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怕输”的心态不仅仅反映在孩子的身上,我们成人特别是教育者都“怕输”。所以,要让孩子不怕输,家长首先不应该“怕输”。要允许孩子犯错,我们常说孩子不犯错就不会成长。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真的难以放下、不甘放下,总以为孩子是不能输的,输不起的,对待孩子步步小心谨慎,要求孩子事事完美无缺,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却要抢着包揽代替,或者强势威逼孩子,结果一遇到问题就缩手无策,常常情绪失控,老问题解决不了,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家长放平心态很重要,让孩子在经历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思考、学习选择,意志得到磨练,能力得以提升;家长舍得放手很重要,让孩子自己有时间、有机会去跌打爬滚,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或许这是最难的一课,但一定要教给孩子,也教给自己。
20160919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08
读《你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的“高级打工者”吗?》有感1
●案例中的“朋友”辛苦奔波、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拥有了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可是唯独缺少了对孩子心灵上的关注,导致孩子出现了一系列负面的效应。
●可悲的是,“朋友” 不明白“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来自父母的关注和认可,无论物质多么丰盛,孩子的内心依然是荒芜的”。所以,她没有在意“我”的提醒,依旧没有挤出时间陪伴孩子,还是继续不停地用物质补偿……
●正像伊建莉老师说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其实关注孩子的内心,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技巧,你只需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即可。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P44
20160919曾满珍每日读《不输》分享:对为了获取关注和尊严而去攀比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爱他本来的样子,让孩子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多放手让孩子做想做的事,让孩子在不断积累做事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以此帮孩子集聚内心的力量。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不会轻易被外部的关注所左右,更不会执着于外求尊严,自然就很难产生攀比的想法了。总之,孩子攀比并不可怕,只要家长科学应对,攀比就是可防可控的。24卷p180
李娟读《不输》25卷P22
(20160919)
今日读了《缺失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现在都是父亲缺位的年代,无论情感和陪伴,父亲都提供的不多。我的家庭就是这样,生活的原因,老公常年在外面工作,和孩子亲密共处的时间太少,而作为母亲,即使全部的精力用来陪伴孩子,也代替不了父亲的角色。作为母亲的我,有时候也会焦虑,把孩子当做了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会静下心来读书,让自己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不至于我和女儿过度依赖。其实父母都应该思考,到底怎样才是为家庭好、为孩子好。
方柳红20160919《不输》第八卷
很多家长不喜欢犯了错误还进行解释的孩子,以为这是在做无谓的狡辩,所以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有的家长甚至听到孩子解释后就更加生气。这样,孩子的表达愿望受到负强化的作用,以此循环,也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家长要用平和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想法,用缓和的语气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并且明白遇事应通过语音交流的方式解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意愿、需求、心情、看法,用言语解决争执、矛盾、进行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从小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P63
暖阳心语:最近一直在看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昨晚又听了崔老师讲的有关儿童敏感期的话题,不禁有很多的感慨。因为我们的无知、因为我们无意中所犯的错误错过了孩子多少最佳的成长期和教育的机会,给孩子的生命造成了多少的人为障碍。
想起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当她不能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时内心的焦虑和对孩子的失望,总是会责怪孩子太自私了,却没想到孩子正是通过这一敏感期初步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当孩子拿起纸笔画的不亦乐呼时,不断地纠正孩子“线要直、圈儿要圆。。。。。。”,从而把孩子书写和绘画的最佳敏感期错过,让孩子对绘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外甥女小的时候,因为大人先于她把门打开,非要哭闹着要进来的人重新出去,关上门,重新敲门,然后由她打开,才算完事,当我们不知道这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时,就直接给孩子贴上了“这孩子太拧”的标签,等等等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多了。
写这一点感受就是想提醒那些孩子还小的家长一定要去了解和关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让孩子过好自己的敏感期,从而得到最好的成长。
敏感期有的只会持续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如果不加以保护,有时候真的是会稍纵即逝。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完全错过孩子敏感期的父母们,真是非常大的遗憾。但是,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方面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觉得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而是要多看、多听、多学、多了解、多成长,不能在错过孩子敏感期之后,再错过孩子任何成长的关键期。
