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原创)以少年的眼光看问题

9年前 [05-20 20:11 周三]


    
          上周我放置a物品在我的办公室,可是过一天我要用的时候,突然发现不见了,我以为放在家里,回到家里东翻西找还是不见。于是我想起了放置物品的时候B同学在场,极有可能他拿去了,于是我悄悄地问B:“你看见过a物品吗?”或许B有些懵了,他马上回答:没有。既然他回答没有,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清明节放假三天,每一天我都想打电话给B的家长,让他留意一下孩子有没有把a带回去,可是我忍了忍,还是没有联系,试想如果B家长没有发现这个物品,他可能会对我抱有成见,认为我不信任他的孩子;如果家长发现了这个物品,他极有可能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那么我之前对于这个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这个孩子刚刚恢复的的自信可能就会付诸东流。按捺住和家长沟通的想法,我在烦躁中过了三天的假期,看到B很开心地来学校,我不忍心批评他,用商量的口吻和他沟通起来,“老师的物品,前几天放这个位置了,你去帮我看看有没有?”B走进这个位置,还没有来得及移动任何物品,却说:“没有”。那一刻,我有些确信物品是他拿走的,“这样吧,你帮帮老师,给我找一找,找到之后,老师给你奖励”。我真诚地望着这个孩子,“老师下午我一定可以帮你找到”。B的话真的验证了我的想法吗?但没有见到东西,我还是不敢放心。就这样一个下午,我不断地在放物品的地方摸摸碰碰,还是没有。我几乎想到这个物品是再也回不来了,实在不行我就拿自己的钱赔偿主人。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快放学的时候,我走进办公室,用手一碰,发现a物品居然完好无损的出现在它原来的位置。
        “用少年的眼光来看问题”,来和孩子沟通,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这个观点是今天我在读闫学的作品《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中看到的,于是,我用了,就有了奇迹。有时候,先生经常批评我,说我看理论书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主要是我们场合、时机和对象不对,身为教育者和家长,自己要多弯下腰,了解孩子的想法。
这本书中还提到“孩子写老师的缺点,几乎超过我们的想象,身为老师,好像我们是权威者,没有缺点,但是孩子的眼光看得可清楚呢?”于是,我想象自己是一个少年,处理两个女生CD作业不交的问题.
            师: “为什么英语课文读背默写的作业不写”?我没有批评,但是很认真地在询问。
             生:“家校联系本没带回家”“忘记有这项作业了”。
           师:我知道原因了,这次我能理解你们,但是作业你们在放学前还是要补上去。我等你们销号,我们再想想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呢?第一,把家校联系本带回去,如果忘记了,和老师电话沟通,第二、对照家校联系本,一项一项完成,打对勾标记。
         生:(眼中是害羞,不要意思的额)恩。
       于是这两个学生想不上体育课,去补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处罚孩子写作业,这是不恰当的,在孩子看来,本该运动的时刻,你让他补作业,他会愈发的讨厌作业。我告诉她们没有必要,只要自己抓紧时间,在放学离校之前把作业补齐就可以。放学的时候我一直等着,这两个孩子的作业果然补齐了。
今天发生的这两件事,我是“以少年的眼光来看问题”。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