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没关系,坏了就坏了,奶奶重新给你买一个!”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在我们帮助孩子逃脱痛苦的时候,同时也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熟道路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这里,我们谈谈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关键词:承担责任
羊羊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羊羊玩腻了,把小汽车放到了一边,自己和小朋友到小区的池塘玩水了。玩过之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的小汽车,呀!不见了,羊羊大哭起来,回到家,伤心地对奶奶说:“车车不见了,车车不见了。”亲爱的读者,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哭诉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样一个常见的时刻,我们可能会生气地说:“太不爱惜东西了,叫你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的。”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承担责任——小汽车丢失是由于自己粗心造成的,不能谴责别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失去小汽车很伤心吧?”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好好地伤心一会儿。
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关键词:平衡自己
小胖拿纸牌在小区的凳子上玩,孩子们围过去拿纸牌,小胖把牌分给其他小朋友玩。其中一个小孩子把牌扔进了水池里,大家都觉得这个游戏好玩,一张一张地把牌扔了进去。小胖见牌一张张少了,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
小胖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放弃拥有的愿望:把牌拿起来是不可能;接受现实:牌没有了。接受这样的事实其实非常痛苦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这时,可以让孩子伤心一会儿,告诉他事实:“牌已经没有了,但你还有很多玩具啊。”慢慢地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当我们已经习惯把孩子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他的悲伤也当成自己的悲伤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学会承担是养成孩子自律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延迟满足
嘟嘟得到了非常好看的一颗棒棒糖,突然,不小心把糖掉在地上了,嘟嘟开始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安慰他说:“奶奶再去给你买一个。别哭了啊!”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会安慰孩子,失去之后本能的反应是——再来个,替代失去的,以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伤痛。但是,没有经历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只能吃一颗,掉在地上已经没有了,明天才能有。
关键词:面对真相
“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当明明被板凳拌倒之后,妈妈对明明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明明被什么东西拌倒了,他都会伸手去打。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自律
教低年级的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早上走进教室,看到地面已经干干净净,学生已经认认真真,作业已经交得整整齐齐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相反的情况。听到家长的反映也是大多是说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自觉,不听话,就喜欢看电视,不爱看书……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学生的自律性不够。
自律,也叫控制自我或自控,从心理学上分析,自律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来约束自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所谓“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而“自律”是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其实,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发面,也有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阶段,因此,让儿童学会自律尤为重要。儿童在认识世界以及与人交往的最初阶段,开始是爸爸妈妈“让我怎样”,后来是“老师这样说的”,总以他人的要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尤为如此,因此,我认为,学生的自律行为要从低年级抓起。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一个自律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别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等小事都会处理得有条不紊。即使有一天当他回家后,已经站都站不住了,他还是不会倒床就睡,他也要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绝不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是什么行为呢?这就是自律的行为。而有的人,只要是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他们就会放弃,就会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也不愿意去争取,他们就开始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要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一)让故事来引领
现在的孩子大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娇气、霸道,他们不愿意听大人的说教。简单的说教和唠叨非但不能取得我们需要的结果,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现在的孩子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是愿意听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于是,我就利用晨会课的时间经常给他们讲有关自律的故事。比如,有趣的童话故事《守望雁打了一个盹》;伟大的人物比尔.盖茨的故事;古代学者许蘅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认识到:会自律的人才能成功。
(二)在游戏中激发
从小教育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学生不会自觉去做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妨将教育的内容放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每次刚上课,我如果告诉学生这节课可以做游戏,学生一定会大声欢呼。我就故意不理他们,让他们自由叫,我一声不吭,眼睛只看手表。这时,会有几个较懂事的学生坐端正,慢慢地,更多的人坐好了,最后,等大家都坐好后,我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原本是可以做喜爱的游戏的。这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于是,我就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游戏过程当中,就是再喜欢的游戏,也一定会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我就会让学生停止游戏,使大家明白,只有每个人都管好自己,才能使游戏更加顺利地进行。另外,我找一些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做好的游戏让学生去做。比如,我让学生做分组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自律行为直接影响大家的成绩。从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鼓励中巩固
学生的态度形成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有时还具有偶然性。要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就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懂得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自主决定。如:学习任务主动按时完成,休息娱乐时间学会自己控制,与人交往学会判断是非,有些事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自己拿主意。当他们做对了,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文章来源:中国幼儿在线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