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父母,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生活,马不停蹄来回奔波,无暇欣赏满目的美景;也没有时间陪伴着孩子,总是心急火燎、焦躁不安、急功近利,拽着、推着、逼着孩子学这学那,除了分数、名校,别无他求。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静下心来审视反省自己,权衡调整自己;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协调自我需求与孩子需求;全面准确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创造健康成长的契机;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和自醒,培养志趣、爱好,养成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充实孩子的人生,享受养育的快乐,悉心呵护,静心等待,真正让孩子自由、健康、快乐、慢慢地成长。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901)/20卷 P234
【怒吼的狮子变成温和的猫】其实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家长身上。家长“河东狮吼”,孩子“以牙还牙”,当仁不让,双方就开始“礼尚往来”,矛盾只会升级,不会解决。家长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孩子,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其次,家长的改变必须是长期的彻底的,而不是短暂的作秀的,也不能反弹。因为孩子会半信半疑在一旁“观察”你是不是真心改变,担心展现在他眼前的惊喜会不会昙花一现、得而复失的。
方柳红20160901《不输》第八卷
妈妈教育孩子的言语禁忌
1.忌恶言恶语,对孩子大声斥责;
2.忌唠叨抱怨;
3.忌讽刺挖苦,当孩子做事不如他人时,有的妈妈不能正确客观对待,而是一味地讽刺挖苦;
4. 忌冷漠轻视,孩子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需要有倾诉的对象,释放自己的坏情绪;
5.忌命令强迫;
6.忌威胁恐吓,有些妈妈没有耐心,当孩子不听话时,为了震慑孩子,常常威胁恐吓孩子。孩子因为害怕,只好按妈妈的意愿去做,可是内心却充满了恐惧,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胆小懦弱。P9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孩子脾气大,是家长惯出来的吗》2016.09.02
孩子年龄不大,发起脾气来可不小。不少父母为此感到十分纳闷,有时竟然束手无策。儿童绘画专家李兰瑕老师在《孩子脾气大,是家长惯出来的吗》中,分析了孩子发脾气的三个原因,一是家长不能准确猜到孩子的目的和需求;二是孩子的想法和目的,遭到家长拒绝;三是孩子从小到大,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从未被拒绝过。所以,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强势压制孩子、或者长期娇惯纵容孩子,都有可能诱发孩子大发雷霆。
孩子发脾气并不可怕,这是孩子的本能,可怕的是家长管不住。那么,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家长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怎样管住孩子的脾气?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原因,努力寻求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一、全面准确了解孩子的需求。除了平时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外,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沟通既能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又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沟通越多,孩子发脾气就越少。二、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不溺爱、不错爱。我们有些家长一贯对孩子百依百顺、大包大揽过度保护,没有任何规则而言,父母稍有不慎,就会迁怒孩子而大发脾气;有些家长习惯于家长制作风,严格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对于孩子的想法从来不屑一顾、横加阻挠,孩子长期被压制,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因此,了解、理解孩子,认同、肯定孩子,赞美、鼓励孩子,让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获得充分的体验,脾气自然就不会那么大了。
张晓霞暖阳心语: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总是会有收获?”说真的,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到底怎样,感觉一切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普通地进行着。经过思考,我觉得我可能从四个方面做着学习的准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启示。
一是闻。从七年前开始真正学习家庭教育,看过很多书,追随过很多老师的理念,听过很多个讲座,读过很多的文章,包括每天看朋友圈中朋友们转载的文章或者自己写的感受。我不敢说哪一方面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更重要,只能说这些方面的学习都是相辅相成的,都对我有很大的助益,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那么多专家老师的理论和理念,明白了那么多教育教学的道理,知道了很多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理念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呈现出来。
所以,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只有多了解、多读、多看,才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精髓性教育之道。
二是思。我个人有个习惯,每次看到专家老师的文章也好、讲座也罢,我可能会反复地听一下、看一下,有的书我曾看过三遍,并且每一遍都感觉会收获很多前一遍看不到的东西,有的讲座我甚至可以听四五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然后,并不是全盘的接收,而是去和女儿的教育进行不断地思考验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践行这些正确的理念时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的可取之处在哪儿?我的不到之处是什么?就这样,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一直感觉,专家教我们的理念我们都应该掰开了、揉碎了,与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变成一种可为我所用的知识和能力,才算是真正的成长和提升。假如我们总是照搬哪位专家老师的理论和方法,我相信只能是有一少部分幸运的人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定不是全部。并且,我也相信,所有专家老师不管写出来、讲出来的理念和方法,他们的初衷也肯定不是让我们死搬硬套,而是希望能像灯塔一样给我们一些引领,至于在行程中我们是不是需要拐个小弯、速度是否变化,都得由我们所经过的水域而定。
进得去、出得来,进去拿到我们适用的东西,出来为我所用,这就是我对于跟随老师学习最大的经验和感受。
