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爱——溺爱,假爱与错爱

12年前 [11-26 19:34 周一]

          呱呱课堂讲座: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溺爱,假爱与错爱

                  主讲:醉梅(练丽丹)

 

※播放视频:小诗朗读:

原文欣赏:

    我们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最爱/其实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当爱滑向了溺爱/孩子就掉进了虚假世界里/以为花儿是为他一个人开放/以为太阳是为他一个人灿烂/以为世界围着他一个人旋转

    是谁给了他一个扭曲世界/那就是最爱他的人/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当最爱失去了尺度/爱就面临危险/当最爱失去了理智/爱就成了魔鬼

    就要爱得有分有寸/当好爱的舵手/驶向平稳的成长航道/ 就要爱得不浓不淡/在孩子的风景里/是恰到好处的描绘

   

    我们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最爱/其实最爱的还是自己/当把孩子锁进我们的欲望里/孩子就停止了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愿望代替了孩子的愿望/我们的需要掩盖了孩子的需要/我们的心思淹没了孩子的心事

    是谁把自私侨装成无私/那就是最爱他的人/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当最爱糅进了功利/爱就不再纯洁/当最爱融进了自己/爱就模糊了界限

    就要爱得明明白白/分清自己和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就要爱得清清楚楚/先打理好了自己/再拿出真爱给孩子

 

    我们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最爱/其实也会将爱的位置放错/当把错误当成了正确/孩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天真的笑靥掠过了一丝阴影/他无忧的童年背上了沉重包袱/他稚嫩的心灵传来哭泣的声音

    是谁颠倒了爱的方向/那就是最爱他的人/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当最爱攀错了时间/成长的规律就打乱/当最爱写错了脚本/孩子的心灵就枯竭

    就要爱得正正确确/摆好爱的最佳姿势/迎接孩子的每一天/ 就要爱得平平常常/伴着一颗平常心/与孩子一起成长

  


 写作动机

.太多的父母出于本能在给孩子爱。高尔基说:“爱孩子,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然而,有多少父母在教育这件大事上,察觉过自己的爱对不对?反思过有没有爱过头?

.太多的父母从自身的需要和意愿出发在给孩子爱。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我们自己?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没有资格做个合格的父母。

.太多的父母不懂家庭教育规律,做着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用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待孩子,没起到为孩子成长护航的作用,反而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这首小诗共分三个部分,分别对溺爱、假爱和错爱作了阐释,告诉家长应该怎样爱。


  ※不当爱的解读


想爱,只是美好愿望;会爱,才体现教育能力。想爱,不等于可以盲目地爱;理智的爱,才是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如果不会爱,爱就滑向了“溺爱”,变成了“假爱”,酿成了“错爱”。 现在呢,我们来一个个解读。溺爱,假爱,错爱。

 

一、溺爱的解读

【现象】

·有一位老奶奶,有一天收到快递公司送来的包裹,是在外地上大一的孙女寄来的一堆袜子,叫奶奶洗好了再寄回去。奶奶摇头感叹。

·福州一位妈妈,听说孩子吃不惯北方大学的饭菜,打听到一位朋友要乘航班去北京出差,就叫他帮忙捎去自己亲自包的饺子给孩子吃。

 【溺爱的表现】

溺爱表现之一:过度帮助代劳

觉得两三岁的孩子这不会那不会,我们不让他动,不准他做,是因为怕他做不好,让他受伤了,也怕给我我们添乱了,结果是我们又帮又代又包办。但是,我们省事了,省心了,孩子的上进心,好奇心却没了,孩子的责任心磨掉了,后患无穷。就象诗中所说:“当最爱失去了尺度/爱就面临危险”。

【案例】13岁孩子还要妈妈喂饭

孩子13岁了,还要妈妈喂饭。当记者问家长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妈妈说,也试过让孩子自己吃饭,没想到一天了一口饭都没吃。孩子说,从小就是妈妈喂我,我都不知道应该自己盛饭和吃饭。刷碗、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活妈妈也从来没让他干过。现在上初中了,根本就不吃学校的午餐。小杨妈妈不得不每天给他送饭。

点评:……这些是“直升机”父母。他们象直升机一样总是在孩子的四周盘旋,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孩子有需要,就立刻出手——包办、代替,服务。

【负面影响】

.生活上失去责任心

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什么都替他做了的时候,他不用做了,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形成了只享受不付出的思想。也没有了责任感,也不想负责任。因为,他懒惯了,做事很麻烦!负责任很累!享受多好!

