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四十三)

8年前 [05-17 06:49 周二]
 20160516许阳《不输》分享:做父母的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父母满意就接纳,不满意就不接纳;合乎父母的标准和要求接纳,反之就不接纳。其实,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有些父母会说:我把整个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我是无条件爱孩子的!也许父母的本意是这样的。但是,孩子只在父母满意时,才能感受到爱;反之,就会被惩罚、呵斥或打骂,孩子能感受到爱吗? 

       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因为被爱、被关注都是有条件的,他会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而无条件地爱,让孩子无须讨好父母,就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不会因为学习不好、表现不优秀就不爱。这样孩子就不必扭曲自己,自然成长,会有安全、丰满的心灵,呈现出来的状态会比较自信。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不当法官当侦探》

      和家长见面交谈,常常先是罗列孩子的种种不是,再加上一句老师怎么办?我们父母眼睛只盯住孩子的外显行为,只想在“术”的层面,快速解决问题,往往是暂时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问题会接踵而至。其实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如果家长能够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大约可以找到症结,只有先找到这个症结,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胆小,内向,和妈妈很少语言沟通。细细一问,孩子1-5岁完全保姆带,和妈妈缺少链接;一位二年级的孩子,常常要招惹小朋友,调皮捣蛋;和孩子交流,平时和老人一起生活,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心里渴望有好朋友,外显的常常是淘气行为,小朋友疏远,遭老师批评,问题没解决,情况愈来愈糟糕。
      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给予孩子成长需要的养料,这才是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方法。孩子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其实父母也没有问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和孩子互动方式出现了问题。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孩子了;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透过你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爱就发生并开始在亲子间流动,和谐而暖人!这就是真爱你的孩子。
      爱孩子应该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对爱的需求也一定是个体的,家长要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需要怎样的爱,给孩子他需要的爱。 


 暖阳心语: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因为作业潦草被老师罚站了,回家来还闹情绪,不吃饭,气死我了,我应该怎样教育他改正呢?”

我非常理解家长急于改变孩子的心情,但是,您想过没有,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什么时候才愿意跟随您的改变?是在心里很舒服、很信服您的时候,他才愿意听从您的教育对吗?那么,孩子怎样才能信服您?一定是他感觉到您能理解他、懂他的时候,他才愿意和您说、跟您做。但在您的描述中,我没看到您对孩子的理解,而只有对孩子的不满。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您在单位因为领导布置的一件任务完成的不好,一位领导微笑着对您说:“这件任务有点难、有些复杂,要做好确实不容易。”另一位领导很严厉的说:“你工作怎么这么不认真,这点事儿也做不好。”当您面对这样两种领导,在哪种情况下,您的心里会舒服些,您才更愿意去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把工作做好?是不是当领导对您包容、理解的情况下,我们更有反思自己的愿望和力量,更愿意再努力一些做的更好?
同样,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当老师和父母能理解和包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孩子才更愿意去修正自己,从而努力做一个老师和妈妈喜欢的好孩子对吗?孩子因为作业潦草,被老师罚,先不说老师的做法是否错误,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老师,但我们却可以做孩子心灵的导师和呵护者。在孩子被罚站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心一定是会受挫的,孩子内心一定是不舒服的、有委曲和愤怒的,所以,这时候孩子回到家中,闹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的情绪不可以在学校发,就只能到家里-------这个对他来说比较安全、温暖的地方来发,只能到父母身边-------这个让他感觉比较安全、温暖的父母这儿来发。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做“另一种形式的老师”继续对孩子加以惩罚,从而让孩子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和温暖的家与父母呢?还是做心灵的守护者接纳孩子的情绪、包容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垃圾筒,让孩子内心舒服,从而寻找到引导孩子、激励孩子进步的契机呢?我相信您一定会有一个智慧的答案对吗?
只所以当您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发脾气时,您也感觉“气死了”,是因为您并没有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更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您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被其他人的情绪所左右、所带动。所以,如果想做一个能引领孩子成长的妈妈,就要先学会感受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去负责别人的情绪,学会做一个温暖、内心宁静的妈妈,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从我们身上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成长自己。那么,接下来引导孩子修正自己的错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对吗?
--------- 家庭教育指导师  张晓霞

