孩子淘气是缺点吗?
※各家观点
赵爱英:孩子淘气不完全是缺点。
肖庆兰:淘气不是缺点,是孩子有主见有思想的表现。
金丽莉:我认为不是缺点,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把家里搞乱,而家长却看做是孩子故意和自己作对,惹家长生气,只能说明这位家长不懂的儿童的成长规律。
松婀鹂:当家长认为孩子是闹腾的时候,说明家长对孩子玩所持的教育态度。不违反规则的“闹腾”可以看作是活泼,家长的心态问题。(醉梅点评:看来还是老观念老传统带来的吧。把淘气=使坏,捣蛋。)
※探究孩子
可能原因一:为了引起成人关注
王光发:故意把沙发坐垫扔在地上惹你生气,是孩子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沈丽萍:感觉这个淘气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然,孩子在引起家长的注意,是什么让孩子这么做呢?
高虹:孩子淘气一个是气质因素,活泼好动。再一个就是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适度的关爱。
钟红娟:这位家长肯定光忙于家务或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和孩子游戏,孩子没有玩伴,淘气主要是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朱洪艳(哈):孩子也可能是在引起家长的注意,不知道家长平时对孩子是否过于严格或者对于妈妈的一种依恋呢。
可能原因二:孩子本身性格特点
王光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力气质的孩子,好奇心盛,表现力强.好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有主见,也比较善于坚持。如果引导得当,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其实很有帮助,适合做勇于承担重任、独当一面的管理者。(醉梅点评:每个孩子的气质特点不同,施教方法也不一样,淘气的孩子在考验父母的耐心呢。也在考验父母的能力和水平。)
陈应俊:中国有古语:宁养飞墙走壁,不养倚墙靠壁。这么大孩子,活动是他的主要内容,是他生理、心理发展之所必须。家长何不与孩子一起多做游戏,并从中引导他注意保护物件,讲究条理呢?
可能原因三:探索世界的需要
王英霞(鲁):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扔了解物体的轻重、声音大小。(赵爱英点评:家长应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尽情的玩,但如果能正确引导,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更好了。)
陈景英:不是缺点!孩子现在的淘气正是他探索世界的开始!(醉梅点评:家长要是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就不会认为是淘气了。)
宋红敏:不是,聪明的孩子爱淘气,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但要引导孩子讲规则。
王英霞(鲁):四岁的孩子精力旺盛,家长要及时和孩子进行游戏等活动,孩子无事可做,只能自己发泄自己了。(金丽莉点评:妈妈应该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游戏,并交会孩子一些规则。)
可能原因四:试探家长的态度
肖庆兰:孩子也可能在试探性的摸家长的脾气,看看我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家长对我这样做是真的不允许?还是和我一起玩?
可能原因五:家长溺爱所致
陈景英:是不是家长平时的教养方式导致?太溺爱!致使孩子行动无所顾忌!
可能原因六:孩子的逆反心理
松婀鹂:有可能孩子逆反。原因也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应该去了解的心理需求。为什么“闹腾”。
张海燕:4岁左右的孩子,是第一个叛逆期,孩子自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许多探究活动,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理解。孩子捣乱,也许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注,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所以孩子表现出的就会更厉害一些,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家长一味地压制孩子,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
可能原因七:家长的错误教育
王光发:除了先天气质影响,不少淘气孩子愈演愈烈跟后天的环境有关。比如父母平时总是干涉过多,絮絮叨叨地劝告、训斥.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再比如一家三口规律而机械的生活令孩子感觉单调,一旦遇上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鲜的话题,孩子就会兴奋得难以自制。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态度不一致,也容易让孩子的淘气变本加厉。
陈景英:也要考虑:是不是平时家长对孩子的规则太多了呢?(醉梅点评:第一反抗期也要重视哦。)
【醉梅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折射的是家长的观念,思想,态度,教育方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分析孩子的行为之后,联系家庭教育,联系家长来查找原因。这才有更大的意义。我们的指导师都如此之棒,在找出七个原因之后还有吗?探索永远是无止境的。
王英霞(鲁)(主持):
家长疑惑4:我家瑞瑞5岁,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老爱附和人家,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我就担心她耳根软缺乏主见。
※从描述中看孩子
朱洪艳:我感觉,第一,这个孩子可能胆子小。第二,这个孩子不自信,有些自卑。
赵爱英:不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特质,这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只有经过了学习他才会有主见!
