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
美女校长 十年自办留守儿童学校
资讯二中心
美女
校长
留守儿童
学校
13年前 [02-01 20:19 周二]
80后女孩坚持10年办留守儿童学校 入国家宣传片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2月01日03:13
http://news.sohu.com/20110201/n279184877.shtml
李灵和学生们在包饺子。(图片来自受访者与视频截图)
国家宣传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从左至右),郭明义、朱邦月、阿里帕、李灵、张正祥、翟墨。(图片来自视频)
李灵在街头收书。(图来自网络)
80后女孩10年坚持自办“留守儿童”学校 “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亮相国家形象宣传片
文/本报记者 肖欢欢
系列报道之一
她是一名80后。十年前,她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做出了惊人选择到偏僻乡下办学校免费教留守儿童。如今,她的希望小学已经有523名学生。她既是校长,也是老师,但她更多的是扮演着留守儿童的妈妈角色。十年间,她曾推着三轮车到大街小巷收破烂,为的是让孩子们有课外书读;她至今仍欠债十万元,却对苦涩生活甘之如饴。她用实践证明着,80后是有梦想的一代。
她,就是被誉为“最美乡村女校长”的河南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
近日,出现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李灵再度在老家河南刮起“旋风”,她成了普通中国人的代表。究竟是怎样一份执著让她视困苦险阻为“浮云”?“我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我就是523个孩子的妈妈。”李灵如此轻描淡写地总结十年的坚守。
开篇语
本月17日开始,一则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循环播放,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在宣传片中,除了姚明、章子怡等星光熠熠外,乡村女教师李灵、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热爱航海的翟墨和鞍钢工人郭明义等不为美国人熟知的草根英雄也出现在宣传片中,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职业各异,但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他们在用微笑诉说着普通中国百姓故事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友好热情、蓬勃发展的中国,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他们也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种感动触及心灵。这些代表着国家形象的“草根”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平凡的他们都有怎样的“传奇”?春节前后,本报将为您呈现这些“小人物”背后的“大故事”,敬请关注。
2009年6月,郑州街头,一名20多岁的收破烂女子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她一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一边吃着馒头,还就着自带的开水喝上两口。这个场景,被一个名叫“莫笑书生无情”的网友拍摄并发到网上,“希望每一个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可以稍稍给女孩尽一点力量……”
为办学收破烂意外“成名”
这张照片迅速在网上流传,很快人们知道这个女孩叫李灵,是河南省淮阳县一所希望小学的校长。由于书店的课外书太贵,一本书起码要15元,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有书可读,她只好蹬着三轮车四处收购旧书。李灵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很快引起极大反响,她被亲切地称为“最美乡村女校长”。2009年,她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李灵的家在河南省淮阳县许湾乡程寺村,离学校三里远。母亲刘桂芝是朴素的农村妇女。“当时灵儿去郑州干啥,俺都不知道。”她回忆,起初全家以为女儿是去游玩。但后来报道出来后,她才知道,女儿原来是走街串巷“收破烂”。
淮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大部分青壮年都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很多儿童长年见不到父母。李灵说,好多村都没有学校,孩子们面临着辍学。2001年,她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开始琢磨办一所小学。“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就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当时我想把自己所学派上用场。”李灵如此回忆自己办学的初衷。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李灵的父亲李丙兴是一名执教40多年的农村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家里经济拮据。仅凭父亲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和母亲养猪种菜的收入,白手起家的李灵很难筹齐办学校的启动资金。