案例: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曾经对我说:“我的儿子怎么这么懒,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我做家务活,这几天我生病在床,家务活好多天没做,要他帮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我说我生病了,你帮忙做一点,他怎么说,等你病好了再拖地吧。”

.在学习上失去责任心

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它你什么也不用做。”家长让孩子不要做家务活,目的是为孩子省时间,把学习搞好。可遗憾的是:很多生活习惯不好、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差的孩子成绩并不是很好!

原因是: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通的。生活中形成的懒惰,没责任心,依赖性,迁移到学习上来了。于是你不断催孩子学习,孩子就给你磨磨蹭蹭;他一有不会做的题,就向你要答案,因为他懒得动脑筋思考。他觉得学习是你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因为你在学习上帮太多了,一直在陪,所以他也一直在依赖你。

记住:你越能干,孩子越不能干,孩子越自卑;你帮得越多,孩子做得越少,越没责任感;你管得越多,孩子依赖越强,越没独立性。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溺爱?就是用包办代替协助,代替孩子成长;用大人的安排代替自我作主,剥夺孩子的责任心。

 

溺爱表现之二:过度满足迁就

 4+2”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围绕着孩子“1”这个小太阳转。加上现在的经济条件好,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都能做到的。基本是上孩子想有什么,就可以给什么。父母付之当然,孩子受之无愧。就象诗中所说:“以为花儿是为他一个人开放/以为太阳是为他一个人灿烂/以为世界围着他一个人旋转。”

【案例】

在超市,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个电动汽车。”“家里不是有电动汽车吗?”“那颜色不一样的。”“妈妈没带这么多钱,不能再买了。”孩子不肯,哇哇大哭,在地上打滚。妈妈觉得不合理,但了拗不过孩子的执意要求。又看到周围的人眼光投了过来。心一软,就买下了。

【负面影响】

1.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变得麻木。

【案例】

有一个妈妈和孩子聊天时,对八岁的女儿说:“孩子,你看你现在多幸福啊,吃的穿的不用愁,看的玩的都有,哪象我们那个时候,吃不饱饭,上学还要走还不知足,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个条件。”没想到女儿的话让妈妈大跌眼镜,她女儿说了什么话呢?她说:“我有什么幸福啊,什么都有了,我没有我想要的了!”

  点评:由于我们的过度满足,让孩子缺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没有了期待,渴盼,也磨灭了追求。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2.形成错误的认知,变得任性霸道。

  小时候,孩子他觉得父母是强大的,了不起的,想要什么基本可以得到。这时也助长了任性的性格,形成了霸道的逻辑你给我,是应该的,是正常的;你不给我,你是不对的,是不正常的。

【故事】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18卷,杜京叶老师《从“猴子抓狂”看子弑父母》中故事:

有人养了一只小猴子,把它关在笼子里。喂它好吃好喝,定期给它洗澡,每天牵它出去玩,但从来没教它自己找食物。 

小猴子一天天长大,主人养不动了,觉得应该让它回归自然,于是把它放到野外。起先猴子兴奋极了,一溜烟就跑不见了。几天后,猴子回来了,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原来过去跟同类没有相处的机会,无法合群,常常被欺侮,加上它不会找吃的,还是回到主人家里。,

 主人只好继续喂它,但想来想去认为小猴子应该自立,所以渐渐不喂,就算抓着主人、又叫又跳地要吃,主人也不给了。小猴子就抓狂了,它跳到主人身上,掏口袋、扯衣服,最后狠狠地咬了主人一口。

点评:当有一天,你给不了孩子这个那个的时候,不能满足孩子他的欲望的时候,孩子会怎样呢?就象诗中所说:“当最爱失去了理智/爱就成了魔鬼。”那么,爱是怎样让孩子变成魔鬼的?