肖庆兰: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领导,有人适合作员工,有人出谋划策,更需要人来配合一起做。
张海燕:当孩子的想法成熟或者是处于强势的时候,别的孩子也会听他的。
朱洪艳(哈):是不是有一些遗传因素呢?然后后天的家庭教育还没弥补上呢?(沈丽萍点评:呵,这个我想有一定的性格因素在里面。)
王光发:有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教养的原因。如果天性如此,顺其自然就好。就象诸葛亮再聪明,不是当皇帝的料。也许是创新精神不够,想不出什么好玩的,而其他小朋友刚好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要接纳自己的孩子,不要总看不顺眼,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夸奖,少批评,孩子信心足了,各种想法不被压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想改变,就要在家庭中注意尊重他的意见,给他选择的机会,不要太专制,不要总代替他决定,对他的决定和选择要给予支持和赞赏。长期坚持,他就会有主见。
陈应俊:各个孩子的心理成熟有早迟,有快慢,自我意识于主见的形成也是这样。也许这孩子原来与外界接触少,感知不多。
肖庆兰:孩子服从别人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想法。
宋红敏:可能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自己想不出什么,只有听别人的。
张功领: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人的成功百分之十靠智商,百分之六十靠情商,百分之二十靠行商,百分之十靠胆商。人没有做成事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勤奋,而是缺少一种突破环境,突破自我的胆识。
※从描述中看家长
陈景英:不一定是孩子缺乏主见,是否家长平时太强势,说一不二,孩子被熏陶?(醉梅点评:我们在咨询中经常 会遇到家长描述孩子的问题,但一定就对吗?客观吗?不见得。这是个很好的质疑思维。)
张海燕:我就担心她耳根软缺乏主见。——家长的评价太有才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一起沟通,是学习人际交往宝贵的一课,并不存在家长的担心。孩子跟着别人想,跟着别人做,并不表示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
钟红娟:就是家长太强势,平时用命令的方式决定孩子的事情,孩子服从成了习惯,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些不自信。
杜京叶:家长包办多,孩子习惯于坐享其成,缺乏自信。此外,很多的父母并不能够洞察孩子探索和游戏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常常忽略甚至轻视孩子的这些行为,并希望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去学习,那样孩子渐渐就失去了自我和真正的自信。
金丽莉、宋红敏、赵爱英:平时孩子在家父母可能很少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可能是家长管的太多,孩子习惯了听话。父母说了算,所以会造成孩子这样的性格,缺少主见。
陈景英:也可能是家长平时不断地给孩子传递着:凡事要为别的小朋友着想,不要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要多让着其化小朋友等等之类的暗示。
陈应俊:是的,也许就是因为家长用了专制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孩子。
杜京叶:和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也有关系,有的孩子很在意别人对她的态度,附和有可能是讨好。
※给家长的建议
沈丽萍:要接纳自己的孩子。不要总看不顺眼,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夸奖,少批评,孩子信心足了,各种想法不被压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张海燕:这个我觉得家长对孩子要求太苛刻了,不该管的也要管,家长不可能为孩子安排一切,孩子听了别人的话,玩得很愉快,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家长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反而会影响孩子玩耍的质量好心情。
王光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是让他多服从,替他把该做的主都作了,让他什么都听话,孩子当然会没主见了。试着让他做一些事情,不要事事替他带劳。再他做事情犯难的时候要指点他分析,然后让他做出选择。再他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分呵责,不然他以后就不敢自己做主张了,当然教育也是必要的。
张功领: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要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也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影响、教育造成的。
袁野:如果是我的孩子,在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之前,我可能开始会担心,但学习之后,我会强迫自己先不要担心。第一,家长应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曾经压抑过孩子的独立想法,使孩子不得不服从自己,导致孩子习惯于附和别人。第二,孩子附和别的孩子,是不是特别想和那个孩子玩,为了能够和那个孩子玩,而采取附和他的行为,保护自己和他玩的利益。这样看来,你的孩子很有办法啊。
