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如何合理引导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的孩子

11年前 [08-13 22:57 周二]
  叛逆期案例

       16岁的严峥读高中二年级,他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从没下过前5名。严峥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都不错,为此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宠爱。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他从小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令父母有些担忧。

       严峥读初中时,成绩同样很好,但他自以为是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升入重点高中后,这种性格倾向更加明显。可能是他认为自己成绩一直比较好,平时在家里从不主动学习,整个暑假既不看课本,也不做作业,天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父母一劝说他,他总是会说:“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给你们考个 名牌 还不行吗?”父母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似乎儿子考大学就是为了他们,而且儿子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啊?

       生活中也是这样,在学校里同学们也要以他为中心,听从他的安排,尽管他是学习委员,但有很多事情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为此,他还和班长有冲突。在宿舍里,大家谈起一个话题,他发表的议论最多,而且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在家里,有些事情他也喜欢替父母做主,让父母依着他。都这么大的孩子了,还这样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常常自以为是,父母真拿他没办法。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大多数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需要合理引导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容易发展成自以为是的心理习惯。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种倾向和习惯最为明显。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处于第二次觉醒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同于儿童期,与儿童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有了接近于成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插手,甚至会认为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落后,于是形成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且常常自以为是。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常常延伸到家庭之外。比如在学校,比如在同伴之间。因为在家中形成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家庭之外他们也很难改变。再加上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这使得他们更加自以为是。比如例子中的严峥,他本人的确比较聪明,成绩也不错,所以他有引以为豪的资本。为此,他不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还很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如果有人反对他(包括父母),他就会发脾气,或带有抵触情绪。其实,这样的孩子未必什么都正确,只不过在我们看来,他们有些自以为是 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罢了。

       苏东坡有两句很有名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申开来意思是说,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自我”这个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困难得多。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青春期的孩子自以为是正是这种心理效应使然。对此,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


       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尤其是高估自己,是他自以为是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平常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看到自己的短处,有时候还高估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自以为是。所以,只有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有效地改变他自以为是的习惯。

       刘飞是初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朋友不多,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块儿,连妈妈都觉得他整天就知道自吹自擂,自以为是。

       刘飞经常吹嘘他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而他的竞争对手 班里的×××肯定考不上;他还说自己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做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不仅如此,他还不喜欢和班里成绩中等的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入不了他的“法眼”。

 


       有一次,他又在家里数落同学的不是,妈妈越听越不顺耳 这孩子怎么这么狂妄自大呢?似乎天底下的人都不如他似的。妈妈决定趁机教导教导他:“儿子,你们班谁的体育最捧?”

       “小睿。”

       “谁的歌唱得最好听?”

       “小雪。”

       “谁的管理能力最强?”

       “当然是我们班长呗 怎么了老妈,你怎么想起问起这些事情了?莫名其妙。”

       “既然这些最好的都不是你,你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就因为你成绩好吗?”

       刘飞怔了怔,没再说话。

 



       “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你不能总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你也有自己的不足,为什么你就看不到呢?”妈妈接着说道。

       刘飞想想妈妈说的有道理,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你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公平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不断地进步,永不落后,否则你这样下去,重点中学可能都会与你无缘。”

       听到这此话,刘飞无言以对,此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了。

       当孩子的某方面特长受到众人的赞扬时,他难免会有一些自满情绪,而这种自满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被无限地放大,从而造成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非常自以为是。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喜欢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孩子形成自以为是的习惯或性格。

方法二: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才会赢得他人的喜爱,因为几乎没有人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自以为是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甚至有时候不顾他人的自尊而贬低别人的看法。

       如果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即便客观上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是错误的,自己的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不会轻易地否定别人,而会给别人留有面子,或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程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喜爱。现在他已经升入重点高中了,依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同学们也都乐意与他做朋友。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比较容易相处,懂得尊重别人。

       小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遇到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总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会固执己见,或指责别人抬高自己。比如,在学校,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讲了一道几何题,但解法有些复杂,而小程自己却有一个更简便的解法,但小程当时并没有向老师提出来,而是在课下委婉地问老师自己的那种解法对不对。老师看了小程的解题过程,十分惊讶,连声说好,同时也非常赞赏小程有礼貌地向自己提供了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在家里也是如此,每当自己有优于父母的想法时,他总是会礼貌地向父母表达,当然他的建议也常常被采纳。

       其实当孩子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他就不会再那么自以为是了,即便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也会委婉地提出来,例子中的小程就是这样的典范。 

       方法三:不要过于迁就孩子

       有很多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往往是由于父母的过于迁就造成的。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父母事事顺着他,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便孩子所提的是一些无理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就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以为是的习惯,即便长大后也非常难以更改。当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的父母也习惯于迁就他,无论他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父母认为,孩子再大在自己眼里也是孩子,何况孩子长大了,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其实,这种纵容的态度非常容易让孩子变得自以为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此要深刻警醒。

       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孩子的心灵导师

http://www.hjzcn.com/Puberty/jjbk/20121214/10755_2.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