后来,父亲李丙兴帮李灵在附近的曾庄村租下了一片约5亩的空地,并向亲友借了几万元建起校舍。学校办起来后,老师却成了难题。李灵说,起初学校只有她一名老师。无奈之下,她只好拉来跟自己同年从师专毕业的表弟当老师。
油印机、课本等则是李灵从旧物中买来,简单翻修后派上用场。“我有空就去废品收购站或其他学校,一本书,一把椅子,一个电脑键盘,就像老鼠搬家一样,找到一件就像宝一样把它淘回家。”
曾想放弃因孩子而坚持
随着学生不断增多,教辅材料缺乏成了李灵的最大心病。一本故事书从一年级要讲到三年级,还要一遍一遍地讲。孩子们对书本渴望的眼神,让李灵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让学生和城里孩子一样也有课外读物。于是就出现了开篇的一幕。
毕竟是27岁的大姑娘,蹬着三轮车上大街收书,李灵有些难为情,也不好意思吆喝。一位大妈在得知李灵的想法后,把孙子用过的课外书都送给了她。慢慢地,收书的三轮车前热闹起来,很多人逐渐知道李灵的用意。有好心的居民看到她中午啃烧饼,就给她送水。短短15天,她就收到了5000多册图书。当回到学校时,孩子们围了上来,校园沸腾了。“孩子们比买了新衣服还高兴,那个时候我觉得特别伟大,自己再辛苦点也是值得的。”
李灵告诉记者,学校虽小,事情却千头万绪,有时自己累了一天后双腿都动弹不得,深感一个人力不从心。2006年,李灵自己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不好意思说,就让上课的老师先跟孩子们说。然而“孩子们围着我说:"老师你别走,将来我给你买好多漂亮的衣服",还有些孩子从家里带了一把瓜子,还有一个男孩带来了烤地瓜给我吃,就是想让我留下。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心软了。”
在李灵看来,她和孩子们之间难以割舍的依恋是她坚持十年没有放弃的最大原因。
“我就是523个孩子的妈妈”
李灵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希望小学也备受关注。前年学校只有300名学生,如今学校一共有五个年级的523名学生,还有16名教师。甚至邻近乡村的孩子也跑数十里山路,慕名就读。如今的李灵既是校长,又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前她每天要上7节课,如今她每天只有两三节课。每天早上7点多,李灵就要去接一些住得远的孩子们上学。“哪个孩子病了,家里有事,我都要掌握。要是将来能办个宿舍,让孩子们住校就好了。”
学校的办学条件依然艰苦,也是让李灵揪心的地方。学校没有操场,教室门前一块三四百平方米的空地,是孩子们课间玩耍的地方。眼见明年就要新增六年级的学生,但新校区还没建好,这也让李灵分外焦急,最近一直在四处奔波忙着办手续。
“我也有很无助的时候。比如说学生多了,教室不够用就要想办法。男人能干的活我都干。白天感觉不到累,小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我很有精神。孩子们都放学了后,我感觉自己其实很累,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甚至很惭愧。为孩子们做的还是不够多,恨自己的能耐有限。”李灵感慨地说。
教学区最南端的一间小屋现在是“希望书屋”,存放着学校最近几个月以来受赠的几万册图书。李灵说,每当看着书屋,自己就干劲倍增,因为有这么多热心人士一直在默默地支持。
除了校长、教师外,李灵的身份更多是523名孩子的妈妈。学生病了,她拿出不多的积蓄为他们求医问药。希望小学的孩子有80%以上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有些孩子很内向,不愿意说话。尚未结婚的李灵,不仅要当“妈妈”疼他们,还要读懂孩子的心思。“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已经缺少关爱了。我就是523个孩子的妈妈。我不敢保证我的学生将来都成才,但起码都过得快乐,身心健康。”
如今,李灵的父母都在给她的希望小学免费“打工”。他们居住的小屋是一个由塑料布搭建成的“临时建筑”,顶棚覆盖石棉瓦,不足15平方米。冬日的“穿堂风”呼呼地从缝隙处吹进来。母亲帮忙给孩子们做饭、干活,李灵88岁的姥姥则在家种着一亩多地的菜,她也会经常送一些蔬菜到学校,支持外孙女。
不愿麻烦人新校仍缺资金
被媒体报道后,李灵的学校共收到了20万元的捐款。她把所有的账目公开,每笔钱的去向都清清楚楚。除了添置教学用品外,剩余的钱都拿来翻新和新建校区。以前因为建校李灵背上了近10万元的债务,但她却没把旧债还上。“不能用善款去还我个人的欠账,良心上过不去。”李灵表示,还好债主都是自己亲戚,他们也都没催着要。
如今,在学校吃饭的学生一顿交一块钱就能吃三四个馒头。尽管如此,李灵还是让食堂尽量把伙食办好点,除了馒头,还有包子,每周学生还能吃油炸丸子。
她坦言,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建设资金不足。“有时候真是二分钱难倒好汉。我只好一个人躲到角落里哭,哭完还得继续乐观地笑,不能让别人看到我有困惑。”
去年,淮阳县批准李灵14亩地用于新校园建设。新校区距老校区只有几百米,但面积却是原有的3倍。如今新校园建设仍面临资金不足,不过,资金缺口有多大,她却不愿意透露。“说实话,现在的困难跟5年前相比根本不是困难,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社会却给了这么多关注,感觉自己欠下了很多感情债,实在是不好意思再麻烦别人。”
说起新学校,李灵顿时来了神采。尽管新校区只刚刚建起围墙,但李灵说,“最希望的是能建起宿舍和食堂,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家。学校门口设个文化长廊,里面是文化大院,除了标准化教室,还要有图书室、电脑室、音乐教室和学生宿舍。用不完的地,可以种点菜,让孩子们自己劳动。”
