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父母该怎么办(孙家甜)

13年前 [06-02 09:33 周四]

偏差行为,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节、教育方式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影响而形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

主要表现有: 逃学厌学、离家出走、痴迷网络、撒谎叛逆、漠视亲情、仇视父母、结交损友、打架斗殴、偷摸抢骗、早恋同居、游手好闲、自卑消沉、孤独自闭、幼稚偏执、自暴自弃等。

一个孩子出现偏差有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社会的、学校的、环境的、家庭的、孩子自身发育等,在这些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庭的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出现偏差后,家长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偏差是因为家庭亲子关系不良逐渐积累起来的,还是要由家长自己来解决。


第一 弄清原因,改变观念

在孩子出现偏差之后,好多家长的本能反应就是焦虑,感觉到天都要塌下来了,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会这样,另外还想到自己的面子保不住了。整天萦绕在大脑中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对孩子是恨铁不成钢,轻则批评,重则打骂,幻想着有什么灵丹妙药来解除这心头之恨。

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恰恰相反,家长第一要做的却是静下心来,理清自己的情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认识到孩子是无辜的,是孩子生活的环境——家庭生病了。

生病的家庭的具体表现是:太严厉,高控制型的家庭;或者是溺爱孩子,对孩子包办代替太多的家庭;或者是忽视型的家庭。对孩子控制太严,孩子会产生依赖性性格,懦弱、胆小拘谨、人际交往比较差,且更容易逆反,因为这样的孩子一直像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手脚和身心一直被束缚着;家长的包办代替,为孩子打理好一切,会使孩子生活能力低,承受能力弱,像一棵没经风雨阳光的小草;而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会让孩子感到是有父母没有家,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有的孩子会认为是父母不爱自己。

因此说行为偏差,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所谓的问题孩子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首先夫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丈夫与父亲,如何做妻子与母亲,懂得如何培养亲密关系,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努力学习如何做个正常、健康、有价值感的人。

 

第二 接纳孩子,修复亲子关系

萨提亚模式有一个信念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孩子出现偏差之后,我们的痛苦和焦虑更多的是来自对事实的不接受和抗拒,好父母和糟糕父母之间的差异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如何处理所犯的错误。

在孩子出现生活学习困难之后,特别要求父母“站直”了,因为偏差的孩子都是特别敏感的,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无助、挣扎、痛苦、绝望 、放弃等,他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格外在意。如果父母焦虑,孩子会更内疚、更困惑,会更相信自己是个坏孩子,有的孩子干脆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个厌学孩子看到父母痛苦的样子,冲着父母大喊“你们知道你家的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孩子用大声叫喊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所以孩子在遇到不能解决而又纠结的事时,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抚慰。这时父母要放下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去关照孩子的内心之痛。具体要做的是换位体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着孩子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只是成长中暂时遇到一些困难。家长不能做到这些的话,还是一味的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去责怪孩子,结果可能换得是孩子留给你的一个关闭心灵之门的背影。

孩子出现偏差的内在动机有多种,有的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反应,那就是想摆脱家长的控制,追求独立自主,想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允许孩子做他自己,从与孩子对立的情境中撤退下来,允许孩子不合理行为带来的后果出现,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去为自己负责。

生活在忽视型的家庭里孩子,偏差可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这时家长就应该把注意力从工作事业上转到孩子身上,多陪伴孩子,用行动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

有的孩子在与父母关系恶化之后,用偏差行为来报复父母,而且是选择那些最能让父母生气痛苦的事来做。这时,做父母的千万不能上孩子的当,以牙还牙,而是要放下过去的一切,与孩子重建信任关系。

生活在高期望值,且有完美主义倾向家庭的孩子,受到的批评和打击太多。对于他们,父母更不能因此放弃,相反要转换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及时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多赏识孩子,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提高孩子的内在价值感。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中展示了这样的奇迹:听到爱和感谢的水呈现出几乎完美的结晶,而被骂作恶魔的水结晶,中心部分呈黑色凸起状,给人感觉充满攻击性。而人体的大部分是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孩子是用偏差行为获得自己成长中需要的而父母又没有满足的东西,是在唤醒父母,希望父母校正他们的错误做法。如果父母犯了错误,就要承认我们的错误并改正。