【案例1

    201141日,在上海浦东机场,有一个在日本留学回来度假的学生,见到来接他的妈妈。向妈妈要学费。在钱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这个学生就突然拔出水果刀,对着妈妈连刺九刀,导致妈妈的胃、肝等破裂,差点没命。其实这位妈妈为了孩子的学费,曾经举家借债,仅一年学费就要8万,五年花销150多万。妈妈因为没有钱再替孩子交昂贵的学费,说出了实情和困难,没想到孩子因为妈妈不能再满足他,竟然出现有这样的疯狂举动。

点评:从小向父母索要惯了的孩子,长大了也同样会向父母索要。如果不能满足,便心生不满。从小被父母宠惯了的孩子,长大了眼里只有物质,内心只有需要,而没有情感,没有亲情。

【案例2

一位准备去外地上大学的女孩,站在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她的妈妈在不远处蹲着,手里拿着纸巾,低着头在悄悄哭。这女孩点名要“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价格已超过2万元。而妈妈显然支付不起,女孩看妈妈不吱声,就生气地甩了一句话:“你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

点评:略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溺爱?就是无原则地完全满足;无分寸地一再让步;无智慧地不断迁就。   

 

二、 假爱解读

还有不少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做着满足自己需要、或缓解自己焦虑的事。这不

是真的爱,而是假的爱。因为这不是爱在孩子身上,而是爱在自己的身上;这不是更爱孩子,而是更爱自己。

1、满足“爱孩子”的需要,享受“孩子需要我”的好感觉。

为什么孩子到了五六岁不再缠着自己时,你会有一些失落感?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和你说长道短的时候,你会有强烈的失落感?为什么孩子考上大学走了,留下空巢家庭,会觉得不适应?就是因为孩子独立了,成长了,孩子不需要我们围着他转了,所以会不习惯,会有失落感,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

所以,们给孩子的爱,也要节约一点,要克制自己的需要。

举例:略。

 

    ※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爱?就是只管自己给予时的快乐,不顾孩子接受时的感受;只管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

 

2、让孩子替自己实现曾经未完成的愿望,挽回曾经的遗憾。

【案例】略

点评:在中国又有多少家长非得把孩子逼到走投无路才后悔不迭呢?有多少家长期待孩子把自己的心结解开呢?因为有了补偿的心理,就想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愿望要求孩子来实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不顾孩子的承受力。正如诗中所说:“当最爱糅进了功利/爱就不再纯洁。”这是打着爱的旗号,做着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事,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

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视频课程《家长行为分析》系列的《投射行为》中,讲到几位父母说的话,很值得深思:“爸爸小时候没书看,现在家中有这么多名著,你可得好好看啊。”“电子信息工程一类的专业很好的,以后会很有前景,你一定要报这个专业。”“妈请个老师来教你学钢琴怎么样,学琴好处可多了,妈妈也很喜欢琴的……”     

也正如诗中所说:“当最爱融进了自己/爱就模糊了界限”,家长早就忘记了这其实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这其实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而是延续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爱,不是真爱,不是无私的爱,而是虚假的爱,自私的爱,功利的爱,怎还敢说是“最爱”孩子?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爱?就是在爱里掺入了杂质,这个杂质就是成人自己的欲望和功利;假借爱之名义完成自己的心愿,满足自己的虚荣。

 

三、错爱的解读

谁也不想出错,但偏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出现了错误,制造了烦恼。正象顾老师所说的,家庭教育中,出错率之高令人震惊。家庭教育,为什么出错率这么高?

.家长不懂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进行了错误教育

现象:

“我家女儿才2岁多,脾气太怪了,非要我去开衣柜的门帮她拿衣服,她爸去开门就不愿意,还大哭大闹,就要我们把门关上,要我重开。”

“我家孩子14岁了,每天一放学回来,也不和我们说话,摆个臭脸,把门一关,不知在自己的房间里干些什么。直到吃饭时叫了好几遍才能叫出来。批评一句他就会跟你吵!”

