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是解决学习问题的关键。1、给孩子适当的压力,让孩子把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学习的过程是寂寞的、是艰苦的,所以学习需要顽强的意志力。2、家长、老师应给予孩子坚实的鼓励,让孩子对学习满怀热情和信心。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家庭环境,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表率和模范,多接纳、肯定、赞美孩子,让孩子经常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体验。3、深入孩子地内心,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把学习转化成为自我需求,以期实现自我尊重、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学校家庭、老师家长给予孩子的鼓励,仅仅是孩子成长所需的外部动因,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掘,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814)/20卷 P212
【该不该做个乖孩子】“乖孩子”取向的教育难以让孩子确认妈妈无条件的爱,不利于建立她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更容易引发问题行为。经常要求孩子“乖”“听话”的家长,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孩子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妈妈喜欢的是“听话”“乖巧”的我,如果我不“听话”,不按她要求的去做,妈妈就不爱我了。显然,这样的爱,给孩子的感觉是有条件的,一旦孩子无法达到妈妈期望的样子时,就会恐慌,担心失去妈妈的爱,这种担心很容易引发两种后果:一种后果是“问题”行为……另一种后果是残缺的安全感。
由此可见,一个能够尊重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一定会基于孩子的发展需要而非教养便利做出选择,那就是,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过分在意他“乖”或“不乖”。
20160814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72
《孩子为什么脾气不好》之三
3.孩子在模仿家长的情感表达方式
问题
●一个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其家长或抚养人的情绪调节能力也不好;一个习惯打人的孩子,其家长生气的时候也有打孩子的习惯……
●家长愤怒时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家长,孩子没有能力理解和体察家长发脾气背后的苦衷,但家长激烈不当的情绪表达他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们生气的时候就会模仿,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
●对策:面对脾气坏的孩子,家长需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观察自己与孩子的互动过程。若家长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全文详见24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29
方柳红20160814《不输》19卷
孩子是与我们生命有着极深缘分的亲人,我们无法选择孩子,就像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一样,今生相遇就应该好好珍惜。期望孩子怎样对待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孩子,这里不需要彼此恐惧,也不需要彼此讨好,而是彼此的接纳与尊重。不妨把孩子的坏脾气看作是对我们自己心灵成长的一种磨练,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容、情绪更加平和、意志更加坚韧,更富有女性的智慧和魅力。P211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815)/20卷 P212
【优秀家庭教育的24则智慧(2)】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意外的弹琴风波让我左右为难》
艺术学习是审美学习,而审美在人的需求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所以,艺术修养是提升孩子素养不可缺失的素质。家长从小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理所应该,但是,艺术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质,一定要顺势而为。反之,如果不去关注孩子的实际,一味强势威逼孩子,学习效果就未必如意,有的还适得其反。生活中,琴童的烦恼不绝于耳,也不乏看到很多愤怒的琴童。
问题在于,不少孩子因“好玩”而学,为“成名”而学,受“胁迫”而学,因别人在学而学,也为满足父母的缺憾和虚荣而学;有的孩子确实缺乏“天赋”;有的家长对学习困难预估不足,面对挫折束手无策。所以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家长的“一厢情愿”与孩子的“学习动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让孩子学习艺术,首先,要重视环境熏陶,多观摩、多欣赏,增加孩子的对艺术美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其次,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来自父母的支持,信心;再则,贵在坚持,磨练意志。让孩子明白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父母的接纳和认同,能鼓足孩子的勇气克服困难和挫折。再有,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凡决定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要学会取舍。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