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位母亲的自我成长

10年前 [01-07 10:14 周二]

一、孩子基本情况表现

孩子高中生活不适应的基本情况表现

朱朱,男,现16岁;从小性格温和,懂事,听话。在学习方面比较自觉,于2012年6月以较好成绩考入本地市区一所最好的高中,刚进入高中生活,就出现了严重不适,具体表现有,听课效率降低,每天作业做得很费力费时,出现焦虑,失眠状态,一个月后,还有了厌学情绪。

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主要表现

爸爸,一位高校的教师,对孩子比较宽松自由,没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平时孩子需要爸爸时能及时出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包括陪孩子运动,游戏,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求助于爸爸时,爸爸也能耐心讲解和辅导。在生活上对孩子很照顾,包办的较多,孩子很少有机会承担相应的家务活。平时和孩子交心不多,孩子感觉爸爸不太会鼓励自己,有什么烦恼不太愿意找爸爸倾诉。

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主要表现

妈妈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操心着孩子的一切。包括学习,生活等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影响。

孩子从小就由妈妈亲自带,孩子四个月后就放托管班,下班自己接回来带。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带孩子参加各种成长活动,当然在游玩和活动中也不忘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妈妈喜欢看各种教育类的书,会用书中的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满怀希望。孩子上幼儿班时,觉得绘画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于是诱导孩子报名参加绘画辅导班,听说剑桥英语能丰富孩子的语言能力,于是让孩子报名参加少儿剑桥英语班。孩子上小学了,听老师们说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于是费劲心思帮孩子找老师,学小号,弹小提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妈妈会在第一次时间帮他想办法解决,要不然妈妈会很不安。如果当有人对孩子说话重一点,或者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妈妈会不由自主地去阻止他们,担心这样会打击孩子,伤到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妈妈教育下,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都达到了妈妈想要结果,考取了理想的初中、高中。平时孩子做些妈妈认可的运动之外,很少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妈妈才觉得是正确的。妈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得到了孩子的认同,孩子根据妈妈的要求不断地修正着自己,鞭策着自己,希望能得到妈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二、妈妈的自我反省

(一)开始反观自己

面对孩子的问题,妈妈一下子懵了,开始怀疑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一次次不断地叩问自己:难道是我错了吗?我错在哪儿了?我的理念不是很好吗?我不是一直在学习吗?怎么可能是我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呢?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映射了父母的问题,上面的这一连串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建议妈妈透过孩子问题的表象,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源。表象是孩子对高中生活的不适应,实际的问题却是孩子内心有太多的冲突矛盾和纠结。这种冲突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自主意识的加强,本能地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能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是妈妈以前的权威专制教养方式严重地束缚住了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孩子早已内化妈妈的高要求和价值观,于是造成了孩子内心强烈的冲突、痛苦和不适,同时这些问题也通过身体表达出来。

(二)由于妈妈自我价值感不高,导致对孩子高关注,高期望,高要求,高价值观。

妈妈自己从小在学习上由于大人对她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学习压力较大,成绩不是很理想,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妈妈在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未曾实现的理想。妈妈高度地关注着孩子的一切,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感觉妈妈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比如出去游玩是因为孩子需要与大自然亲近,阅读学习是为了给孩子做榜样等等。

另一方面,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妈妈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再加上不了解生命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生命内在的成长力量,于是控制成了妈妈最常用的教育手段,一切都需要按照妈妈的意志和要求,如果孩子的行为出了自己的一些条条框框,妈妈就会不由自主地为孩子纠正,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探索生命的机会。

高关注,高期望,高要求,高价值观带给孩子的影响几乎是灾难性的,除了给孩子极大的压力外,更可怕的是孩子因为妈妈的没自我,也让孩子活得没有自我了。

(三)欠缺家庭教育素养,没有真正的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

妈妈没有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欠缺家庭教育素养,用错误的育人方式对待孩子。虽然也看一些相关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是由于根本的教养方式不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这些理论知识反而成了一种束缚,为自己的控制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是与孩子交流沟通时,以说教,讲道理为主,很少静下心来听孩子说,想孩子所想,感受孩子所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是常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比如今天去哪儿,明天吃什么,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妈妈总以诱导方式替孩子安排着、决定着。

三是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妈妈总是寝食不安,急于去帮助孩子解决,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四是妈妈虽然也常鼓励孩子,但鼓励孩子背后有妈妈的要求和期望,而不是真正的接纳,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给了孩子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活在被遗弃的恐惧中。孩子为了拥有那份爱,所以他只好不断地激励自己,给自己压力,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以取得好成绩来符合妈妈的要求和期望。