分析:

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只是因为家长不懂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象就诗中所说的,“当最爱攀错了时间/成长的规律就打乱”。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如果家长不了解而横加干涉,或者作出不恰当的反应,那就会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比如哭闹、郁闷、烦躁、焦虑、反感、生气等等,使孩子在我们面前显得更叛逆,与我们的关系更加对立。正如诗中所说:“当把错误当成了正确/孩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教育而打乱了孩子正常成长的规律。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错爱?错爱,就是用自以为是的主观经验代替科学的教子方法,用盲目的教育代替理智的教育。

 

.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

家长错误的理念很多,错误的教育方法也很多,这里呢,我只讲讲加法教育和减法教育。很多家长把教育方法用反了。这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用加法教育的,却用了减法教育。

【故事】

一个小女孩分别去过两家商店买糖果。

第一个店里,售货员阿姨称一斤糖果的时候,先抓了一大把糖果放在秤里称,多了,拿掉一点,又多了,再拿掉一点。直到刚好一斤。

过了几天,小女孩去了另一个店里买一斤糖果,售货员阿姨先抓了一小把糖果放在秤里称,少了,再添加一点,还少了多了,再添加一点。直到刚好一斤。

从此以后,小女孩一直到第二个商店去买糖果。

点评:……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我们在使用教育方法的时候,给了孩子好感觉吗?给了孩子成长动力吗?起到了好的效果吗?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加法教育,而不是减法教育。

 

【现场互动】

考考你:教育关键词:

打骂,指责,表扬,发火,鼓励,批评,找优点,生气,威胁,控制,诱惑,交换条件,理解,宽容,哄骗,接纳,惩罚,奖励,命令,赏识,否定,肯定,尊重。

提问1:哪些是属于减法教育的?请挑出来:

提问2:哪些是属于加法教育的?请挑出来:

提问3:检验是加法教育还是减法教育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第一,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第二,看孩子有没有成长动力。第三,看没有有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接受的,效果也不好的有哪些:

·孩子可能会接受的,但效果不好的有哪些:

·孩子接受的,效果也好的有哪些:

·孩子可能接受的,但效果不一定好的有哪些:

举例:

提问:以下的词是是属于加法教育,还是属于减法教育,为什么?

打骂:

鼓励:

奖励:

奖励:

 

【案例学习】

【案例】

一个家长向我咨询:孩子9岁,上三年级。每天我要给他检查作业,如果我不检查,他数学题错的会更多,字也写得不端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给他检查,那时还听话,检查出来了会改正。而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给他检查出来了,他就不高兴,还乱发脾气,有时干脆不写了。我们俩经常为作业的事争吵。现在,孩子很没有自信,学习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说我不会,我不想做了,就想放弃。

我问她:“你在给孩子检查时,具体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家长回答我说:“我会说,‘这个字写错了,怎么老出错!真够笨的!’”“‘这个写得不端正,不行,重写!’”“‘我说了多少遍了,怎么不长记性?’”

 

解析:

目前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我只有给你指出错误,你才会发现错误,才会去改正;我不批评你不你就不听,不照我的去做。而问题恰恰是在于这种挑错行为,是一种减法教育,效果不好。

检查是加法还是减法教育的标准是:第一,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第二,看有没有成长动力,有没有好的教育效果。

现场提问

第一:孩子接受吗?

第二:孩子有成长动力吗?

第三,有好的教育效果吗?

 

现场提问假如我们是这位妈妈,怎样改为加法教育呢?

建议

对于已经造成的不理想的事实,我们不要盯住它而耿耿于怀,那样,抓住不放,就会破坏我们的情绪,扰乱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不能冷静下来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智慧的方法,作出理智的选择。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接纳孩子的现状。

第三,用加法教育进行矫正。

1)寻找正向的一面,多肯定和鼓励。

提问: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和鼓励?

(2) 暂时忽略出错的,抓住正确的表扬

     总结:原则:赏识加尊重。这二个都是属于加法教育中的方法。记得周弘老师说,赏识,就是让孩子找到好感觉。尊重,对孩子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尊重了孩子,我们就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向孩子发火,就不会随意打骂孩子,侮辱孩子,伤害人格和自尊。就会以理智的,耐心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问题。

所以说,把加法教育运用好,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爱?假爱就是:用减法教育代替加法教育;用错误理念指导错误方法。

 

总结:我们到底该怎样真正爱孩子?答案在《最爱》诗中。不是溺爱,而是恰当的爱;不是假爱,而是真爱;不是错爱,而是正确的爱。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