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爱孩子要从良好的沟通开始

11年前 [12-21 11:41 周五]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有绝对的权威,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孩子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这种家庭成员的地位排序就给沟通明显的确定了角色,父母是沟通的主体,而孩子是受体,也就是父母说的多,孩子听的多。

有很多父母因为不能和孩子进行沟通而感到困惑和苦恼;有很多孩子因为不能和父母进行正常交流而无奈和焦虑,本应该通过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反而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亲子之间的沟通已经给亲子关系设置了一道很大的障碍,并且制造出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父母把责任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孩子却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不管是父母的不理解还是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根源就是亲子之间缺少沟通或者是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所采用的并不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而是采用了一些过激的方法对待孩子,没有沟通做前提的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有绝对的权威,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孩子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这种家庭成员的地位排序就给沟通明显的确定了角色,父母是沟通的主体,而孩子是受体,也就是父母说的多,孩子听的多。可是,对于沟通的考量,并不是说得越多就证明沟通的越好,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才决定着沟通的质量。父母不仅仅会说更要会听,才能让沟通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不至于因为沟通不畅而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的沟通模式出了问题?从亲子之间所发生的问题可以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才引发了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母错误的沟通模式呢?

主观判断当做事实依据

父母总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事实真相,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用自己片面的价值观进行衡量,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从不考虑,同样的一件事孩子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又是什么。自以为是是这类父母的代名词。甚至有的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主观判断,命令和恐吓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并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让孩子回避困难和问题,形成退缩和逃避的人格。

消极情绪不利问题解决

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有的父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把问题扩大化、夸张化,本来不是孩子的问题,由于心情不好,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时候孩子就成了替罪羊,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牺牲品。如果父母在自身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和孩子进行沟通,就会形成一种预设的心理投射,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吹胡子瞪眼了,势必会而影响沟通效果。父母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其实是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方式而已,已经失去了沟通的实际意义。

语言习惯成为罪魁祸首

"你怎么就这么笨""给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哭,除了哭你就不会点别的啊?"等等。这些话父母们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是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父母对孩子说这些话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可是,这种说话的习惯,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只会打击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如果父母一张嘴就是这些负面的语言,孩子就会慢慢地关闭心灵的大门,不再和父母说心里话了。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8356.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