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难管教,这一点做父母的都有体会,最难的也就是对待孩子“宽”“严”尺度把握问题。古代的家长没有这个烦恼,对待孩子一味苛责,所谓“君子远其子也”,像孔子的儿子从庭院走过,碰到父亲,那是要“趋而过庭”的。严父慈母是中国传统家庭中常见的景观。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代家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前的孩子多大人少,变成了现在的大人多小孩少。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自然成了家庭的中心。自我中心、骄横、任性、不会合作、不负责任等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是有着具体而深刻的家庭结构变化背景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如果没有清醒认识,把握不住“宽”与“严”的尺度,家庭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诸葛武侯祠正殿的楹柱有一幅对联,也许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启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对联是清人赵藩所撰书。据说,毛泽东非常欣赏此联,曾经向入川主持工作的军政大员推荐过此联。这幅对联的上联体现的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军事思想,下联则提出了“宽严并济”、“审时度势”的治国方略。不同身份的人,读到这则对联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作为一个关注家庭教育的人,我想,家长们是不是可以把“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和“审时度势,宽严并济”,作为与孩子相处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呢?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让孩子乐于接受家长教育的关键。所谓“攻心”,就是指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愉快地接纳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注视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把孩子引导向正确的人生之路。父母还要做孩子的知心人,多和孩子沟通,通过谈心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需要,理解孩子遇到的困惑和挫折。“攻城”指的是改变孩子的外在行为模式。要改变孩子的外在行为模式,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从内心认可你的教育,让教育从儿童内心发生作用。这样,孩子的改变就是自然而然的。
“审时度势,宽严并济”才能抓住教育契机,避免举动失措,“宽严皆误”。 做父母的要善于“审时度势”,所谓“势”,指的是教育大趋势,指的是现代社会和儿童本身对教育者提出的带有根本性质的要求。在这个方面,家长不能一味感叹,现在对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个个都是小皇帝。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随着西方“发现儿童”“儿童本位主义”进步思想的传入,对儿童当下幸福的确认和保护,已经越来越得到中国家庭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保护弱者,确保他们的权益。
家长要转变传统的尊者角色定位,自觉增强多重角色意识。父母既是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又是他们的家庭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更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心理疏导者和平等对话者。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家长一定能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正确处理宽和严的关系,把握好一定的“度”,做到严格而不严苛,宽容而不放纵,真正体现“宽严并济”的家教艺术。家庭教育中的“严”主要体现在为孩子制定成长计划的严密,执行行为规范的严格,对问题现象批评教育的严肃态度上;家庭教育的“宽”表现为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自身要有一颗包容孩子的宽宏大量的心。宽和严是辨证统一的,其核心是父母的爱和责任心,终极目标是为了孩子和谐健康成长。
http://www.lnjtjyw.com/Html/?9280.html【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