松婀鹂:既然担心,就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试着做主。但有点要注意,毕竟“领头羊”只有一个,都具备了当“领头羊”的心理,孩子将来的幸福指数不会高。觉得孩子的个性教育得当,很适合团队合作。
陈应俊:这类家长宜与孩子多多交流和讨论,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金丽莉:家长应该先反思自己是否剥夺了孩子的表达自己的权利,无论孩子目前什么状况,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现状,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的去引导。
赵爱英: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点孩子就慢,出来的也少,所以想和别人玩就顺从别的孩子了。
王英霞(鲁):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等过一段时间,孩子有可能有转变,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王光发:孩子缺乏自信心,要培养自信心。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
张海燕:“坐轿子少,抬轿子的多。”心态很重要,家长之所以累,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平衡好自己的心理,对孩子的气期望值太高
宋红敏:我邻居也有个这样的孩子,一年级了,比他大的孩子的话不管对不对他都听,但又欺负小的,道德观念没有形成,父母不善于引导。因此要善于引导。
张海燕:如何看待自己,孩子不知道,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家长只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往往会让孩子,让自己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钟红娟:找清孩子的原因,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孩子的自信心。
【醉梅总结】大家讨论的非常好。总结一下:
家长的原因:太强势,过于权威,不给孩子自我作主的机会,干涉太多,包办。
孩子的原因:个性因素(有的习惯顺从他人,有的喜欢当领头羊),为不孤立自己而讨好心理;自卑胆小;模仿阶段。
当然还有更多的……是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是归一句话,家长要反思自己,不给用自己的主观经验来主观判断孩子的行为。要从中了解孩子,要接纳孩子,要正确看待孩子。
0
推荐王英霞(鲁)(主持):
第二部分:现场模拟:请扮演家长角色的在签名处改名为家长***,扮演指导师角色的请在在签名处改名为指导师***。家长扮演者尽管把自己当作家长,把平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或代其他家长提出来。象上面四个家长的问题一样描述。简单点。
※家长咨询问题
【家长宋红敏】:我的儿子6岁,不喜欢睡觉,只要不提醒,不会主动睡觉,在幼儿园午觉也很难睡。要说孩子有个体差异,但他早上又睡着不起,在幼儿园偶尔睡着了,别的孩子都醒了,他一个人睡着不起,要让老师喊很久。在家还好,在幼儿园不睡午觉,又不可以做其他事情,要在床上躺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他动来动去,很痛苦,什么道理都讲了,什么办法都想了,就是不行。他每天时间不够用,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可以连续几天像大人一样一天只睡七八个小时,这几天过了再猛睡。我怕这样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所以,请老师给我指导。
※各指导师指导
第一:孩子平时睡觉习惯问题
【张海燕指导师】你好,你的孩子不喜欢睡觉的原因,想过了吗?1、家长的师范引导很重要,要给孩子做出表率,2、孩子对睡觉的作用认识不够,3、生活作息制度要调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制度。家长要帮助孩子,陪伴孩子晚上早点睡。周末,节假日也尽量不要打破孩子的生活常规。4、家长不要有定势,不要太多强调孩子不睡觉的问题,否则孩子会产生压力。
【袁野指导师】您的儿子在睡眠规律和幼儿园建立的规则有些不一致。需要时间来帮他调整作息时间,有规律的作息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请问你的孩子现在多大了。
【家长宋红敏】6岁。从小就引导,从几个月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存在了,陪了更不睡。
【张海燕指导师】补充一点,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让孩子有想睡的欲望。
【家长宋红敏】活动量超大。陪他睡,他就会不停的讲话。
【袁野指导师】在与孩子沟通时请先不要跟他过分强调睡眠的重要意义以及好处。否则可能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而是从行动上采取措施。比如像张老师的建议: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让孩子有想睡的欲望。
【张海燕指导师】还有就是可以锻炼孩子睡前的模式,形成条件反射,自然就可以安静入睡,比如轻音乐呀,故事呀。
【家长宋红敏】眼睛都快闭上了,还叫着不要睡觉,下床再走一圈,然后又兴奋了。
【袁野指导师】慢慢来,家长首先不要着急,你着急的心态会让孩子看出来,知道是自己睡不着而影响到家长了。在非睡眠时间增加他的活动量,这个做法你试过了么?
