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有效的亲子沟通

14年前 [11-27 19:07 周六]
有效的亲子沟通
有效的亲子沟通--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仔细地想想自己与孩子在一天之内进行的沟通主要在什么时候,每次时间多长。比如,在晚上八点后,大概一个半小时;或者是在早晨,大概半个小时;或者是随时随地沟通,每天时间约两个小时;等等。
    然后,请你写下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比如,主要跟孩子聊天、谈心来教育孩子;或者是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听从父母教诲;或者只是监督孩子学习,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
    最后,请你写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好一些,什么样的情况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差一些。比如,在与孩子聊天、谈心、游戏的情况下,效果会好一些;在把孩子叫到房间正经地教训时,效果比较差;用平等、温和、友好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时,效果比较好;用权威、粗暴、教训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时,效果比较差;等等。这里主要是要求你反省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找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不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写完这三个方面,你就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和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和孩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沟通的,沟通的效果怎样。通过这些分析,你就可以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了解了自己的沟通方式,现在来看看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一、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二、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四、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当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馈。你可以从孩子的语言中得到这种信息反馈。
    比如,当你交代孩子一件事情,孩子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父母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孩子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
    再比如,当孩子说:“唔,我知道了,妈妈你别再说了。”这说明孩子已经有点反感了,如果父母再继续这个话题,孩子也听不进去了,明智的父母就应该停止教育,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
    五、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尤其是孩子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孩子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种非语言反应更加重要,许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拒绝父母,只会下意识地用行动来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父母说父母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六、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保护、指导和自立几个阶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更重要的是保护他健康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角色应该从一个保护者,转变为一个指导者和教练,千万不要再拿家长的权威来干涉孩子,一定要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
    作家彭见明曾经这样写道:
    就做父亲的起码责任而言,我必须着手按女儿的年龄段去设计她的美好前程,我应该教她,教她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施教方法,其实也不必我费神,书店里购买,同龄人家里有书借,且版本繁多,照着做就行。
    但是有一个矛盾出现了,假如我端着一个父亲的架子去设计孩子,去按我的意图教她,不断地去纠正她、改变她,那我设想的将与女儿做朋友的初衷便会受到损害。
    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皆因彼此之间是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平等的、没有框架和设定的、不会有相互的约束更不会有居高临下和勉为其难。
    思想斗争的结果是我最终选择了和女儿做朋友,放弃了当教官和做尊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父母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父母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引文来源  有效的亲子沟通--教育--人民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