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某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是我们么有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理解了,才能接纳孩子。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合理认知说服自己,才能逐渐地、不痛苦地接纳。认知这东西其实很神奇,如果你觉得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和别的孩子比处处都是缺点,那就无法接纳孩子。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缩影,自己才是根源,孩子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他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问题时,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可能我们成人也会烦类似的错误是,那么我们就会从心底里接纳孩子。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5015)
幸福的人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思想,他们不会让消极的情绪控制自己。当一个情况看起来可能对某人不利的时候 幸福的人会从积极的方面来考虑。他们坚信再糟糕的情况里,也有积极可取的地方。你的精神世界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灭你,所以要好好的保护它。——摘自《不输》24卷P192
20160515江承杏读《不输》分享81
《看,要远于生命 做,要立足当下》之一
看,要远于生命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我们站得位置越高,看到的生命线就越长。
●孩子现在还小,他们的人生路还很长很长。孩子现在的表现只是其长远、平滑的生命线中的一个小结,只要过了这个小结,后面便依然如初。
●明白了这一点,当孩子遇到成长问题时,父母焦躁的情绪自然就会缓解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和的心态和对孩子丰富多彩的生命的向往。
【共勉: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学习成绩的教育,不是升学的教育,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负责和尊重的教育。】
节选自24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242
20160516许阳《不输》分享:做父母的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父母满意就接纳,不满意就不接纳;合乎父母的标准和要求接纳,反之就不接纳。其实,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有些父母会说:我把整个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我是无条件爱孩子的!也许父母的本意是这样的。但是,孩子只在父母满意时,才能感受到爱;反之,就会被惩罚、呵斥或打骂,孩子能感受到爱吗?
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因为被爱、被关注都是有条件的,他会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而无条件地爱,让孩子无须讨好父母,就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不会因为学习不好、表现不优秀就不爱。这样孩子就不必扭曲自己,自然成长,会有安全、丰满的心灵,呈现出来的状态会比较自信。
黄林伟20160515每日读《不输》分享:
书摘
小孩成绩可能不是很杰出,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不输》第24卷 p43)
感悟
现在的父母都把分数看得很重,认为孩子成绩好了,就会有前途,而孩子的分数低了,就是没出息,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有多少孩子的天赋就因为这种分数至上的价值观给白白埋没了啊!小时候的爱恩斯坦,功课很糟糕,曾被老师公开辱骂:“爱恩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可后来却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学生时代的华罗庚,功课一度落后,数学有时还不及格,可后来却成了著名的数学家······还有牛顿、郑渊洁、沈从文等等,他们小时候的分数都是很不如意,可后来都成功了。所以,分数真的不能说明什么,请家长们、老师们都改一改成功的标准,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不要把它当作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作是唯一的标准。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