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岫欢迎各位来访者参与孩子学习问题的探讨,请各位留下宝贵意见。谢谢!
几个问题——
说到孩子的学习,你会想到哪些事情?
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感到满意吗?
你觉得孩子的学习首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你打算怎样帮助你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家庭教育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家长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学习和亲子关系。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孩子的学习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只是一种表象,在它背后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科学,必然会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有所反映;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冲突甚至家庭不和的直接原因往往也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孩子的学习是家庭教育不可以回避的话题,好的家庭教育也必然会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开花结果。
所以,我选择“孩子的学习”作为今晚和大家讨论的话题。
但是——
一、学习是怎么一回事?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学会认知——目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2、学会做事——是掌握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学会生存——是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学会掌握自己命运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像、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4、学会共同生活——是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培养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学会共同生活”是基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三个基本因素中,“学会做事”是工作能力;“学会生存”是应变能力;只有“学会认知”才和获取知识有关,而“学会认知”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就是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可见,学习不仅是在学校听课、回家写作业、假期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其实是掌握在任何环境都可以生存和生活的各种能力的过程。
我们面对的现状——
多年前一个中日少年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自私、眼高手低、无组织无纪律、自我中心等毛病曾引起许多国人的沉痛反思。可是,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毛病”有增无减!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衣服,把自己的脏衣服打包寄回家,记者走访了一些高校的学生宿舍,发现能自己动手洗衣服的女生不到50%,男生不到30%;几乎都已经成年的高中毕业班学生,参加高考忘带准考证、记不准进考场的时间;中小学生上课忘带书本、作业,理直气壮地让家长送到学校;每个城市路堵最严重的地方都是学校门口;每逢周末,许多住校生家长要跑很远的路,到学校带孩子洗澡理发、为孩子洗洗涮涮……人们高度关注的是孩子的课业成绩、考试分数,无心顾及其他,甚至导致一幕幕悲剧的发生——2013年高考过后的几天时间里,大连19岁男孩两次复读,高考后跳楼自杀;四川20岁女孩高考失意留下遗书服毒自尽;辽宁营口一考生查询高考成绩后投河自杀……平时因为作业没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和家长反应过激的现象更是屡屡出现!
这都是人们过于片面地理解学习、把课本知识的学习看得太重、严重扭曲学习的评价标准导致的恶果!
请各位“回放”一下开头几个问题的答案,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反思。孩子学习学什么,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知道“学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学”,在这方面我们最好先问问孩子——
二、孩子需要怎样的学习?
2012年11月,一个叫冯邵一的10岁男孩公开发表一篇《申请书》申请退学。这男孩是一个标准的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他在小学因为成绩优异连跳三级,年仅10岁已经读初中一年级。在业余时间,他还做过主持人、拍过影视剧,曾经在数学、钢琴、书法等比赛中多次获奖。他擅长写作,被《成长周刊》聘为专栏小作家小记者。与一般的厌学孩子不同,冯邵一并不是不爱学习,他质疑的是“每天无非是上课、写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他希望能“更舒服、更自由地去读书”。冯邵一随后发表的文章说明了申请退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话选择一种大家都接受的方式,引起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注意”,在这篇文章里,他明确表示“要读书、要学习,只是能不能让我们更舒服一点地去读书?”冯邵一的态度具有代表性,也非常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
教育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陶先生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用力挣扎就是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这才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如果让他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结果一定会好的多!”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国家教改几十年,一直在提倡“自主学习”。简单说,自主学习就是主动的学习,就是独立性、个性化的学习。自主学习是所有学习的有效的途径。两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是学习类型存在个体差异。
小测试:(记下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号)
1)比起阅读,我更喜欢听有声读物
2)我更喜欢在动手中学习
3)我更喜欢看书上的图片
4)我听到一些词语的发音会跟着读
5)我喜欢坐在前排,不想让别人的脑袋挡住我的视线
6)拼写的时候我看着整个词,而不是读出来
7)我不喜欢长时间坐着
8)我喜欢和别人讨论,喜欢听别人的观点
9)把东西写下来能帮助我记忆
10)我喜欢自己阅读说明书,别人讲会打乱我的思绪
11)写作业时听音乐我会分心
12)上课时我喜欢随手乱画
选择1、4、8、11属于“听觉型学习”的人,通过听,你在理解时能更好地抓住重点;
选择3、5、6、10属于“视觉型学习”的人,观察能让你准确了解事物;
选择2、7、9、12属于“感觉型学习”的人,动手尝试能让你掌握得最好。
