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福建古田西洋中学家庭教育QQ群孩子作业
亲爱的爸妈:
你们知道吗?在我二年级的时候,你们就把我放在老师那里。可是每到放学的时候,别人爸妈来接他们,这时候我就想起你们。每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你们不接我回家,我就在想: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每当看到别家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开心的玩,我就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玩的快乐时光。每当我在梦中梦到你们的时候,我都会醒来。醒来的时候,发现我的脸早已是流满泪水。
亲爱的爸妈,你们知道吗?在我知道你们离婚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像水龙头的水一样一下子倾泻而出!心中在想: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吗?你们不爱我了吗?亲爱的爸妈,你们知道吗?
在我慢慢长大以后,我发现你们对我的关心逐渐减少。但是我还是想找回你们的关心。在我的成绩大不如前时,我希望你们对我的关心会多一点。可是你们只是打我一下,骂我一下,根本没有说什么关心我的话。渐渐地我开始不听老师的话,慢慢地变坏。我的心已经落到了谷底,升不起来了。
老师点评:
父母离婚,受伤害最大的是不是孩子?他们会把父母离婚的原因揽在自己身上,会以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了。家是孩子最温暖最想停靠的港湾。有家而不能归,或者无家可归,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痛楚的烙印。父母离婚应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建议父母离婚以后依然要像以前那样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一只漂泊的小船。父母离婚之日可能就是孩子变坏之时。
亲爱的妈妈:
你还记得吗?在我小的时候,你和爸爸还在**工作的时候,把我放在外婆家,我都很少看到您。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和您的面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当其他小孩子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我却只能坐在家里。一次爸爸回来看我的时候,我对爸爸好陌生,我甚至都没有开口叫他,到后来我跟你们一起去了**,才慢慢变得亲近了一点 。
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您帮我梳头,我觉得很痛就不想梳。你生气了就拿起鞭子打我。我哭了,求您不要再打了,但是你并没有停下来。我到处躲,最后还是外婆叫您不要打了。从此以后,我对您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现在您对妹妹也是这样,只要她不听您的话,或者惹您生气,您就打她。我知道其实您很爱我们,但能换一种爱的方式吗?
老师点评:
1、留守儿童如果长期和父母分离,和父母的感情容易疏远,很可能变得亲情淡漠。建议留守儿童家长应该抽时间常回家看看,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2、家长不能以“打”作为孩子教育方法的法宝和唯一武器。“打”对胆小内向的孩子可以产生震慑的作用,家长可能会以为这样很有效果,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变得更胆小更内向,处处谨小慎微,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发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开拓进取精神。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以前你们总喜欢骂我,总喜欢在我睡着的时候吵架。从小我每天都害怕你们会离婚。 我害怕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
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去武夷山拍摄的那些照片,是个美好的回忆。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去山上挖笋,爸爸一个人费了好大力气,把一大袋笋从山上背下来,是个美好的回忆。记得我七岁那年的生日吗?我第一次洗衣服。因为你们的衣服很大,洗得我全身都湿了,是个美好的回忆。属于我们一家人的回忆有好多好多。
爸爸,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您可以把烟戒了么?
因为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从小你们都不让我干体力活,你们总是用同样的借口:你还小,这种脏活累活我们做就行。你们知道吗?就因为我们小,所以更需要锻炼,练就我的生活能力。爸爸妈妈,我需要这个机会,你们能给我吗?
老师点评:
1、父母吵架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但是父母吵架的时候往往很“即兴”、很“投入”,忘记了孩子的存在,是不是?
2、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的不是家长买的什么高档玩具,高级服装,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开心游玩的情景,是孩子自己动手参加劳动的成就感。
3、父母把脏活累活家务活揽下,叫孩子只要专心读书,是真正懂得爱孩子吗?没有生活能力生活经验的孩子,他们像不像没有羽毛的小鸟?
亲爱的爸妈:
你们知道吗?每当节假日学校放假的时候,看到别人一家都高高兴兴地出去玩,而我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里玩电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想我的感受?久而久之,现在我就没有想和同学们出去玩的愿望了,包括和你们。所以我现在每天在家里玩电脑,因为我觉得电脑比你们更有趣,更懂我。每个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是上学读书,周末你们也没说要带我去哪里玩,所以说我现在的生活就只有两种色彩:一种是读书色,一种是电脑色。
还有,妈妈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总是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自己跑去打麻将,直到深夜你才回到家,而我早已是一个人含泪入睡啊。因为你们整天打麻将,所以我就整天玩电脑。你打多久我就玩多久。虽然你整天骂我玩电脑,但我就是不想听。因为我内心只有一个念想——就是逼你别打麻将啊!