【家长宋红敏】看书,讲故事都会兴奋,每天都讲故事,发现听过故事很难入睡
【王光发指导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晚上睡觉前不要有剧烈的运动,提前上床,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等,早上不许赖床。
【张海燕指导师】讲故事——睡觉很重要的故事,孩子最爱听,也最容易受启发,
【家长宋红敏】试过了。
【袁野指导师】运动到大汗淋漓了,走了很长时间的路,他也不累么?
【张海燕指导师】宋老师,等我把我讲给我女儿关于睡觉很重要的故事打出来,你也将给你孩子听听,估计会有效果的。
【家长宋红敏】就是规律不了,每天早上7点起床是规律的。是的,一天走12个小时也试过。
【醉梅指导师】宋红敏,我问你一句,你孩子不喜欢睡觉,只要不提醒,不会主动睡觉。那么,孩子白天精神如何?会影响他白天的正常活动吗
【家长宋红敏】非常好。
【醉梅指导师】如果白天精神好,不会影响正常活动,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睡呢?
【朱洪艳(哈)】我身边有一个孩子和你家宝差不多,就是晚上不愿意睡,早上不愿意起来的。但是对于孩子的睡眠,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好就行。孩子睡眠时间基本上都差不多,缺了肯定也能补回来的。对于睡前的活动,其实就是家长规定睡觉时间,然后到点了,就闭灯,即使孩子不困也没关系,慢慢的家长也不说话了。他自己慢慢的就困了。
【陈应俊】是的,我外孙7岁,也一直不肯午睡,在幼儿园时影响其他小朋友午休,现在一年级了,在家里也影响我们午休。我们也用了多种方法,效果甚微。
【家长宋红敏】早上难喊,一旦起了,就精神非常好。但在幼儿园不适应。
【张海燕指导师】不要让睡觉成为负担
【袁野指导师】那你的孩子现在精力旺盛也挺好的,那就减少他白天的睡眠时间试试看吧。
【醉梅指导师】1.每个人的体质、个性,气质特点不一样,有些孩子可能就是精力旺盛的,比较不会困倦的,如果不睡觉,不要勉强。只要不影响他一天的活动。2.平时多做活动,运动量大了,可能会困,晚上想法让他早睡。但每个孩子也不同。不一定硬性规定睡觉的多少,时间等,只要不是太晚就行。
第二:孩子在园不睡午觉,孩子痛苦问题
【家长宋红敏】老师把一把尺子放到他嘴上,让他睡。
【家长沈丽萍】我的儿子小时候在幼儿园中午不睡觉的,和老师沟通好,必要的时候送礼。个案处理。
【张海燕指导师】老师很恐怖哦。
【王光发指导师】的确有的孩子觉少,强制睡觉孩子会很痛苦。
【家长宋红敏】老师谈过了,没用,在幼儿园两个小时睡觉时间不睡觉,他很痛苦。
【张海燕指导师】那孩子怎么说?
