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就像家长做错事可以不向孩子道歉,父母即使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也不敢大胆承认;不少父母认为,向孩子道歉有失脸面,会损害自己在家中的权威。
分析:
有些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其实,一味地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父母是对的,孩子都是错的。
根源:
包办孩子一切,剥夺孩子“责任心”,“偷听电话、偷看日记”不给自由; 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当着孩子面前说孩子“不行”;当着孩子面不断诉苦,“我这么累都是为了你!”、“爸爸妈妈容易吗,为你牺牲太多了”、“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事业有成了”;不断的挖苦讽刺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傻了,怎么不说话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有情绪时,迁怒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当着同学、老师、朋友的面说孩子的缺点,揭孩子短,让孩子当众出丑;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不断“要求”孩子改错,虚假表扬“忽悠”孩子改错,严厉批评恐吓孩子改错,苦口婆心讲道理“引导”;不教孩子“怎么做!”却每天要求孩子“认真”做。
案例一:
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妈妈,给我这样说到:“刘老师,我知道有时候是我火气太大,没问理由,就开始给孩子发脾气,事后才知道是我不对,你让我给孩子道歉,那太没面子了吧?我告诉这位妈妈,尊重是相互的,只有父母先学会了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去尊重父母;向孩子道歉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几日后,那位妈妈打来了电话,说找了一个单独和孩子在家的机会,说了自己心里的话,并且也向孩子道歉了。孩子当时搂着妈妈哭的好伤心。
案例二:
一位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爸爸,虽然天天在家,一天到晚可没机会和女儿说上两句话。晚上到家女儿已经睡觉了,早晨孩子上学爸爸还没起床。他说“只想每次给孩子物质上都是最好的,孩子的穿的,吃的,用的;可女儿常常说不幸福,不快乐。现在女儿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不愿意和我说话了,我才意识到我错了,竟然严重忽略了孩子的感情需求。
在学习完家庭教育之后,我和女儿出去郊游,那一刻握着女儿手的时刻,才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女儿有点吃惊的看看我,轻轻的把头靠在了我的肩膀上。和女儿说了这十几年来最多的一次话,我告诉女儿,是爸爸的错了。
分析:
家长做错了事,理应要向孩子道歉。但也不得不承认,向自己的孩子道歉,确实是一门学问。但是,家长不只是向孩子说出“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道歉的诚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内疚的心情,由心而发的道歉,才能化解矛盾。家长向孩子道歉的技巧就是“没技巧”,明确的道歉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其实,不少父母心里并不是没有歉意,只是不习惯明明白白地向孩子道歉,于是用对自己好的形式来表示歉意。
建议:
一 道歉态度
向孩子道歉,态度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或者遮遮掩掩、轻描淡写的,不但不会让亲子关系变好,还可能会引起更多的误会。因为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里看出是否真诚,是否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如果他们觉得父母只是敷衍了事,那这种道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 道歉方式
我们是要通过道歉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而不是去应付孩子,所以道歉一定要真心真意、心平气和,而且道歉要有原则,做错的事情要承认,没有做错的事情不能胡乱道歉。不能因为孩子的情绪波动,心疼孩子,就一味地给孩子道歉,也不能为了取悦孩子就没原则地自我批评。
三 道歉原因
向孩子道歉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并且一定要告诉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向他道歉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自己做了什么错事,说了什么错话,可能会产生什么样不好的影响。
谢谢顾老师。家长做错了事,理应要向孩子道歉。但也不得不承认,向自己的孩子道歉,确实是一门学问。但是,家长不只是向孩子说出“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道歉的诚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内疚的心情,由心而发的道歉,才能化解矛盾。
通俗易懂!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30217&b_id=219915【晓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