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唠叨是教育中最隐秘又极其悲哀的一个错误,它像一把小刀,慢慢切割着孩子,不经意间一点点地把孩子的自觉意识、快乐情绪,以及想象力、创造力都切碎了,破坏了……】
0182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的妥协!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218页
张晓霞暖阳心语:有一个妈妈问:“我女儿上一年级,这几天总是不愿意上兴趣班,说累、没时间玩,不开心。可是别的孩子上的兴趣班比我女儿多多了,我的女儿只给她报了两个,她就这样,让我很生气,这孩子怎么一点从小就没有吃苦精神呢?我应该怎么办?”
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她的各种兴趣真的非常重要,让孩子有某个方面的特长,不但有助于孩子提升自信,还让孩子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不过,所谓兴趣班,我个人觉得就是孩子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学习,如果是家长强加的,那就不能说是兴趣班,而是必修课了,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妈妈认为需要上的,因为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妈妈需要的,所以,孩子才会觉得苦和累,才会学的不开心。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家长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培养,一方面是发现。
所谓发现,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然后去观察和衡量,看看孩子是否对这一专业有兴趣,感觉到趣味,并愿意坚持,假如发现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成绩不好,又不开心,我想这样的兴趣班就可以停止了。就是说,可以多报,但不要以我们的意志强制孩子学习哪一门,让孩子对各种兴趣班进行体验,而不是我觉得学习弹琴重要、画画重要,你就得学这两个,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允许孩子体验到不喜欢、不愿意参加,这样,孩子学的没有负担,感受到妈妈的尊重,并且在不断的体验中了解自己的喜好。这不但可以让家长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
所谓培养,包含一个引导的过程、一个保护孩子兴趣的过程。当我们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时,就可以重点培养。但是,会有很多家长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让孩子本来很感兴趣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明明从小很有舞蹈天分,也喜欢跳舞,于是妈妈为明明报了舞蹈班,开始明明学的很快,很开心,妈妈也高兴,并考了一些等级证书。可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学习难度在增加,妈妈的要求也在增加,明明不但要在学习班练习,回到家妈妈还要监督明明练功,如果感觉练的不到位,就不断地重复让孩子去学,并且不断地评判孩子、指责孩子,甚至训斥孩子。就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明明在舞蹈中再也体验不到快乐的滋味,只是与苦和累建立了联结,于是,开始不愿意去,到被妈妈逼着无奈地去练。结果妈妈很苦恼也很生气,明明更是学的痛苦又沮丧。
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我们不断去给孩子要求、不断地去评判、监督孩子时,这个兴趣便成了一种压力,没了乐趣,只剩下任务和苦累了。这样的情况下,不但不容易出成绩,还有可能孩子会因此而拒绝继续学习。
所以,妈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明确上兴趣班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获得快乐,从中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孩子学习中的苦和累,给予孩子理解,给予更多的欣赏和鼓励,增加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三是,不要过多地给孩子选兴趣班,给孩子留出自由的时间。比如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她今天考了三级而去奖励她,而是为她的努力付出获得回报而去赞赏孩子,在孩子弹琴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斥责她,而是告诉孩子妈妈听到她的琴声有多美妙、多享受。
很多时候各种的考级似乎是为了孩子好,觉得这样的孩子才算优秀,其实,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了自己在外界的面子,因为孩子级别高而光彩,因为孩子考不过级觉得丢人沮丧,完全忘记了让孩子学习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有很多家长是在追逐“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与别的家长的做法真的与我们无关,我们就来关注自己的孩子好了。
当你把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放下,而关注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专注于聆听孩子每一个音符的美妙时,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根本不要我们过多的督促,自然就会更加努力,而级别和成绩只是学习的副产品罢了。
方柳红20160616《不输》19卷
爱孩子,并非要在物质上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选对的方式,不是买贵的东西。
只要用心,一片漂亮的树叶就是一份精心的礼物;只要用心,关键时刻的一个眼睛就是一份会心的礼物;只要用心,睡觉前的一个拥抱或亲吻就是一份称心的礼物;只要用心,孩子进步时的一句赞美就是一份贴心的礼物。通过用心而非只用钱的爱,父母也会收获一个充满爱的孩子。P78
20160616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13
●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强,逆反心重,比较情绪化,一旦学习受挫,或者在家里找不到情感依托和安慰,就容易看漫画,读小说,打游戏甚至早恋,做任何削弱学习动力的事。
●这是都是正常且随时都在发生的事情,孩子们心里不爽,对社会充满关注,又正好处在情感的朦胧期,而他们身边的诱惑比我们青少年时期不知多多少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既然是正常的,就不必大惊小怪,家长越平静就越有力量,家长一定要试图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不了解孩子想什么,把孩子当“賊”防着,实在是家长的无能。斗智斗勇,打入“敌人”内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全文详见24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63《青春期孩子学习劲头不足怎么办》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孝心教育,晚了就来不及了》
“孝”是一种人伦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孝”就是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所以,孝是一种态度和精神,就是怎么做人。“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时期,《论语·为政》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万章上》,“孝之至,莫大于尊亲”。所以,孝的表现是孝顺、孝敬,对父母尽心奉养并尊敬,孝的本质是“顺从”。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父母对孩子的孝心教育,一、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养成孝敬孝顺的各种礼节。学会长幼有序,学会与父母家人正确相处。二、父母的身教要重于言传,上行才能下效;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心中有他人;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知足、惜福,让孩子具有高尚的情感。不溺爱孩子,既不娇惯也不纵容,又不拒绝孩子的孝心,从细微处入手,循循善诱。二、要用心全面教育,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既关注孩子的学业更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行,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避重就轻。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杜绝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孩子与父母人格及生命权是平等的,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抚养教育监管孩子才是父母的义务。
父母对孩子的孝心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孝道。“孝心”不可少,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就是禽兽不如;“孝言”不可缺,对父母的爱要大声说出来,出门在外勿忘父母,家书、电话保持联系;“孝行”不可无,努力读书、认真做事、好好做人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常回家看看,力尽子女的义务。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