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的妈妈有多伤人】孩子的问题好像是平原上的一个小山丘,它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而是一点点堆积的……可能有的人性格急躁,喜欢来一阵龙卷风将这个山丘移走,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这一阵龙卷风不仅仅移开了这个小山丘,同时还会殃及周遭的一切。好像很多妈妈喜欢用暴风骤雨般的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看似帮助孩子改掉了坏毛病,其实伤害了孩子的小小心灵,她们都不清楚,甚至也不在乎。因为,她们只看到了眼前,只顾得了自己风风火火的个性,却忘记了面对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一颗等待的耐心。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一文,详细罗列了培养孩子自信心的28种方法,有简单的生活场景,对于我们年轻爸爸妈妈如何应景很有指导意义。
平时常听家长说,昨天的微信群里也看到了家长提出的困惑:孩子没自信,很自卑,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这里道出了自信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在家长层面可以做两件事。1.了解自信心的作用;2如何培养护好孩子的自尊自信。为了知识的完整准确,我特地翻阅了有关文章,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自信心”是我们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感”而已,同时,它也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成功,但是不是必备的原因,而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们的成功。所以,自信心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还有很多因素,如恒心,意志力,每个人自己的意念等。
家长如何培养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1.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2.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3.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4.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引导孩子向最可能成功的方面努力。
5.惩罚孩子时也要注意场合,特别注意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6.和教师交流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那些尽了很大努力,还有差距的孩子,应适当降低要求。
7.避免过分保护。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
知道怎么做,又有具体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林伟20160717读《不输》分享(139):
教育孩子要善于改变
说起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会摇头叹气,无可奈何,甚至是焦头烂额。“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难教了!”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声。教育孩子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家长轻轻改变一下,只要在方法上稍微改变一下,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个孩子爱吃糖,她的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糖,就把糖放得高高的,孩子要吃时就给她两块。可孩子想多吃,就趁妈妈不在时偷着吃。妈妈发现后,反思自己,觉得这样下去,孩子会发展成说谎的毛病。就换了一个方法。
妈妈把管理权还给孩子,和孩子一起数过糖果的数量,商量定下规矩:一天吃两颗,让孩子自己管糖。过了几天,妈妈去数糖,发现孩子没有多吃。
你们看,就是这么一个教育的细节,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结果就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坚持学习家庭教育,掌握好教育的智慧和技巧,教育孩子就不再是难事!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718)/20卷 P155
【你培养孩子思考的乐趣了吗】前前后后四个小时为一道题,对很多要效率的家长来说,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但我不这么看,我不在乎他是不是迅速地掌握了多少知识点,难题是做不完的;我在乎的是他遇到困难后努力思考,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求知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里表现出来的耐心和执着。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如何同孩子谈及灾难事件》
当灾难事件发生,“人的生命远比财产重要!”危难之际,要丢下身外之物,拼命逃。如果跑不动,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不出声。如果藏不住,一定要奋起反抗,为自己争取时间,要记住,有人正在赶来救你。
信息充斥的时代,全世界各地的事件传播速度之快,我们常常始料未及。灾难性事件、恐怖事件,对孩子会带来很多负性的东西,硬堵,遮掩都不能解决问题,孩子难免会看到或听到相关新闻,被动接受不如我们主动告知,那我们该如何跟孩子谈及这些灾难事件?
1,可以跟多大的孩子谈起?如何谈?
什么年龄段都可以,但要先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多少。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三四岁)要通过父母或监护人首先传达这些信息。
大一点的孩子,最好是有父母的引导,跟孩子一起观看新闻,但父母最好是在看过的情况下,再带孩子一起看,以免孩子看到一些无法接受的内容。
2,谈论的内容怎么把握?
一般来说,介绍事件的基本信息即可,或相关知识延伸,淡化对细节和悲惨场面的描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不适。
3,怎样判断孩子受到影响?
观察孩子的睡眠,情绪,行为,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不管是否与事件有关,一定要尽快与孩子沟通。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