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暑假提防孩子“病理性网络使用”

14年前 [07-08 16:24 周四]
2010年07月06日 12:26今日早报

儿子已经3年没怎么和父母说话了,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在网上玩游戏还是玩游戏。父母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孩子来杭州找心理专家咨询。

心理专家开出了一个奇怪的“方子”,一家三口按照“方子”治疗了3个月,最后孩子能自己控制上网的时间了,并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暑假临近,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心理学博士汪永光说,希望这个病例能给年轻父母一个启迪。

原来,3个月前,一对来自温州的夫妇,带着他们13岁的儿子来到位于杭州朝晖二区5幢的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就诊,希望心理专家帮忙治好孩子的“网瘾”。

在倾听完这对年轻父母的诉说后,汪博士说,当时,他问了孩子一个问题,希望孩子能对长时间上网来个总结。这个孩子说出了“快乐”两个字。望着父母不理解的眼神,汪博士当着孩子的面向孩子的父母重新解释孩子的所谓“快乐”。其实,孩子正是说出来他的心声:他很痛苦!

孩子说,父母每天忙于做生意,除了偶尔来“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外,几乎不会关心他的生活,更谈不上带他出去玩了。看着身边同学们很开心,他总是很心烦,相反,他在网络上,就可以放松自己了。

孩子说着说着,竟当着父母的面流下了3年来的第一回眼泪。

孩子一面流着泪诉说着,父母也突然认识到了自己对孩子是太多的误解和伤害。父母听着也哭了,这里面有3年来他们的委屈,更充满了对孩子的歉意。在咨询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在3人抱头大哭中,“开心”地进行着3年来的第一次交流。

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成瘾”的案例。对这个心理疾病案例,汪博士最后还开出了一个“方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重新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或者双休日多陪陪孩子,让孩子业余时间里做些感兴趣的游戏。

汪博士说,其实这个病理就是目前大家所说的“网瘾”,但是,他不喜欢把这样的心理病状称之为“网瘾”,而只能说“病理性网络使用”。

“上网是否成瘾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心理状态,即看此人是否有不可控制的上网欲望;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上网目的,即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完全为了满足一种快感、欲望。”

汪博士说,青少年往往会在得不到认可、找不到自信、得不到关怀的情况下自卑,而上网游戏,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借口,事实上他们并未真正成瘾

所以,每到暑假,汪博士说他都会矫正很多年轻父母的认识误区。

其实,汪博士说,让青少年少上网,预防应放在首位,尽量少用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家长、老师、心理医生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06/1726059_0.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