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阳《不输》分享:教育孩子要多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只要是“社会人”,每个人的性格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孩子也不例外。孩子这样选择,他觉得舒服的,也是他需要的。家长要接纳孩子觉得舒服的状态,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尊重他的天性,他才可以成为独特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们要求的那样。
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动做事,就要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让他多做主,多给他机会尝试,然后看结果,而不是处处限制他,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孩子为主体,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所谓加法就是不要试图改变、干扰孩子目前,行为,而是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去尝试,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做他真正的自己。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你们离婚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读完《你们离婚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一文,心情特别沉重,文中孩子的表现着实让人揪心。再看学校里很多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其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不良的家庭关系,或离异、单亲,或父母关系不和,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和创伤。
离异、单亲的缺损型家庭中,由于家庭的破碎,孩子不得不与另一亲人分开,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那种亲密、浓厚的亲情彻底崩离,孩子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反应,比如,性格不良、产生被拒感、愤怒情绪、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感和退缩行为等等。
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中,表面上看是有个完整的家庭,但父母关系紧张,同样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伤害,其伤害程度,丝毫不亚于缺损性家庭。有的夫妻之间对抗,冲突不断、互不尊重、经常激烈争吵、打架,常把孩子作为夫妻冲突的替罪羊和父母的发泄工具;有的夫妻之间冷战,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很少说话,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家庭气氛沉闷。孩子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生活,长期目睹父母间相互敌意、贬低对方,使得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怀疑和困惑、产生社交困难,变得性情冷漠、仇视他人,导致压抑和抑郁。
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学习、认知和模范的养分,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引发行为上的各种偏差,如规则意识缺失、厌食、厌学、好强等等。所以,负责任的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家庭环境,积极发挥父母的表率、示范作用,让孩子健康与快乐成长。如果,夫妻关系实在难以修复维系,也绝不可以让孩子缺损爱和温暖,更不能伤及孩子,否则,终身遗憾。
~吴颜辰20160424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205:
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的时机: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不输》14卷p211
郭俊红20160424读《不输》感悟分享:
《亲子沟通的三个“法宝”》(屈开)(第25卷P206)
为什么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没有礼貌?为什么……
如果我们掌握了亲子沟通的三个“法宝”,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那就是:1、真诚;2、信任;3、尊重。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就说:“如果你听话了,我就带你去……”随口承诺敷衍了事,结果家长并没有真的带孩子去,孩子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家长也就失去了权威,孩子自然不听你的话。
看到身边很多朋友认为亲戚朋友之间那么熟悉了,何须那么客气?可你知道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俗语说:“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同样适用于家庭中,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真的感谢你!”等话语。
用对了三个“法宝”,才能走进孩子心里,教育也就变得简单易行。
黄林伟20160424每日读《不输》分享: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四大原则
书摘
1.要冷静平和。不能在带情绪的状态下沟通,只有不生气,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做该做的事。
2.对孩子不能主观臆测,急于进行是非判断。很多时候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尊重他的想法和决定。
3.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问题和失败是孩子成长进步的绝佳机会,碰了壁就要自己解决问题,成长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
4.把握好度。既不能溺爱,也不能逞家长威风。既要尊重孩子,又要维护自己的主权。(《不输》第24卷 P19页)
感悟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小时候孩子都挺听话的,就像个小绵羊,乖巧懂事,人见人爱,可一到了青春期,就成了个棘手的小刺猬,不能摸,更不能碰,摸了就是元气大伤,碰了则会遍体鳞伤。那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计可施。青春期的孩子真的那么难沟通吗?其实不然。只是我们忘记了学习,没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掌握了教育的智慧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的素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和青春期的孩子的相处,就不再是“雷区”。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考差了爸爸面目狰狞》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所以考试分数时高时低,非常正常。孩子考试失败后,家长该做点啥?这是考量父母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的一块试金石,不同的观念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家教结果。一类父母做法是,不闻不问或很少干预,把学习问题交给孩子自行处理。对于自立、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来说,或许不会有太多问题,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在反思和调整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发展,这也是家长最好的期望。但是,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不过问疏于指导近乎放任。有些父母则是百般挑剔,妄加定论,或叨叨不休地责备,或训斥辱骂拳脚相向。这些行为看似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其实是对孩子莫大的伤害。不管是怎样的孩子,都有取得高分的愿望,都想好名次,所以,一旦考差,感觉一定不好受,自责的有之,恐惧的有之。此时,家长的责骂,不仅为孩子充斥更多的负面情绪,而且还使孩子更加难受,或唯唯诺诺,失去信心而一蹶不振,或置之不理公然抗拒。因而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的感受,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说:“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一定很难过!我也一样!”;接过了孩子的情绪,共情了孩子的遭遇,孩子就能真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伤感自然少许多;这时,孩子愿意说也愿意听,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求改良学习的方法,就比较奏效。总之,家长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肯定、赞美和认同,孩子必然信心倍增,父母能维护好孩子学习的热情,继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激情,就无须担心孩子的学习。
暖阳心语:一位妈妈看到女儿给自己列的一份清单时,有些迷惘,问我:“暖阳老师,我的孩子上初一,她给我一份列表,就是成绩与钱挂钩,我要怎么拒绝孩子的要求呢?”