 

蒋东菊读《读《不输》20160516 23卷p42“对孩子的亏欠日后难以弥补”摘要分享:从爱出发,尝试着关心孩子的心理,审视自己的心态行为,营造家庭和睦。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尽量给孩子营造一块绿洲,即使很小很小,也可以让孩子幼嫩的心,在那里欢畅地呼吸、自由地奔跑、轻松地休息。而家长也会尽可能地避免导致自身愧疚的往事发生。 

 

@霞光

中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不是一无事处的。现在很多的作业题都是精心设计的,仔细分析颇有趣味,当孩子抱怨作业多的时候,父母也有同感,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体味作业题的乐趣。
【王小峰感悟】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作业质量可以说都还不错,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考倒学生”,真可谓用尽心思、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最致命的是将同样的题目给所有的孩子,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将一个标准往不同的鲜活的生命上套,结果必然扼杀了很多孩子的个性与潜能的自由发展。
《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所有违背天性的、不能因材施教的、不尊重个体特性的教育,都必然注定是对孩子个体个性发展的阻碍与扼杀。
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吗?不是的,当我们觉悟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家庭教育这个神奇的武器进行自卫和自救,给我们自己的孩子真正适合的教育,将教育体制的危害降到最低,降低在智力教育上的错误率。各位老师早安![咖啡][玫瑰][玫瑰][玫瑰] 


--秀香2016.5.16读《不输》24卷,10年悲情寻子:再好的教育也不能没有爱

一对高知父母用了一种看似开明睿智教子、完美的教育理念,在儿子22岁那年,写信督促儿子走上了离家自立之路。却不料儿子从此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年过60的父母开始漫漫寻子路,并同时在反思,为什么这么好的教育方式,却令儿子做出离家出走10年、音信全无的绝然行为?
   父亲给儿子写信如下:“希望你能早一点迈出自立的脚步。准备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我也不再催你,你什么时候走自己决定。”儿子开始变得沉默不语。父亲窃喜,看来儿子还是很有自尊心的,他在积攒勇气,做最后的决定。 果然,1个月后,儿子向家人宣布:“我要去北京了,混得不好,我死也不会回来的。”当得知妈妈和姐姐要送他上火车时,他说:“我不想看到你们的眼泪,我要一个人走!”从此儿子杳无音信。思念和担心亲情痛苦折磨这对夫妻,拖着病痛的身体他们三次北上为爱千里单骑为爱寻子。十年为爱寻子,终于因爱回归。
在好的教育:尊重、平等、自由、独立、理解……离不开爱做基础和底蕴。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22卷【家长如何与老师良好沟通】,第一,尊重老师,端正对老师的看法,不要事事依靠老师。第二,正确定位,真诚交流,家长与老师,是朋友而非敌人;是责任共赴而不是互相推诿。第三,积极主动,及时沟通。家长要主动拜访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第四,家长要持有好的心态,不能“叫家长”就训孩子,应该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第五,多配合,常联系。配合老师,帮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可一味关注孩子成绩,还要了解孩子在校综合表现。家校配合,及时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5016)
      24卷P174《原则问题,当讲不当讲》,讲原则的界限,把握一个宗旨,就是不伤害孩子本人,不伤害或妨碍他人,不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毁灭性损害。总之父母要有自己的底线,有时候原则可以富有弹性,但是底线不能突破。

20160516江承杏读《不输》分享82
 《看,要远于生命  做,要立足当下》之二
  做,要立足当下
●行动起来,改变自己——其实,孩子的问题愈演愈烈,多源于家长的不当教育。因此,我们就从当下开始,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转变不当的教育理念,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迈过这个坎、解开这个结——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
●做好示范和榜样——当我们遇到坎坷时,不懊悔、不难过,立足当下,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更好的解决方法。孩子就会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坎儿,这只是一个结,这是一时,总会过去。因此,孩子就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节选自24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242


0153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每个家长似乎都有一个雄心——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未雨绸缪。殊不知,孩子离优秀越来越远。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141页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