三种学习类型不分优劣,没有对错。大多数人是混合型,但有一种会显得比较突出。了解个人的学习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学习。
强调自主学习的第二个理论依据是:每个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
顾老师多次给我们推荐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九岁男孩伊桑艰难的成长历程。小伊桑几乎不能把数字和字母写对,甚至不能好好的读出一句话,他的注意力都在一些所谓“无用”的东西上:树上的小鸟,水池中的鱼儿,甚至是一滴水,当他专心致志地用手指沾着颜料在一滴水里画着,让红的、黄的各种色彩变化着的时候,他是那样开心。可悲的是,小伊桑的父母和老师对分数和整洁更感兴趣,所以,在伊桑的生活里,充满了指责、惩罚、嘲笑和否定。直到寄宿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发现了伊桑的价值所在,并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一点点地帮助伊桑恢复信心,最终,伊桑在绘画大赛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伊桑是一个艺术形象。伟大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童年时代的达尔文学校里的功课也不够好,他热衷于植物及昆虫的采集,对学校所教的希腊语及拉丁语,他一点都不感兴趣,常常一个人坐在花园里对着花草小虫凝视很长时间。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达尔文的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他本来想让达尔文学习法律,看到他这种情形只好改变主意,将他送到爱丁堡去学医。可是达尔文对学医一样不感兴趣。他父亲最后又将他送到剑矫大学,指望他学做一个牧师,可是他到剑桥大学后也没照他父亲的意思去做。他的父亲训斥他:“除了猫、狗、蚂蚁、老鼠、花草以外,你什么都不关心,将来你会辱没自己,也会辱没整个家庭的。”幸运的是,达尔文在剑矫大学遇上了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教授和著名的地质学家席基威克教授,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还得到了汉斯洛教授的推荐,搭乘英国海军的海洋考察船“贝格尔号”环航世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随后20多年的研究,终于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因此,人类历史上少了一个普通的律师、医生、牧师,诞生了一个开启新时代的伟人!
这样的典型事例有很多,我们眼前就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童话大王郑渊洁……天赋的差异决定了学习的个性化。尊重学习的个性化,才有可能让我们孩子的人生更加精彩。
学校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追求“产品”的统一,家庭教育却是最应该“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我们的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等待统一模具来加工的木头和石块!家长要积极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要尊重、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特性和成长规律来发展。好多家长会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或“胆小”的标签——“多动”可能正是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胆小”的孩子也许心思更加细腻,具有内省的天赋智能;不能仅仅盯着孩子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发挥潜能,主观能动地学习。
(二)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说到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都有倒不完的“苦水”:孩子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让孩子自主学习”谈何容易!
其实,生命最初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比如学说话、学走路、摆弄玩具等等。进入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的学校教育之后,孩子们才被逼放弃了“自主学习”。适应良好的孩子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少数“优等生”;不知不觉的顺应者也可以勉强维持学习的自觉,这是占大多数的中等生;那些极少数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孩子最辛苦,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我不在这里谈论磨蹭有哪些表现、拖拉有哪些对策、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回事,虽然这些都很重要——我想把这些暂时放下,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会认知”,探讨如何学习——即认知手段的问题。
1、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途径可以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大类,就知识的学习而言,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等是被动学习,动手演示,讨论、教授他人等属于主动学习。有科学研究证明,多感官参与学习更高效,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高效。在学习内容留存的比率上,“阅读”是“听讲”的两倍,“教授他人”比“听讲”的效率要高出85%。
网上热传的那段视频里让小女孩背乘法口诀“三五十五”的家长,如果让孩子实践一下,拿三张五元钱的钞票,去买一只十五元钱的皮球,孩子会对这个数字更有好感,不至于哭诉“三五十五太难了”。
我有一个个案,小学四年级女生英语学习有问题,咨询中发现,孩子活泼好动,我建议孩子妈妈每天请女儿教她英语单词,小姑娘非常开心地做了一个星期妈妈的小老师,英语单词默写就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学习类型不同、天赋智能不同的人在制定学习计划上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2、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帮助孩子做好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评估(难度、清晰度、达成度)。
比如你的孩子有绘画天赋,你要帮助孩子在这方面有所发展,那么,你就要为孩子制定发展目标,既有短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你要帮助孩子达成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需要找怎样的导师,读哪些相关书籍,用多少时间保证各种绘画技能的训练,等等。我在张家界旅游遇到过一对母女,女儿读初中,母亲每年暑假带她外出旅行,练习写生,已经好多年了。
2)时间管理
好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磨蹭”、“拖延”,但是你要问他有没有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大概他们都会摇头,好多家庭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有一个初中二年级男生的家长为孩子每天早晨起不来床着急上火,咨询时发现,孩子房间一个钟表都没有!