所以我们必须要接纳孩子当下的样子,努力修复亲子关系。关系大于一切,当没有好的亲子关系时,所有的家庭教育技巧都是无力的,苍白的。 

 

第三 学习成长:学会做自己,学会爱孩子

在孩子出现偏差之后,走投无路的父母就会想到向专家求救,想到学习怎么做父母,可是一般父母学习的出发点都是怎么去改变孩子,而没想到学习去改变自己。这是开始学习的父母的一个误区,孩子不是家庭要改造的犯人,孩子是独立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就是教自己做人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者首先要做一个人,做一个有定力的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孩子有偏差,父母第一要学习的就是把内在自我整理好,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多选择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成为一个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而且能够把内在表达出来的人。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处理好了,他就能够去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点儿像中医的理念,首要的是帮助一个人健体强身,那样即使外面有细菌、病毒,他也可以去抵挡。

那么怎么整理自己呢?首先是处理好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从内心里接纳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然后是接纳自己,真正的爱自己。一个人只有从自我出发,接纳和爱自己,才能由己及人,才有能力去爱另一半,爱孩子,爱其他的人。 最后能接受生命中的每一个发生和经历,来什么,接受什么,接受什么,欣赏什么。遇事不动情绪的话才会智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当我们有能力做一个自在快乐有定力的人,在面对孩子时能把情绪放下,也就是把情绪和要处理的事分开,那么,不管心理上怎么纠结的孩子也会逐渐冷静下来。

其次是学会爱孩子,爱是一种能力。

我们的父母一直以来都以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吃饱穿暖,再为孩子将来少吃苦打好物质基础;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其实爱孩子应该给孩子信任,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教会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和德行的人。当你让孩子为他自己的生命做决定时,你会发现孩子生活的很开心,发现孩子原来是个能力很棒的孩子。

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健康地完成社会化,父母该做的是陪伴他,保护他,给他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学习,去犯错,去经历体验所有的一切。孩子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他们自我的发展才是健全的,才能顺利进入社会。孩子出现偏差,不管孩子多大,都要让孩子独立走过这个成长过程,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心理访谈》就分析过很多30岁以上还在安心啃老的例子。

父母给孩子的爱一定要是无条件的,我们为孩子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无条件的爱能让那些内心充满矛盾的孩子变得坦然,内心变得舒展。父母对孩子的爱越是无条件,越能给孩子鼓励和赏识,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孩子就能一心一意去完成自我成长,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对父母的防御和攻击上。媒体上那些关于家长改变带动孩子改变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 给自己和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

   从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是一门累世的功课,学习让孩子独立,信任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是现代父母一项身心灵的健康作业。从我们学习家庭教育方面来说,就是顾老师讲的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驾驭孩子部署在家庭教育上,学习家庭教育是几代人享用不尽的智慧和财富。

  当父母学习把注意力转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我成长,做一个身心灵合一的人,家庭跟着也会健康起来,有了健康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是水到渠成。有人说得好: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

学习成长、改变自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允许自己退步,也要允许孩子反复。正如米开朗琪罗说的:“在大理石中,我见到天使;于是,我不断斧凿,让天使飞出来。”

      天使就在大理石中,需要我们慢慢斧凿。

家庭教育网网友回复2011-06-02 07:43:28

非常地赞赏,慢慢品读中.

陆如燕[访问ta]回复2011-06-01 21:50:33

看了以后,心里感触非常大,我们做为父母就因该要给孩子做个榜样,不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坚强地去面对,我们也是从儿时走过来的,自己的成长经历应该是记忆忧心的不要把自己的愿望或想法强加给孩子,也不要一味的惯孩子,应该把孩子当做好朋友一样交心,交流。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343&b_id=187799【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