而让李灵欣慰的是,希望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错,在全乡数十所学校里一直排在前五名。
做梦也没想到会代表国家
由于过分操劳,今年才29岁的李灵额头上已有了鱼尾纹,像三十几岁的人。
刚从学校毕业时,身高1.68米的她体重是120斤,现在,李灵的体重只有90多斤。但她却笑着说:“这样也好,不用操心减肥。”此外,李灵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还患上心肌炎,最近经常感到心跳加快、胸闷。但她特别交代记者别写出来,以免让父母和学生担心。
但轻描淡写却抹不去李灵所面临的压力。如今在整个河南,李灵都成了名人。尤其是最近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走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都有人认出她。为此,每次上街她都用厚厚的冬装把自己包裹起来,就怕别人认出她。
李灵坦承,成为“明星”让她的学校有了很大变化,有人给学校捐款、捐书,“一穷二白”的学校现在也有了电脑和电视机。电视机主要用来上音乐课时播放音乐、教学片及让学生们收看新闻联播。
不过,成名的烦恼也不少。平时李灵需要应对的接待采访也很多,还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做梦也没想到我会代表国家,国家给了我这么多荣誉,除了自豪和兴奋外,我最怕别人说我是名人。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有些家长把孩子送来,就说一句话"把孩子交给李灵,我放心"。我就怕做得不好,辜负了大家。”李灵说。
整天操心着学校的事,29岁的李灵的个人问题也让父母颇为操心。但在李灵看来,现在还不是操心这个的时候,因为新校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学校的一位老师也告诉记者,其实有不少人来为李灵介绍对象,但她实在太忙了都顾不上联系。
李灵的母亲刘桂芝也只能替她干着急。在河南老家,女孩子到这个岁数小孩都上小学了。
“你看她还不到30岁,皱纹都已经有了,手都粗了。说心里话,俺怕人家说她不像个女孩样儿,办个学人都办傻了,将来谁还敢上门提亲?”刘桂芝说。
今年春节,李灵的希望小学有46名学生的家长不回家。李灵说,她准备接学生到学校过个团圆年,为他们做一些好吃的。而今年春节,李灵全家也都将在学校的小屋中度过。
“现在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就是现在学生多了,我希望我的新校区能够早日建成;第二个就是趁着自己还年轻,能站出来为更多的孩子们奉献爱心,成立一个"李灵关心留守儿童基金",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上学。”李灵说。
主创解读
可爱的中国人更能表达真实中国
国家形象片是如何创意策划?为什么要采用“人物篇”形式?为什么会将“草根英雄”推向前台、展现给世界?主创方灵狮公司的有关负责人道出了国家形象片背后更多的深意。
再美的风景都不如可爱的人
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沈赞臣认为,中国的形象早已走向世界,只不过这是第一次从更加广阔的范围,以“中国人”为要素,从展现“当代中国风貌”的角度来拍摄,因此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多方面合作的开展,提出了向世界介绍"我是谁"这样一个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基本条件。”
“主创们天马行空,但最终还是归结到一个字"人"。因为再美的风景、再发达的经济成就,都不如可爱的中国人更能表达真实的中国。”沈赞臣说。
片中人是中国的“民间大使”
总策划人朱幼光是最早提出拍“全家福”创意的人之一。事实上,选择“人”作为要素来表现中国,是整个创作团队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确实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人物的摆拍不如风光、景物好看。”朱幼光说,“但是,风光景物能代表的内涵太有限了,主创团队关注的焦点是"人物"背后蕴含的深意。我们要让外国人看到片子就意识到,这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中国。”
正是从“鲜活”这样一个要求出发,创作团队才确定了将“人”作为片中的唯一要素。因为人是和一个时代联系最紧密的要素,人物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个人的命运永远不能脱离时代的大背景,而对时代的描述,本质上就是在描述这个时代的人的言行风貌。“我们选择的对象,一定要能展现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勤劳、聪明、善良或者坚强等等。”朱幼光说。
沈赞臣说:“我们希望外国人能够了解中国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民的形象,力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人友好、崇尚和谐的思想理念。片中出现的人物,其实就好比是中国的"民间大使"”。 (北日)
录入 陈应俊
<上一篇
作者博客列表
下一篇>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
我有账号 登录系统
我没有账号 用QQ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