【家长宋红敏】 我也觉得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但老师很难沟通。
【张海燕指导师】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
【家长宋红敏】他说他不想睡,在想东西。
【袁野指导师】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好,让老师陪他在外面玩。如果老师做不到的话,中午家长把孩子接回来,下午再送过去。
【家长朱洪艳】和老师沟通好,孩子就是这样的作息时间,如果大家都睡觉了,不要强调我的孩子睡觉,主要他不影响大家就行了。
【崔华芳指导师】睡觉的问题。我女儿也有。我女儿的问题是晚睡晚起,睡前不断地说话唱歌。现在我不觉得是个问题。但是考虑到上幼儿园,目前正在调整。这个问题不能抱太大的期望,慢慢来。
【醉梅总结】
咨询指导过程中,当家长提了咨询信息时,有的会不全面,所以有必要继续了解。所以,了解是第一阶段。指导师一开始上来给建议,建议很好,但没了解清楚之前,自然会针对性不强。有的指导师也能够事先了解,比如先问年龄,了解平时的作息习惯,孩子个性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时间短暂,家长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没有围绕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来提问。所以,真为难了家长和指导师们。这点,也是和策划小组策划组织不周密,不细致有关。
王英霞(鲁)(主持)
第三项讨论:心理透视:为什么我们家长看到的缺点比优点多?(请大家说说原因)
张海燕:家长焦虑,希望孩子十全十美,所以眼中只有缺点,巴不得改掉所有缺点,变成优点。(金丽莉点评:焦虑的心态就会传递给孩子。)
陈景英:第一,家长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第二,家长带着攀比心去看孩子。拿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当然缺点非常多;第三家长带着完美心理去看孩子。(肖庆兰 点评:追求完美——希望能把缺点都变成优点。追求完美的家长不能允许孩子犯错,所以看孩子缺点很多。)
金丽莉:家长太关注孩子了,也有攀比和虚荣心理。(醉梅点评:是的。太关注孩子,就容易放大孩子的缺点和问题。)
沈丽萍:自身认知局限;不成熟的个性。从众心理;晕轮效应;社会大环境。(醉梅点评:的是,人不可能摆脱环境,但可以努力摆脱不良心态。)
赵爱英: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我们家长看到的缺点比优点多。
张海燕:过高期望值;虚荣心理;盲目攀比。(金丽莉点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所以对孩子要求较高。)
肖庆兰:缺乏安全感。认为孩子优秀再优秀,十全十美最好,这样在将来的社会中才能立足,才能出人头地。(杜京叶点评:因为是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家长希望的全部,因而关注过多,期望过高,不懂教育规律,追求完美。)
张海燕:补偿心理。(沈丽萍点评:补偿自己没有达到的高度,不知不觉提高要求。)
陈景英:过分焦虑心理。(醉梅点评:自己过分焦虑,当把焦虑投向孩子时,会是什么结果?值得深思。)
陈应俊:1.传统思想影响: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2.高期望值所致;3.完美倾向。(醉梅点评:是的,正确的应该是:缺点少说问题渐少,优点多说孩子越好。看来,关注优点比关注缺点更有意义。)
王光发:无我心理。家长太关注孩子了,把孩子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一切,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家长就是为孩子而活着,完全失去了自己。
张功领:不宽容态度。不能体会孩子成长发展过程的特点。孩子成长是个过程,过程本身就是探索中前进的,错误、缺点是难免的。(赵爱英点评: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对孩子过于苛刻,对自己倒是自由主义。)
王光发:家长的主观色彩浓。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是因为个人的经验,个性,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看问题自然带上了主观的色彩。家长就是带着主观的色彩看孩子的,认为孩子身上都是他们认为的缺点。其实他们认识不到这样的问题。
【醉梅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家长总爱找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缺点,而不是多找优点,放大优点,看到缺点远比优点多,甚至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是个观念和态度问题。而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和态度,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值得大家探究。
总结并补充:攀比心理,高期望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焦虑心理,挑剔心理,完美心理,不安全感,不宽容心态,主观经验,自身认知局限,不成熟个性,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思想,等等。
王英霞(鲁)(主持)
第四项讨论:指导技能:指导师如何帮助家长为孩子找优点?
