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说:“孩子现在处于青春期,特逆反,不管我说什么,他总是和我唱对台戏,为了加强与他的关系,我甚至主动与他沟通,但是,他总是爱理不理的。”
一位父亲也说:“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每当我想要跟孩子说几句话的时候,她总会说:‘老爸,你又来了,烦不烦呀?’然后就走进自己的房间,砰地把门关起来,每当听到关门声,我就仿佛听到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关起来了。”
另一位父亲说:“我的孩子很内向,特喜欢网络聊天,他宁愿一整天坐在电脑前,也不愿意与我们多说一句话。有时候,我问他:‘孩子,你们聊什么呢?’他就冲着我说:‘告诉你你也不知道。’然后继续他的‘人机’聊天,把我这位老爸晾在一边。”
许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当自己“屈尊”主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往往不领情,这些父母往往倍感挫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希望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只有当他感觉到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时,才会关闭自己的心灵,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可以说,孩子希望交流、希望沟通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说过,婴儿渴望交流,但是如果大人没有反应,婴儿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努力。于是,婴儿的这方面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一样,只有经过实际的应用,它们才能得到磨炼与提高。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父母沟通,问题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孩子有心理防御机制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怎么会防着父母呢?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呀!其实正是父母“为孩子好”的心理才导致出现无意识伤害孩子的现象。比如,有些父母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目的就是让孩子安心读书,但是,孩子却喜欢多样化的生活。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
丰子恺说过:“我以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二、没有共同语言
许多父母只知道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每天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也只限于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情感等需求。
同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学习新鲜事物的意识,许多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事物,父母们都不太了解。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母与子女无话可谈。这样,在孩子眼里,父母成了“老古董”,于是,沟通也变得比较困难。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良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
可见,父母们应该反省、检讨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
引文来源
沟通障碍在哪里?--教育--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