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浙江非遗 小学收集童子尿煮鸡蛋

13年前 [03-13 20:45 周日]

浙江小学收集童子尿煮鸡蛋 已入选当地非遗(图)

2011年03月11日 10:11 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小学收集童子尿煮鸡蛋 已入选当地非遗(图)
东阳一小学走廊上放着许多用来接童子尿的水桶,男孩们对此早有默契。
    卖童子蛋的小贩沿街叫卖,街头一股怪味,东阳人说这是春天的味道。 (记者 陶玉其/摄)

  开春了,东阳街头常飘着奇怪的味道。东阳人说,这是童子蛋的味道,也是春天的味道。

  不熟悉内情的人要大跌眼镜了:童子蛋就是用童子尿煮的鸡蛋,一到春天卖童子蛋的小摊遍布东阳大街小巷。一块五一只的童子蛋贵过普通的茶叶蛋,可经常卖脱销。

  别小看了这一只童子蛋,它还入选了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室门口



  男孩们对着塑料桶“嘘嘘”

  在东阳市区的一所小学,课间,一堆小男孩挤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吵吵嚷嚷。别以为他们在玩什么新奇的东东,他们是在小便。

  在东阳,早已形成这样的老习俗:那些卖童子蛋的摊贩或者是要自己煮童子蛋的人家,会提着塑料桶到各小学去收童子尿。

  学生们老早对此见怪不怪,一到三年级的男生们想小便的时候,便会对准教室外的塑料桶。学校的老师,也默许了这样的行为,他们还会经常提醒孩子们在感冒生病期间不能往塑料桶里尿尿。孩子们都挺听话。

  煮童子蛋和煮茶叶蛋差不多

  火候时间最关键

  说也奇怪,虽然这个时节满大街都有出售童子蛋的小摊,但每家都认为自家的味道独一。

  厉阿姨经营了一家卖童子蛋的小摊。她的老公负责每天去附近的一家小学接童子尿。她就负责烹煮和贩卖。

  在她的小摊前,一个煤饼炉正在卖力地给钢精锅加热。锅里头的“水”看上去黄黄的,上面还浮着些许泡沫。厉阿姨把洗干净的鸡蛋一个一个地往钢精锅里放。

  “这道煮开后,要把鸡蛋全部拿出来,把蛋壳敲裂,再放进去煮。过段时间,再把上下的鸡蛋换个位置,加入新鲜的童子尿。这样反复,用不同的火,整整煮上一天一夜。”说到煮蛋的过程,厉阿姨说,原理和煮茶叶蛋差不多,火候和时间的掌握是最关键的。

  有人吃上瘾说“真香”,有人觉得“臭死了”

  用尿煮出来的鸡蛋,会是什么味道?

  昨天中午12点多,东阳市区振兴路上人来人往,光顾童子蛋的食客自然不少。“很好吃的,我一天能吃10个呢。”刘女士几年前随丈夫来到东阳生活,“以前从来没吃过,后来吃了一次后就上瘾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东阳人对童子蛋的偏爱,网友“姓蛋的”在微博上说得很好——童子蛋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

  但也并非所有的东阳人都好这一口。30多年来,土生土长的李先生一次都没吃过童子蛋,“那味道我可受不了,想到就恶心,臭死了。”

  童子蛋补吗?中西医各有说法:慎吃,不反对

  在不少东阳人眼里,用童子尿烹煮的蛋,是春季进补的不二之选。卖童子蛋的也总会告诉你,吃了童子蛋,春天不会犯困,夏天不会中暑。

  但要说这东西要到有多补,或许医生的话会更客观一点。

  “童子蛋在东阳有很久的历史,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要干农活,能补身子的东西只有蛋。而小便的沉淀物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结晶,这种结晶就等同于一种叫‘人中白’的中药,可以滋阴降火、止血治淤。”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这样介绍童子蛋。但她也强调,并非人人都适宜吃童子蛋,要看个人的体质。

  金华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黄坚却认为,尿液是人体内排出的废物,基本上不含对人体有利的物质。因此,他不提倡大家吃童子蛋。

  金华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贾素庆则说,在古代,童子尿常被作为药引子,但从现代卫生的角度看,童尿煮的蛋始终不太卫生。“不过吃童子蛋已成为东阳当地的习俗,我不主张也不反对吧。”

  记者还了解到,童子蛋已在2008年入选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现任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龚明伟说,那年他搜集了童子蛋的相关资料,并递了申请。最后,东阳民间艺术领导小组9位成员一致通过,经过半个月的公示,东阳市政府就正式下了文件。

  将来童子蛋还要申报金华市或者浙江省的非遗吗?龚明伟表示暂时没这个打算。

  童子蛋到底啥味道?昨天,记者买了一大袋邀请网友品尝,网友们来自全省各地,目前都在东阳工作。  

  记者请客吃童子蛋 试吃网友很喜感

  味道有点像打卤面

  @爱一瓶子(杭州):有股骚味儿。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吃了以后,我上了好几次厕所。

  @blueisland(东阳):味道还可以,但闻起来不好闻。

  @大刀小妖(金华):很入味,很好吃,就是咸了点。

  @奈良的鹿haruka(杭州):感觉就是皮蛋味加鸭蛋味儿。

  @iffisher(东阳):很香,很好吃,一口气吃三四个。

  @三地两制(萧山):味道有点像打卤面,一个蛋下去,我灌了三杯水。

  (记者 侯明明 通讯员 程江峰)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3-11/2898939.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