三是修。我想这个过程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就是不断地把我们学到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且在运用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再去实践,再去总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很多朋友之所以总是感觉学到的用不上,知道了不会做,是在实践后很少总结,一旦拿老师的理念实践遇挫,就会怀疑这个理念是否正确?然后,放弃这个去搬另一个,就这样,搬来一个失败一个,却从没在失败中总结出真正失败的原因。这个过程看似非常劳碌、非常用功,但却没有实质的效果。其实,我觉得就是少了一份思考,少了一种坚持,少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四是,分享。这一点熟悉我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我在做的过程中,不管是失败的教训还是成功的经验,我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初学时写博客的勤奋,伴随女儿的高中三年,我几乎是天天在写、在总结。有时是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苦恼,有时是收获的喜悦,总之,我坚持了下来。后来,就是利用自己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分享给那些喜欢家庭教育的朋友们,我想,我的分享可能也有很多的朋友曾看到、听到。去年开始,我又以暖阳心语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受。
分享,不但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和学习,并且在期间收获非常多的喜悦和友谊,有那么多的朋友给我留言表达对我所写的这些东西的认可与鼓励,有那么多朋友表达对我的谢意,这无疑会成为我继续成长的力量,让我在这种被接纳、被认可、被鼓励的喜悦中不断前行。所以,我并不觉得我自己为大家做了什么,反而觉得是大家给了我太多、太多。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点,一个人如果总是心存感恩,可能收获的会更多。我一直有这样的感受,我对于我生命中的相遇的每个人、每件事都非常珍惜,对于老师和朋友们给我的那份喜悦与帮助心怀感恩,因此,我觉得这样会比那些总是感觉“我给你钱,你就应该给我东西;我付出了,你就应该怎样对我。。。。。。。”这样心态的人更容易感动和幸福。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去经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大家也可以会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的方式。我分享,我快乐,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来并没有觉得损失什么,更不会因此枯竭,相反,会越来越富有,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收获的远远大于自己的付出。朋友们,如果你也喜欢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吧!
20160902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91《父母不成长对孩子有多伤》(武志红)
●在我国很多地方,好像都有这样一种主流思想——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
●如果我们曾经在缺乏回应的家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了缺乏回应的大环境。带我们做了父母,又将“无回应之地的绝境‘’,给了我们的孩子。
●大人们把“心”关上了,还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活着,并将生命延续下去。但是孩子们的“心”会没有关上,无回天之地的绝境,或许会直接把杀死他们。
【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管祖辈对孩子多好,都意味着孩子遭遇了被抛弃的遭遇,而且心理上仍然有寄宿感。呼唤父母不要将事业凌驾于家庭之上,希望更多的漂流父母回归家庭!】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19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902)/20卷 P237
【从全陪到放手有点难】“陪读”没有错,正确的陪读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陪读”也是为了以后的放手,为了孩子能够独立地去学习,能够把学习当做是自己的责任。父母在陪读的同时,锻炼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李娟读《不输》25卷P54(20160902)
《把孩子当做别人家的孩子欣赏》,女儿已经渐渐长大,对她的爱有增无减,但是可能初心变了,欣赏少了,要求多了。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她闺蜜身上,我可能会和风细雨的讲,发生自己孩子身上,就会大发雷霆。记得有一次,女儿问我,我怎么感觉雯雯(我表妹家孩子)像你亲生的,同样犯错误,你训我,不训她,和我发火,却能和她好好说。
其实真是这样,做父母的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夸别人家孩子,很少主动夸自己的孩子,对别人家孩子也能包容,对自己孩子的错误却不能容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别人家孩子,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她也是一个让别人父母羡慕的孩子。
由于家庭教育的学习,善于接受孩子的批评,不断的改变自己,懂得欣赏和赞美自己的孩子,我和女儿如同朋友。所以有时不妨假想你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对孩子都会有客观的认识。[玫瑰][玫瑰]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孩子情绪失控,是家长惹出来的吗》2016.9.3
李凌云老师在本文中,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呈现,揭示了极端教育方式的种种弊端,如果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事无巨细全部包办代替,有时甚至逼迫孩子就范,“无论孩子怎么争取,都摆脱不了被大人控制,于是孩子心中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既无处发泄,也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泄。所以,打人、暴躁、发脾气,成了孩子发泄愤怒的常态方式。”这样的情形典型且常见,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极易使得孩子的情绪积压、失控。所以说,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制造出来的,决不是危言耸听。
在与家长一起学习时,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帮不了孩子,就不要给孩子添乱。天下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爱之深恨之切,急了就经常帮倒忙。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尊严的独立个体,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孩子有成长的自由,父母不要横加干涉;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殷切的期望,属于家长自己,不要幻想让孩子逐一去实现,如你所愿,要感谢孩子,不如你愿,千万不要责备孩子;孩子的事终就需要孩子独立面对,生活能自理,学习须自主。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你让孩子的情绪失控,那么只有你的改变,才能换取孩子的成长快乐。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