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农妇辍学7年重新高考超二本线16分(图)
辍学7年重回课堂 高考成绩超过二本线16分
她读书备考期间,公婆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家里农活的重担
核心提示
2004年冬天,正在上高二的付慧珍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2011年7月,已经结婚生女的她,在婆婆和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林州市实验中学插班读书。在今年高考中,付慧珍考出了525分(文科)的好成绩,高出二本线整整16分。
|
A
高二时因病辍学 七年后想重回课堂
前天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林州市东岗镇西岗村付慧珍家时,26岁的她正在照看一岁半大的女儿。
付慧珍中等个,面目清瘦,戴着眼镜,文气之余还有点娃娃相。在她居住的房间内,大红的喜字还没有褪色,虽简陋,却非常干净整洁。四面的墙上都贴着音标、图纸,床头、案头随处可见堆积的书籍。
付慧珍说,8年前,她在林州市四中读高中,成绩很好,也很稳定。但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身体一直不好,再加上家庭贫困,她高二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这也成了她心头最大的遗憾。
辍学后,付慧珍在安阳市一所幼儿园教书,又学了一年的电脑。看到身边的农村女性,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她想走另一条路——上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2008年,付慧珍报名参加了河南大学的成人自考。2009年年底,她嫁给了同镇西岗村的付绍有。尽管成了家,付慧珍仍然没有中断学习。2011年,她意识到成人自考的出路小,毕业后找工作也受到很多限制。于是,她毅然放弃了自考,决定重返学堂,再试试考大学。“考上了我就没有遗憾了,考不上的话我就安心在家。”
B
得知儿媳想法 公婆都很支持
付慧珍没有想到,她的这一想法居然得到了婆婆和全家人的大力支持。婆婆付书菊说,邻居们听说后都说她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十个人中就有十个人说我糊涂,他们都说儿媳妇要是考上大学有了本事,还要你家孩子吗?我从来就没有这样想过。”
公公付保年也是极力支持。他说,他上学时成绩也很好,由于赶上“文革”,因家庭成分问题而没能继续读书,总觉得很遗憾。所以,当得知儿媳的想法后,他毫不迟疑地说:“去,去找学校,别一直拖了。”
就这样,2011年7月份,54岁的婆婆付书菊带着儿媳来到了林州市教育局询问情况。得到“只要有学校同意接收,就可以上”的答复后,婆媳俩便开始四处找学校。付书菊想到自己的小儿子付兵是在林州市实验中学考上大学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付慧珍来到这里,向该校副校长王开玉说明了情况。
王开玉说:“在农村,一般成家的妇女都是看孩子照顾家,不会再有学习的念头,而且当时她的孩子都7个多月大了,我就问她是否考虑好了,这么多年没有学习,成绩能否赶得上?她说自己一直在坚持自学,并保证不会因为家庭影响学习。她的事深深感动了我,而且国家也有规定,初中毕业三年以上的人员,是可以参加高考的。因此学校就将她留了下来。”
C
学习努力 高考成绩挺不错
入学伊始,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高中知识,再加上如今是新课标,付慧珍学习非常吃力,“基本上从零开始,重新学”。在去年9月份第一次月考中,她只考了200多分,在班里排倒数第二名。
月考失利,付慧珍没有灰心,她更加发奋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她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侯朝军说,他在中午午休时路过操场,每次都看见付慧珍对着墙在高声背书。“慧珍在学校住,一个月回家一趟。这一年来,她就请过两次假,一次是因为孩子病了,一次是她家的一个亲戚结婚,但待了两三天就又赶回学校学习。”
付慧珍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一次测试中,数学成绩最差的她甚至考了满分。无论上课还是自习,她都非常努力。到冲刺阶段,她的成绩更是稳步提升。从前十名到第五名,最好的一次考了班级第二名。
高考成绩出来那一天晚上,付慧珍全家都是一夜没睡。她的小叔付兵从网上查到付慧珍考了525分的好成绩,激动地向全家人报喜。
D
儿媳求学 苦了公婆老两口
“她的求学事迹传开后,感动了整个村子。”西岗村村支书王虎林说,“星期天慧珍也是非常努力,她在家从来就没有看过电视。她左手抱着孩子,右手都在看书。这种精神非常难能可贵,已成为村里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正面教育典型。”
据村民们介绍,在付慧珍求学的这一年里,可苦了婆婆付书菊,年过五旬的她不仅要照看家里的三亩地,还要照顾7个月大的小孙女。但付书菊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相反,她认为儿媳是在“学本事”,不能让她有后顾之忧,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高考那几天正值麦收时节,一考完,付慧珍就赶回家帮公公婆婆割麦子。而付书菊老两口也趁着儿媳在家,不用他们带孩子了,就去工地上帮人建房赚钱。采访当天,一直等到中午,记者才见到付书菊老两口回家,他们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去给儿媳赚点钱,就算挣不够学费,也能赚些生活费。”
直到现在,付慧珍的女儿晚上都不跟她睡一块儿。“晚上让她去跟妈妈睡,她都会拉着慧珍来我们屋里,非得跟爷爷奶奶睡。”付书菊抱着自己的小孙女说,“慧珍非常懂事,从来不开口向我们要钱。她一心想上大学,找个工作补贴家里,我们哪能不支持呢?我始终觉得,钱是攒不下来的,趁年轻多学些本事才是正事。”
□首席记者 张志立 实习生 徐晓慧 李骁晋 文图
录入 陈应俊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