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重庆 年近九旬的“孩子王”坚持充电学习忙(图)

14年前 [07-08 16:05 周四]
2010年07月07日 10:23重庆晚报

“祖祖”和“孙子”在一起很快乐 (图片来源:重庆晚报)

“祖祖”刘群英讲课,“孙子”们听得入神。 (图片来源:重庆晚报)

年近九旬,她还天天给一群“孙子”补课。16年来,享受了她免费补课的“孙子”已有100多人。

为了这些“孙子”,她拒绝入住女儿在成都给她买的新房,还拒绝到美国和外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89岁老奶奶

正为“孙子”补课忙

“奶奶比孙子大44岁,3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那么孙子今年好多岁?”昨日上午,89岁的刘群英老人,正在家给几名小学生补课。

“给你们考虑几分钟,看哪个最先解答出来?”刘群英是黄沙溪小学(现实验二小黄沙溪校区)退休教师,家住渝中区竹园小区2号。刘老师头发花白、背微驼,精神很好。

刘老师家的客厅,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占据客厅一半空间,这是专供小学生补课、做作业的地方。此刻,围坐桌边的有4个读三年级的小学生,还有3个正在赶来的途中,刘老师在桌边踱着步子等孩子们算题。

“祖祖,我算出来了,孙子的年龄是8岁!”高雪峰高高地举起小手。

“答案正确,好聪明。”刘老师立即给予奖励,并要求高雪峰将计算过程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两种方式写出来,然后她再详细地给其他学生讲解。

这群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都到刘老师家报到。他们都喊刘老师“祖祖”。上学期间,他们每天放学后直接到祖祖家补习、做作业;寒暑假,他们更是从早到晚都呆在祖祖家。补习间隙,孩子们还可以享受祖祖给他们准备的蛋糕、冰糕等点心。

给孩子们补课源于1994年,在学校请求下,她返校帮毕业班免费补习数学。当时,全班42个学生在上次期末考试中仅有5人及格。在她辅导下,学生们毕业考试时,38名学生全部升入初中。

后来,很多家长慕名找到刘老师,让她给自己孩子补课,不管多少补习费都愿意出。刘老师欣然收下孩子们,但不收一分补课费。这些补课的学生,有她学生的孩子,有邻居家的,还有陌生人的……如今,她已为100多个孩子免费补课。

全身心付出

坚持充电学英语

为了这些孩子,刘老师全身心付出。为给孩子们更好地补课,她不断给自己“充电”。小学生要学英语,她就买回一堆英语资料每天早上自学;学生们有奥数题,她就天天练习奥数题,给孩子们讲解。“因为我以前学的是美式英语,现在学生们都是学英式英语,很多发音不一样,我要重新学。”

钻研奥数也是刘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一道奥数题,她要求自己尽可能用多种方式求解,“这便于给孩子们开拓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为防止自己年老健忘,刘老师每天写日记,将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以便在补课中“有的放矢”。

“祖祖的讲解通俗易懂,再难的题一点拨我们就豁然开朗。”整个小学都在刘老师家免费补课的黄宇辰已初中毕业,暑假期间仍习惯到刘老师家练书法、看书等。

听到孩子们成绩进步,她最开心。话语间,她就收到一个好消息:以前常年在她家补课的望望,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一。这个孩子原来因为调皮,成绩很差,父母管不了,才送给刘老师调教。

望望的母亲严云霞在朝天门做生意,她说自己跟刘老师完全是萍水相逢,当她把孩子送给刘老师时,刘老师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天天给娃儿免费补习。遇到孩子们考得好,她还要给奖金。为表示感谢,严云霞曾购买东西感谢老人,但老人连一包芝麻糊都不愿收,“我是在教自己的孙孙,这还要收钱?”

邻居孩子黄杨正在刘老师家补课。他的母亲杨桂华说,自己想给老人一些钱表示感谢,可老人总以“退休工资高”为由拒绝。

丢不下“孙子”

不去美国享天伦

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为何孜孜不倦给素昧平生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呢?

因为,在她的心底,有一段从未割舍的情感。老人一生经历坎坷。抗战期间,他们一家从湖北逃难到重庆。后来,她在重庆结婚生子和工作。

原以为这下会有好日子,殊不知更多的坎坷等着她。大儿子出生不久,因夫妻俩都很忙,便将孩子送给一农户帮忙喂养。不久,儿子便莫名夭折。后来,四个女儿接连出生,暂时填补了她丧子的伤痛。

随后,丈夫的背弃没有击垮她,两个女儿的夭折却差点让她失去生活的勇气。大女儿患肺炎无钱治疗,刘群英眼睁睁看着她死在自己怀中;解放战争前,二女儿得了脑炎,亦因无钱医治再次在她怀中夭折。

这些年过去,老人从不轻易提起这段往事,但心里一直没忘记几个早逝的孩子。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她把对孩子的思念转加到自己学生身上,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父母早逝的学生,她更是倾注了全部母爱。

“妈,你操劳一辈子也够了,该享享福了!”三女儿刘胜青夫妇,特意在成都给老人买了一套新房,想接她到成都安享晚年,老人执意不答应。

老人最心疼的外孙女,到美国定居后,也多次邀请老人前往美国,享享天伦之乐,但老人依然以“这些小娃娃要补课”为由回绝。

小女儿刘又青住在附近,每次看到母亲佝偻着背为一群孩子忙碌就颇为心疼。姐妹俩想尽办法,让母亲放手休息休息,总是被母亲恼怒地拒绝。“时间久了,我们也想通了,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孝顺。”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07/1731738_2.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