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感觉自己很忙,可是静下来想想,却又不清楚自己忙的是什么!其实,我们可以试着依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把要做的事情按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罗列出来,这样我们决定为这些事情花多少时间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重要并且紧迫的事,我们最优先安排它,当下就做;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可以不优先安排,但它在自己的时间表上应该永远占重要位置,因为它对个人的长远发展关系重大;
不重要但很紧迫的事,也许是一些必须完成的生活琐事,也许是一些临时性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在时间表上为它预留一些空间,免得这些事情挤占最重要的工作。
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问自己:真的需要做这些事情吗?——可以随时从时间表上把它挤出去。
(请大家动手制一张图)
……
引导孩子把具体内容填进图中:从1到10标出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以此决定分配给这些事情的时间。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调整图中的具体事件,坚持做,让孩子养成习惯。
3、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是努力改变教育观念,观念正确,方法才会正确;二是和孩子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关系良好,教育才能有效。
1)重新认识“学习”,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调整家庭教育规划;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满足孩子全面学习的需求;
3)家长不断提升自我,为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样;
4)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生活习惯必然影响学习习惯);
5)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不断鼓励孩子。一个有足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孩子才对学习有无穷的兴趣!
咨询案例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他不会,正准备给他讲解,他说“我知道我知道”。但是他再做仍然是错的。我很生气,发了火:觉得他没想好就说自已会了……
各位指导师学员说一说:这位家长的问题在哪儿?
……
指导师:家长一定不要过分在意一道题结果的“对”、“错”,更不能在孩子的学习上越俎代庖!孩子觉得会做,家长就放手让他自己做,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这个孩子说“我知道”,不是家长理解的“已经弄懂了”的意思;他说“我知道”,其实是孩子在积极争取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是孩子爱学习、爱思考的一种表现,这就是自主学习!家长这时候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家长太心急,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正确答案,以为这样就是帮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的乐趣。
现在,好多孩子们普遍对学习缺少兴趣,不只是因为作业(学校的、家长的)太多、孩子缺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是因为家长只关心分数,把孩子的头脑禁锢了、手脚捆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家长辛辛苦苦地扼杀了!
李开复(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随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2005年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在“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方面给家长的建议是:
1)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
2)不要惩罚失败;
3)不要说教;
4)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情;
6)不要用太多限制孩子的自由。
关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说这么多,因为这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途径。这是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己首先要弄明白的原则问题,也是在家庭教育咨询中一定要坚持的立场问题。
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里重点谈的是“学会认知”,是“学会认知”中有关“认知手段”的问题,因为这里的错误认识必须纠正。只有真正明白,“学会认知”是指学会如何学习,而不在于知识本身,我们才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让我们的孩子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效学习中。
至于“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学习,涉及培养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培养思考、判断、想像、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涉及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能力等等,是更加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一次课时间有限,这里不能充分展开了。
心理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项实验。
起初,塞利格曼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非常难受。
多次实验后,在给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蜂鸣器响了,可是狗不但不逃,反而在电击出现之前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重复的失败或惩罚,造成了狗对现实无望和无奈。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学校教育至今仍然坚持的“精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一点上家校结合得非常自然!)让大多数孩子沦落在“习得无助”的深渊里!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尊重、接纳,需要欣赏、鼓励,需要无尽的期待。其中道理已经被人们熟知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充分证明,无需赘言。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需要一个复杂长期的自我学习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期待。只有欣赏孩子,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信,才有可能去追寻自己精彩的人生。
再次回顾开头的几个问题:
说到孩子的学习,你会想到哪些事情?
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感到满意吗?
你觉得孩子的学习首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你会用怎样的方法帮助你的孩子学习取得进步?
请各位指导师学员和自己最初的答案对照,你的答案有变化吗?你对这样的变化有怎样的感觉?
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自己——祝愿自己永葆一颗不断进取的心!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