(四)妈妈在家中比较强势,同时管理情绪能力较差。

妈妈内在的小孩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遇事容易焦虑。不管面对孩子还是孩子他爸,只要他们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会有情绪。由于不能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通常通过发泄,即语言暴力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和家人。

 

三、母亲的自我成长

(一)、努力学习家庭教育,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

妈妈认识到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自己,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于是建议报名参加中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特别是顾晓鸣老师的家庭教育十大理念,需要妈妈很用心地反复地去理解和体会,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对人性的基本看法。(附顾晓鸣老师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1、学会向孩子学习;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4、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5、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6、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7、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8、关注家长生命的成长,改善家长自身素养;9、学会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10、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二)、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

妈妈开始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移到自已的心灵成长上面。这个路很漫长,需要妈妈的耐心和坚持。

一是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参加各种心灵成长的工作坊,以便更多地了解自己,比如认识自己的各种防御机制、各种局限,了解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和不合理的信念及价值观等等;二是阅读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比如老子的道德经,金刚经等等,了解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同时学习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如何一点一点放下自己的不安。三是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学习,见贤思齐,比如参加PET团体辅导训练;自己组织各种读书会,借助团体的力量支持自己的成长。

(三)、降低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学会真正去接纳、欣赏和信任孩子。

妈妈首先要从心里上真正做到去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情绪和问题,用心去感受孩子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用心去体会孩子,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允许孩子如他所是。

一是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心底深处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个体,承认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使命。二是降低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会由衷地去欣赏孩子,欣赏孩子做到的地方,欣赏孩子生命的独特性,而不是总盯着孩子的不足。三是充分去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只要给孩子以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相信他一定可以活出自己,做好自己的。四是学会感恩孩子,感恩孩子给了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四)、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妈妈需要改变以往的说教、讲道理、安慰为主的沟通模式,真正以平等的心态跟孩子交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平时多注意自己跟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情,以及肢体语言,多觉察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对孩子又高要求和期望了?

努力学习倾听技术,以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机会。平时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多向孩子请教,多寻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讨论,让爱在家中流动起来。

努力学习如何真实表达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面对问题时,不被焦虑情绪所淹没,把关注点移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面,好好地倾听自己,然后再客观地向孩子或者家人表达自己的信息,建设性地去解决问题。

(五)、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和学习负责任的机会。

有关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哪怕是生活上很细小的事,比如今天洗不洗脸,换不换衣服等等。尊重孩子的任何选择和决定,我们可以发表看法,但不能再代替孩子做决定。尊重孩子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安排,尊重孩子的学习节奏和生活习惯。该是孩子承担的责任,比如一些家务活,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不再包办,通过家庭会议等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和解决。

(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妈妈在家中需改变以往的强势态度,多示弱,让自己身心柔软下来,多关注爱人付出,多包容对方的不足,用爱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向对方表达自己感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爸爸的放手

(一)、学习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建议平时要多看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有空翻阅翻阅《不输在家庭教育》的书,提升自己家庭教育素养。

(二)、最大限度地放开自己,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爸爸平时性格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努力学习尽最大限度地开放自己,孩子放学回家,主动跟孩子打招呼问好,和孩子一起看娱乐节目,聊共同的兴趣爱好NBA等等。

(三)、在生活上多放手,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家务活

在生活上不再事无具细地照顾孩子,孩子的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搞卫生、倒垃圾、盛饭、帮忙晒被子等等。

 

   五、孩子的变化

   经过父母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开始发生了较大的一些变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很快适应了高中生活,人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二)、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思考。

(三)、越来越有责任心,并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四)、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愿意主动跟父母分享交流讨论。

(五)、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心情越来越愉悦,平和。

 

六、指导感悟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映射了父母的问题,我们应该感恩这些问题的存在,因为有了它,我们做父母的才有机会得以再一次成长。就如一位名人所说的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并体验自己的人格。”

只有父母成长了,完善了自己,才能做到最大限度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给孩子一片肥沃的成长土壤,不再用爱控制孩子,给孩子以自由,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孩子以帮助,让孩子成就他自己。


坐看云起回复2014-01-07 09:15:11@114.217.5.202

能够对自身剖析得这么深刻,而且积极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可喜的转变,真是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好妈妈

顾晓鸣[访问ta]回复2014-01-06 13:00:35@117.136.11.4

很是感人的个案。父母在家庭教育素养上成长才是解决和预防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以下为李菊芳回复谢谢顾老师的鼓励,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我需要这样的鼓励,哈哈!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40875&b_id=248141【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