首先,我感觉这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孩子,而且非常有趣儿。她能想到这么多,并且罗列的这么细,真是思维非常独到,这一点您有没有看到呢?
其次,您先不要忙于拒绝,先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把钱和成绩挂钩?您在平时的教育中给了孩子哪些方面的暗示或者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这样跟您要条件?学习为什么就成了您的事呢?如果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凭什么要跟您提条件呢?这些需要您细细的去反思。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 60 芬尼。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 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由此可见,当孩子有了偏差行为时,家长一定要稳住心态,智慧地做出回应,而不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在小彼得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源泉。
另外,我建议不妨在孩子的清单下边或反面以轻松的口吻给孩子回复一下:
“当我看到你列的这份清单,我很惊讶,也有惊喜,我的女儿怎么会算账算的这么精细?我相信你将来您如果做财务的话,一定是一把好手,妈妈真的为你高兴,也非常佩服!
不过,妈妈有点不明白啊,你的学习为啥要妈妈来买单呢?我可不认为学习是我的事情,咱们可是各有分工,我要工作养家,让我们的生活相对更加美好,而学习是你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如果你有绝对的理由来说服妈妈,我应该为你的好成绩买单,妈妈很乐意为这些钱做出努力,如果是那样,我想我也会很开心,因为当你得到钱的奖励时,一定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当我看到女儿的进步和努力时,也同样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另外,妈妈会非常开心女儿这样的努力,在你的这份清单中,我不只是看到钱数,更看到你的一种上进精神,所以,妈妈很开心,也很欣赏!妈妈很乐意以最好的方式来奖励你的努力与进步,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条件,而是真心地祝贺!”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包括孩子的个性、思维模式,以及您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模式,所以,建议您不妨变通一下思维方式,与孩子做一次有趣的交流,相信如果沟通好了,不但会解决这个问题,还会促进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先不要忙于回应或拒绝,而是去思考这个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正向、有益的方面有哪些?然后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最后,才是经过冷静思考后的智慧回应。相信如果我们经过这样的观察与反思的过程,一定会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并且也能让我们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得到最大的成长。
蒋东菊读《读《不输》20160425 23卷p6《陪伴孩子需要智慧》之四“用倾听表达关注孩子”摘要分享:爱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注,而体现关注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倾听。不但我们要学会倾听,还要教孩子学会倾听。
人的倾听状态有五种:一是心不在焉地听;二是假装在听;三是专注地听;四是把自己想像成对方,设身处地地听;五是创造性地倾听,从语言、动作、表情到自己的内心,都在理解中倾听。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425)
22卷《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人的教育就是在孩子出生到成年的教育中,给予他们细微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学会明辨是非、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学到良好的品行、伦理与为人处事的方式,建立起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国的应试教育或许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有些品行恶劣的孩子的行为,根本原因不在学校教育,而在于家庭教育,是父母没有教好怎么做人。
黄林伟20160425每日读《不输》分享: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好孩子
董进宇说:“任何时候,请妈妈们记住——这世上绝没有“孩子好了,我就好了”的事儿,你只有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是的,我们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孩子。前段时间,因为孩子厌学,我放弃了我所有的业余爱好,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家陪伴儿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觉自己变得异常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我这才意识到,这样的陪伴是用力的陪伴,不是用心的,既累坏了自己,也伤及到孩子,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想清楚以后,我重拾自我,重新安排好陪伴孩子和自己生活的时间,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缺失的父爱和焦虑的母亲》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缺乏父亲的教养,就会导致父子关系冷漠、疏离,孩子的内心时刻充满孤独、失落和无助,孩子必定过度依赖母亲;如果又不幸遇到一位焦虑的母亲,那么,孩子常常为自己、为母亲焦躁不安,情绪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伪装甚至暴虐,难以控制。
可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无时无刻都是在煎熬。父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疏于交流沟通,忽视对孩子的教养,父子关系疏离,父爱严重缺失,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亲不同的是,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多,于孩子对母亲过度依赖。但是,母亲自身非常焦虑,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喋喋不休的唠叨中,转嫁给孩子,使孩子始终处于焦虑、烦闷之中。父母不当教养方式的混乱交织,是孩子烦恼的根源。所以,父母能够稍作改变,父亲能多挤一点时间陪孩子,母亲在孩子的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就能得到修复改善,与父母的亲密度增加了,孩子就不会害怕,不会烦躁,就能气定神闲,安心地去做好孩子自己的事情。
【晓岩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