陈景英:1、发现不同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指导家长多去表扬孩子!(醉梅点评:让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不同点,即亮点。需要一双慧眼。好!)
沈丽萍:第一,布置作业,回家找孩子优点。第二,不谈孩子缺点。第三,看效果。(醉梅点评:用作业的形式给家长布置。在指导师与家长咨询关系营造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的。)
沈丽萍:跟孩子坦诚交流,让孩子谈谈父母的缺点,虚心接受,比赛谁改正得快。(金丽莉点评:比赛谁改正得快 这个方法好。同时,给孩子平等感觉,主人翁地位,亲子间互相盘点,检查,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陈应俊:1.帮助家长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2.带着“放大镜”从各个方面来找优点。3、写孩子的成长日记,随时记录孩子的优点,并加以点评和褒扬。(赵爱英点评:下孩子的优点,还需要正确引导,继续发扬,这就需要父母的素质了,不能老看过去的成绩,需要下一个目标。)
张海燕:记下孩子的优点。比如贴在门后面,随时欣赏。随时强化。(醉梅点评:门后可以贴,还有更多的地方也可以贴,真是好办法!)
朱洪艳:调整父母的心态,当父母的心态放平后,然后看孩子。看孩子的进步与自己之前比较。这样家长会发现孩子许多之前没有发现的优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可以一点点记下来,越具体越好!
陈应俊:制表上墙,逐日分项亲子共同评价,按等级贴标志图:红旗、苹果等。
王光发:“罚”孩子自己找优点,犯了错误,“罚”他找出自己的几个优点。(醉梅点评:视角非常好。不罚找缺点而是罚找优点,让孩子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孩子对父母的方法发生兴趣时,是他最佳参与时机。)
王英霞(鲁):给孩子建立好行为箱,将孩子好的行为或期望记录下来,周末进行总结,用来鼓励孩子。(醉梅点评:弄个箱子并不难,教育有时内容可以一样,但形式可以多样化。这就是智慧。)
朱晶晶:第一,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养。第二,要走进孩子的心理、现实世界,充分的了解孩子。第三尊重孩子,正确的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
张功领:学会变化角度思考。优点中隐含着不足,缺点中暗含着潜力。(金丽莉点评:和孩子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肖庆兰:辩证地看待问题,把孩子的缺点放到另一个环境下,换一个角度来看,看会是怎样的结果?这样家长就会认识到所谓的缺点只不过是不合时宜而已,家长就不会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缺点了,然后再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
沈丽萍:和孩子一起谈论缺点与优点,看清它,认识它。还有一点,不要怕缺点。陈景英:把家长当成孩子!了解孩子、感受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自然会发现优点多多!(赵爱英点评:让孩子谈谈父母的缺点,虚心接受。是的,我们也这样做。还需要继续努力。)
钟红娟:1、改变自己的观念,2、多方面了解孩子,3、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的表扬,4、把孩子的缺点大化小,小化了。
【醉梅总结】
头脑风暴,智慧迸发。我们的指导师太棒了。看来大家的智慧是太多了,好多还没来得及打出来。互相讨论,智慧点子,敏捷解答,都非常精彩!犹言未尽,智慧无限,就留到下一次再讨论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感谢大家的支持,相信,这样的讨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益!
王英霞(鲁(主持)
今天的讨论真精彩,真正领略了老师们的风采!智慧闪现,观点云集,各抒己见,各显风采。我想,这样的群讨论真有意义,能促进思考,梳理知识,收获一定不少。不知不觉间,过去这么长时间了,那么,今天的活动我们就到此结束吧。祝大家午安!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