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频发事件 教育争议折射深层问题

13年前 [07-06 06:03 周三]

教育“不寻常”事件频发 争议背后折射深层问题


2011年07月03日 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日电(李季 张志刚)从“炫富”教授称“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到性学女博士找工作屡次受挫;从“恋爱实名制”校规,到校领导MV走红网络,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校园之 内的争议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这些“不寻常”事件除了吸引眼球之外,也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校园文化的多元一面,更折射出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深层问题。


  教授雷人言论频出 教学功利化倾向引争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说,他对他带的研究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无独有偶,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元的宝马上课、有七八个手机号码、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上,他“善意地提醒”大家称: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一种照亮别人的自我毁灭。

  两位教授的“雷人”言论前后相继,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大规模炮轰。媒体评论称,在市场大 潮的冲击下,很多教授再也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而是一味迎合学术造假、课题蒙混、敷衍授课、热衷走穴等追名逐利行为,以致在“拜金”的道路上走火入 魔,成为当前师道尊严不断丧失的一大根源。

  事实上,教师身份及职责错位的现象在今天似乎“屡见不鲜”:知名教授亲自给本科生上课反而成了“新闻”;大学教师忙于论文、课题、项目、走穴……上课反倒成了“打酱油”。教授、导师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诚然,无论是董藩还是尹晓冰,他们的“雷语”都有其自身的认识问题,并不能代表“高校教学氛围已经功利化”,他们只是中国大学教师中的小众,而真正潜心教学、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其本职的教师也大有人在。

  有网友认为,不妨将教授的话语看作是对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另类控诉,这其中传递给公众一个信号:“当学者被异化,危害的将不仅仅是学术和学术共同体内部,而且会毒害整个社会。”


  “校领导超猛MV”爆红 跑调跑出大学领导新形象


  近日,一则名为“南昌大学校领导超猛MV”的视频在网上爆热。视频中,南昌大学的校领导班子成员戴着耳机、站在麦克风前,演唱歌曲《心手相连》,他们投入的表情、不时出现的跑调,成为视频被频繁点击、转发的缘由和网民热议的焦点。

  虽然有少数网友认为,校领导集体唱流行歌且跑调有损形象,但更多的网友则认为,校领导的MV“很萌很真实”,拉近了高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视频还激发了一些网友对自己大学时代领导的回忆。网友lucifer说,从没近距离见过当年自己大学的校长,唯一的印象就是远远看到主席台上坐了一排校领导。看了这段视频,觉得很亲切,领导们真实不造作。

  近几年,关于高校领导的个性化举动屡屡引发网民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早在2008年新年之 际,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学校的新年狂欢夜活动中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他也因此成为“网络红人”;在华中科技大学去年的本科生毕业典 礼上,校长李培根把“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热词贯穿在自己整个典礼致辞里。16分钟的致辞在网上疯传,“根叔”也因此被网友评为“最感动最性情”的大学 校长。

  越来越多的校领导开始显示出其“亲民”的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让人欣慰的趋势。有学者分析称,高校 领导们的个性举动,是社会的一种进步。高校要实现“去行政化”,首先就应该从高校领导转变刻板形象开始,这不仅能拉近校领导与师生的距离,也是当前实现社 会管理创新的有益之举。

  去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科教文卫体界代表座谈时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有没有独特灵魂,校领导是一大关键,这些敢于展示五音不全的校领导们, 让大家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性学”女硕士找工作屡碰壁 期待“性教育”理性回归


  彭露露是华中师大生科院“人类性学”专业方向研三学生。她的求职经历近日也引发了较多的关注。因其专业的“罕见”,许多中小学均表示,高度认可她学的专业,但学校并不需要这样的专职老师。

  彭露露的导师彭晓辉副教授在其结业点评中写道:该生已经具备了在高校独立开设“性学”课程的能力。然 而,目前国内高校引进人才大多需博士,而且目前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开设性学课程,原本想继承导师衣钵的她,又不得不放弃。彭露露说,曾经做了许多份简历,但 现在根本不想投。

  网络上针对“性学女硕士找工作”事件的评论可谓喜忧参半。有网友毫不客气地指出,家长不会愿意让处于 青春期的孩子上彭露露的课;年轻女教师对孩子讲“性”,甚至存在让孩子陷入对女教师恋情的风险;也有人认为,“彭露露们”研究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 在就业市场上暂时还不具有竞争力,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从小学5、6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 相关健康卫生知识。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还将涉及避免婚前性行为等部分内容。可现实中,课程的重视程度,专业教师的匮乏,以及后期考核的缺位,无不让 这一规定落实大打折扣。

  有评论称,“性学”女硕士求职屡碰壁,不仅说明社会对于“性学”认识仍存在诸多误区,更凸显出就业方 面“性学”仍被边缘化的制度设置。性教育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也是社会、学校的重要工作。在家庭教育普遍不足的当下,呼吁和期待从制度层面 让“性学”理性回归。

  而关于彭露露的最新消息是,在经历找工作的一路坎坷后,她已经在南方某高校当上性教育老师,并开设了性教育公共课。


  高校 “恋爱实名制”引争议 凸显校园管理无奈


  今年3月,网友发贴爆料称,福州大学部分院系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要求学生们做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并且还贴出了“恋爱调查表格”的照片。

  据悉,此前该校一名女生因失恋做出极端的举动,为避免再发生这类事情,福州大学加强了对学生恋爱观的教育,部分院系更是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但并没有在全校推行。尽管学校很快叫停了此做法,仍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该校一学生称,大多数同学觉得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所以学生一般都很配合。也有不少学子直言不讳地表示,“学生恋爱是个人隐私,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学校调查学生是否恋爱不妥。”

  在这之前,类似这样有争议的校园管理规定还有很多,重庆师范大学规定,“发现当二奶、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重庆艺术学校舞蹈系规定,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南京某初中规定,学生周末在家不准看湖南卫视等。

  福州大学一名老师表示,学校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学生人生观、恋爱观、人生挫折的教育也是必要且必须的。“恋爱实名登记”可以说是无奈的办法。有评论指出,当下很多教育问题的对策虽然不一定都合理,在实质上也多是对学生的爱护,我们应该包容看待。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7-03/3152699.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