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要注意细节
闵行家庭教育读书沙龙静安新城第2期活动分享
读书内容:
《陪伴孩子需要智慧》之三:教你陪孩子玩自发的运动游戏
《陪伴孩子需要智慧》之四:用倾听表达关注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智慧》之五:最好的教育是一起吃饭聊天
玩耍、交流、吃饭,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主要内容了,这中间也包含着无穷的智慧。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细节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我们种下了怎样的种子,我们的一举一动如何影响着孩子,原来不经意间,就有这许多讲究。
简单(单调、重复)的游戏,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和参与,就会变得充满乐趣、丰富多彩。这中间,孩子获得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一种安全感。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就会使得亲子关系变得更和谐。因为有父母在适当时机的引导,孩子的智力和体能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日常互动中,孩子有想法需要表达,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我在反思,为什么不是爸爸。从思维发展客观规律上理解,对孩子,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从感性认识积累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过程。对具象的认识积累的越多越丰富,逻辑思维里归纳和演绎之间的转换才会越顺利。爸爸的抽象思维定势这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容易下结论,一般来说,妈妈就不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只需要注意耐心倾听和表达欣赏的态度就可以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扮演倾听者角色的主体可能会发生转变。当孩子开始用归纳、抽象的思考来表达对人生、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的时候,我觉得爸爸就必须出场了。所以,这个倾听的主角和配角是可以转换的,另外,在倾听中,我们还要注意区别的是,孩子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还是在表达一种情绪,但不管怎样,首先需要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接纳,悦纳更好。
陪伴中需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把说理变成说教。因为年龄优势、养育优势和自认为的“比你懂得多”的优势,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容易把结论直接告诉孩子,就像包办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样,包办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大一点的孩子,我们自以为聪明的把一些带有“教育”性质的话隐藏在日常对话背后,却会遭遇孩子更加强烈的反感和抵制,就像我们侮辱了孩子的智商一样,我们试图“灌输道理”的做法如果达到让孩子“望而生畏”的效果的话,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有什么区别?
谈话就是谈话,别“夹私货”!——这是今天我读书最大的收获。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