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独一无二的教育只能从家长自身做起——家长体会

9年前 [05-29 19:46 周五]

独一无二的教育只能从家长自身做起

现阶段,抵制中国应试教育,将中国教育同国外教育不断比较的文章、事例、呼声越来越多,甚至一反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理念,开始频频出现针对学校,针对教师,针对教育教学的负面信息。其实,慢慢地剥丝抽茧,你就会发现,不是中国的教育越来越不好,而是国人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孩子全方面成才的期望越来越高。大家开始抵制学校教育中死板而又统一的教条原则,抵制老师压制孩子的个性,强行用统一的标准去教育出差不多的学生……其实,我觉得这场“暗战”的根源并不在学校的责任,而是在于无数个家庭的教育观是否觉醒了,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跟上了时代教育洪流发展的脉搏呢?

看看家长教育孩子,自古以来都是各师各法,有些更不讲求“章法”,连孩子的性格脾气都没摸准,就以“自家那套就是最好”的想法来进行教子。大多家长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最多只会形容他性格开朗或内向,要强或胆小。这种泛泛而谈的概括真的符合孩子真我的性情吗?世界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简单地读书,对于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问题,同一篇文章,受教育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人生价值取向不同,都会导致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大相径庭。读书,读角色亦会如此,那对于我们的孩子,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人,还能用模糊的,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吗?“非也”,相信答案已经在您心中出现。所以,当我们去抱怨教育的悲哀,埋怨教师的不作为时,何不把这些时间用来研究自己的孩子呢?对于学校,您的孩子只是千分之一,只要能毕业就好;对于老师,您的孩子只是几十分之一,只要学习不掉队,不惹事就好。对于您,我们这些所有为父母的家长,我们的孩子却是百分百,我们要的是他们有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和不俗的能力。所以把孩子当成一颗砂砾放进人群的沙漠中,希望淘金人能发现他,磨砺他,守着这一点点渺茫而又微乎其微的想法,还不如将自己变成伯乐,把孩子养好了,教好了,让他变成善跑的骏马。因此,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我们作为家长改变教育观的起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按何种方法来教育孩子,是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性格有很多类别,有自我型的,思想型的;有忠诚型的,欢乐型的;甚至还有完美型、助人型和成就型的。对孩子性格的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灵魂的开掘和塑造,是一项十分持久且艰巨的工作。而孩子的性格不同,教育上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就应该有所不同。比如思想型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参与群体行动,感情起伏较少,但他们爱观察,喜欢汲取新知识,乐于花很多时间看书和思考。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能看看觉得挺高兴,很满足,“呵,很爱学习嘛!”而是要继续培植他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该多鼓励他与人交往,帮助这类孩子增强社交能力。

像我的孩子,通过联系生活中的表现,通过比较,我能准确地将他的性格定位为自我型的孩子。因为他从小就不喜欢与朋友做相同的事情,有时会让我误以为他情商低,傻到不苟同群体的意见,将自己定在砧板上,任大家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他;他还讨厌服从长辈的指示,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他却哭着一口回绝:“我不想做有出息的人,我只想做个平平凡凡的人,平平凡凡的生活,平平凡凡的毕业,我觉得挺好。”;他做事多从“感性”出发,容易因小事兴奋或伤心。儿子看问题多太感性,不理智,因此容易造成他情绪不易控制,便显而易见地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问题人,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令老师头疼的大刺猬,我一直是老师办公室的座上客。这些零零总总的事例,都是他性格太自我的表现。还好,《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帮我支招:如若家中有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首先不应过多地干涉他和保护他,不要去压抑他的想象力,应该教导他理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的创造力。哎呀,这些可都是我太欠缺,甚至从来未考虑过的。

看来作为家长,我今后要了解掌握孩子形成性格和改变性格的规律,鼓励孩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不断地调整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克服不利因素,努力克服自我型性格的弊端,培养出好的性格来。性格的教育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即能见效,但是我信,只要按照性格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持之以恒,今后必有收获。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