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四岁男孩 梦想妈消失因过分干涉

13年前 [12-20 21:45 周二]

4岁男孩梦想让妈妈消失 老师称勿过分干涉孩子


2011年12月20日 15:31 来源:山西晚报 



这几天,太原市民廖女士非常烦心。她的烦心事来源于12月18日儿子所在幼儿园举办的迎圣诞、元旦联欢会上。当时,在老师特意设计的《妈妈,我想对您说》环节中,廖女士4岁的儿子奇奇站起来,大声说:“我的梦想是,让妈妈消失一天。”事后,奇奇悄悄对老师说,“妈妈什么都要管我,真没意思”。

尽管童言无忌,奇奇的“新年梦想”还是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思考。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大家摒弃、痛斥“冷冰冰父母”的教育模式后,忍辱负重的父母们是否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

A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爱那双时刻盯着我的眼睛

“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我想到的首先是父母知道分数后的反应,而不是自己真正进步了没有;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妈妈会陪着我一起看,但是,她根本没看在心上,只是琢磨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监视,而不是陪伴。”山大附中高一学生小崔说。

小崔总结自己的成长,用了两个“帮”字,“一直都是妈妈在帮我生活,帮我学习,每天我只需要接收她的指令,像台智能电脑”。直接导致的结果,一是眼高手低,许多事情心里明白原理,但没有妈妈的指挥,绝对做不成;二是太过注重别人的评价和感受,缺乏沟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遇到问题,都感到孤独和无措。

“虽然我的飞机飞得很高,但我心里很难受,感觉很失败!”乐乐是太原市朝阳街小学航模班的学生。在一次试飞活动结束后,他对辅导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来,他的航模是爸爸亲手“帮办”制作的,原因是“儿子前几次做的飞机老飞不起来,心里有压力。况且,这么小的孩子用工具刀很危险,会割破手。”

激烈的竞争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模式上陷入“疯狂”,常常是“监控+保护”双管齐下,儿子已经上小学的赵女士自称,最近这几年,自己始终处于“战备状态”:“儿子打篮球,我就是保安;儿子迷上象棋,我就是教室里的大龄学员;孩子上英语辅导班,我坐在后排,是记笔记最认真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让赵女士有些无奈,“自己努力了,儿子不给力,篮球场再也不去了,说‘妈妈老跟着,同学们笑话’;象棋学了一个月也不学了,说‘没兴趣了’;英语单词必须我背他才背,否则,根本不学……”


B家长:“懒”家长比勤快家长更费心

女儿被评为本年度太原市三好学生的家长刘女士认为,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妨做“懒家长”。

在实施“懒家长”计划前,家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实际上,“懒”家长比“勤”家长更加费心劳神,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例如,要孩子练习从小自己吃饭,开始会撒得到处都是,家长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让孩子自己洗澡,肯定会搞得“水漫金山”,家长就得“大禹治水”……

刘女士回忆起女儿3岁半时,练习自己吃饭时的情形:刚开始,家人只是简单地通知女儿吃饭,然后自顾自地扒起自己的饭菜。女儿见家长没有像过去那样帮她盛好饭,闹起了“罢饭”。刘女士对她说:“你已经快4岁了,应该自己盛饭、吃饭。来,妈妈给你盛饭,你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做。”在刘女士的示范下,女儿学会了盛饭,没多久,家长再也不用为她的就餐问题烦心了——孩子终于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情。

“我们家有个规矩,每个周末的早晨,都是儿子准备早餐。”市民王女士说,儿子在太原五中上高中,成绩优秀、生活习惯也非常好,“从他十岁起,我就对他说,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辛苦,周末想多睡一会儿,你自己热牛奶烤面包吃吧。后来,儿子还会多热两份给我和他爸爸。看来,不一定你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报越多,有时候懒一点,孩子反而成长更快!”

C老师:慢养育环境培养健康的孩子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太原市朝阳街小学校长王宝霞说,《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到对树木的培养方法,也适用于对孩子的培养。家长干涉过多,孩子少了亲自体验的乐趣,他的成长是不完美的。

“这种状态的父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被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总是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头顶盘旋、随时准备降落在孩子身边,发出要求或指导的声音:‘你应该这样做’‘你那样做会很危险’……这些声音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让孩子逐步丧失自我,丧失探索的快乐。也就是说,成长背后的动力不再来自自我,而是不断寻求父母的认同。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山大附中政教处老师贾义军分析。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年冬天,雪迟迟不下,贾老师便提议社团的孩子们拍一部叫做《等待雪季》的电影。“说实话,学生把剧本送来给我看,我的感觉是非常幼稚。但我对负责的几个学生说‘挺好啊,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下去,你们就是张艺谋。’”

没过多久,学生们找到贾老师,说剧本改好了,但拍摄电影没有钱。贾老师说:“拍这部电影是你们的想法,遇到困难你们应该自己想办法。”随后,孩子们采取个人自愿集资凑钱的方式,坚持拍摄。没过多久,他们找到贾老师说:“电影杀青了,但是,我们也亏了三千多块。”

“既然是艺术作品,就应该展示给大家看。你们应该学会经营,比如,可以在学校礼堂公映,采取卖票的方式把制作成本挣回来。”贾老师对孩子们说。就这样,一元钱一张票的《等待雪季》非常火爆,“首映”就赚了3000多元。两天后,孩子们又找到贾老师说:“不好了,门票收入除去大家集资的创作成本,还多出来一千多元。”贾老师说:“你们可以自己联系一所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捐出去啊。”孩子们一个个恍然大悟,立马“开工”。

“在这件事中,我看似没有插手,处处耍懒,却让孩子们学会了筹资、创作、经营、捐赠,如果我从一开始处处掌控,孩子们只是机械地执行,那就抹杀了他们的天性。所以说,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少发些指令,事情让孩子先做做看。”贾老师说,“现在,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再回到学校,都会说起那部电影。”(记者 王芳)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12-20/3545731.shtml?utm_source=bshare&utm_campaign=bshare&utm_medium=qqmb&bsh_bid=55239423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