老师点评:
1、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体和心理都需要调节放松。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这种需求,可能使孩子的愿望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产生网瘾等等,和父母的交流也会日渐减少。
2、年幼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内心会显得相当孤独。孩子的网瘾有时就是家长的牌瘾的投射,是孩子“以毒攻毒”的下策。
亲爱的爷爷奶奶:
从小是你们抚养我照顾我,你们对我的爱自始至终都让我铭刻在心。可是在你们那无形的爱护下,我成为了一个健全的残疾人。还记得吗?有一次奶奶在洗衣服的时候,我跑了过去想洗,刚拿起衣服,奶奶就训斥我:快点出去玩,这里的活不用你做。我无奈地走了出去。奶奶,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但是你可知道我因此丧失了许多生活的能力。近几年您不时训斥我:怎么一点事情都不会做?以后出去该怎么办?那时的我真的很无语,很痛苦。
有一天你不在家,家里的煤气灶没关,你打了一通电话叫我把煤气关了。可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关,一急之下把火越开越大,吓得我冷汗直冒。后来叫来邻居才把这个悲剧结束。当你回来时我还想解释,你又把我骂了一顿,你又何尝明白我的苦衷。
请爷爷奶奶不要为我做好一切,不要让我成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好吗 ?
老师点评:
家长平时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使孩子变成了生活的低能儿,却浑然不知。等孩子长大一点了,发现孩子什么也不会做,又心存忧虑,责怪不已。是不是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怪他不会飞呢?!
亲爱的妈妈:
我从小你就管我管得严,这个不让我玩,那个不让我吃。做错一点事,你就打我骂我。在我眼里你就是暴君。每次看到别人家相处的那么和谐,我心里万分羡慕啊。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这样和谐相处。可是,妈妈你那臭脾气,怎么和你沟通,怎么和你相处啊?如今我已经十五岁了,成为一个大姑娘了,你怎么还用以前那套方法管我啊。整天唠唠叨叨动不动就骂我打我。我的内心已经被你打得千疮百孔,不堪入目了。打打打,你就知道打,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忍受不了了!也许以后我也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你可真是个好榜样呢。你那臭脾气,使我不得不有逆反心理,不得不顶撞你。所以,妈,如果你希望我变乖,你就先想想你自己,先改变你自己吧。
老师点评:
家长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并不能起到说服教育的作用。只会在孩子面前树立和强化“暴君”的形象,而且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万一忍受不了,甚至可能使“徐力弑母”再现!平时经常打骂孩子,限制孩子正当活动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了。切记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多么需要你们的关心吗?从小你们就不在我的身边,陪伴我的是外公外婆。每次从梦中醒来,眼前总闪过你们的画面。我的童年少了你们的关爱是多么枯燥的啊!
幼儿园的时候,每次放学都看见许多父母来接他们的孩子,而我只有一个人孤独地走回家。我无奈地走在路上,看见那些孩子兴高采烈地和他们的父母开着玩笑,我的心里有着万分的说不出的悲伤。
你们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吵架,我真的害怕你们离开我。我是多么希望你们可以和睦相处啊。
为什么你们家长总是用暴力解决我们的问题? 难道你们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变好吗?这样只会让我们更加恨你们,仇恨的种子越埋越深。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对我好呢?为什么我做了错事,你们就不能好好地和我讲道理呢?其实我们有许多坏习惯都是从你们家长身上学来的。比如说不讲信用,说谎,暴力之类。你们应该站在我们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你们就会知道我们做孩子的也是多么不容易。
老师点评:
1、幼小的孩子极为渴望父母的陪伴,祖辈家长监护人并不能替代父母的角色,父母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将留下永久的哀怨。
2、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试试换位思考,佐以和风细雨,是不是更让孩子信服?
3、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家长良好的或者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如果家长自己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孩子就没有说服力。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给你们写的第一封信。希望你们读完以后,可以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喜欢与你们对着干。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你们就很忙了,所以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姐姐带我去,晚上也是和姐姐一起睡。有时候我总会在你们睡着了以后故意大哭,还说是姐姐欺负我,不让我睡。其实我是白天没有得到你们的关照,晚上你们回来了,想和你们在一起。
上了小学以后我的成绩还不错。但是记得有一次我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到家,我把卷子给你们看,一向都是笑脸常开的妈妈,一直都很温和的爸爸,你们都沉下了脸说:这段时间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是不是?考试又很粗心了,对不对?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是表示疑问,但我听起来就是表示肯定。你们从来就没有问过我:是不是认真听了,但是不理解呢;或者是不是我心情不好,或者是不是我生病了呢?我至今都不理解:为什么平时都认真听取我意见的你们,一谈到分数、成绩,你们就从天使变成恶魔?
升到初中,我的成绩不理想,你们总是对我说:要加油,努力,考上一中。只有考上了一中,才会有希望。像这样类似的话,你们对我说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天我看到了qq空间里的一条“说说”,内容是这样的:半期考试结束了,大家总是会问你考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却都没有一个人问你:这半学期以来累不累?
老师点评:
孩子的辛酸陈述表明我们家长一切以分数为核心,只关注孩子的分数,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只注重自己的工作,不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的身心在沉重的学业和精神压力之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吗?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