曾看过一篇文章叫父母的有效期,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一生的,即使我的女儿上大学了我还是觉得一个家庭、父母会一直持续着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生的事情。只是,关键的时期确实是在孩子18岁成人之前,最关键的便是孩子6岁之前。如果我们抱着之前错过的遗憾和悔恨过日子,只会感受到心痛和无助,所以,我们要做的只要看到之前的错误就好,从错误中得到一些教训,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些什么,能弥补的弥补,不能弥补的就轻轻地放下,然后做好当下对孩子的教育和引领就好了。不管我们的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们都要去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要,或者更超前一些看看之后的几年中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以及成长的特点和需要,做好、做足准备,这才是最优秀、最智慧的家长。
很多家长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现在初中、高中了,现在学习是不是晚了?每次,我都会非常轻松地告诉每一个家长:学习永远不会晚,就怕我们只是在这种焦虑中只想不做。我真正起步学习其实也并不早,但我的女儿现在真的非常优秀,我的家庭现在非常幸福。我并不是不看重女儿的成绩,但我更看重女儿积极向上的状态,看重女儿感受幸福的能力,所以,虽然女儿没有进入一流的大学学习,但我对女儿极有信心,我相信,女儿那种积极、阳光的状态一定会让她在任何地方、任何工作中都可以做的非常好;女儿那种内心感受幸福的能力一定会让她一生感受到自己的富足和生活的美好;女儿对人、对事的沉着、冷静、包容、豁达,一定可以让女儿拥有最佳的人际沟通。在我看来,这就已经足够了。一个人能感受到幸福,并不断地积极进取,并能以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到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这就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功。
因此,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所有有疑问的家长朋友们,不用疑惑、不用犹豫,更不用担心,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多大,只要开始学习、改变和成长,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弥补我们之前的错误或疏忽,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喜悦收获。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父爱母爱1”:《舍得爱》
母亲是一位瘦小的农村妇女,却如此舍得。舍得对子女,舍得对亲戚,舍得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舍得花。母亲总是笑嘻嘻,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生气。母亲的厨艺精湛,无论是家乡小菜还是小点,都是那么可口、甜心,有了母亲的家,就有说不出的安逸。母亲常说,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远亲不如近邻;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人这一辈子,谁都可能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一个农村妇女最朴实本真的话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母亲一生平凡如草芥,从未见过大世面,也没有读过书,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不明真相的围观路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要么就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
读着读着,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禁不住热泪盈眶。放下书,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婆婆;想到了我的奶奶、外婆,她们也是最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宏伟壮举,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勤劳节俭,对自己省到不能再省,让人看着心酸。但对我们、对亲戚、对邻居、甚至对素不相识的人,慷慨到不能再慷慨。在她们的身上都有一颗善良的舍得爱人的心。想着想着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扪心自问,为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到底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足矣。用你的善良去感动孩子,感动身边的人,感动全世界!家,是讲爱的地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方柳红20160920《不输》第八卷
学会倾听孩子之一:作出听的姿势。
*一定要放下身段,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身体要稍稍前倾,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你对他要说的话非常感兴趣。
*不要下意识的做一些动作制造“墙壁”。比如有很多人喜欢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用眼睛“听”。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都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P65
李娟读《不输》26卷P16
(20160920)
今日读了《当今的孩子真的幸福吗》,说句实话,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很酸。现在孩子的确吃喝不愁,但却压力太大,来自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无形中缺失了很多童年的快乐。我小时候,虽然没有好的条件,但每天放学都能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的玩,那种发自内心的笑,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少见。就像我五年级的女儿,昨晚完成功课后已经九点半,洗漱过后,睡觉时已经十点。看着孩子睡熟的小脸,我内心感觉孩子真的太累了。可作为妈妈,我从来不敢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现在的教育体制,我只是耐心的陪伴和鼓励,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有些事情我们无力去改变,但是我们要去改变自己、去努力适应。没事的时候一定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支持她,接纳她,无论她什么样子,我们都爱她!
曾满珍20160920每日读《不输》分享:生活中,父母要努力减少老人带孩子的副作用,关键做好以下三点:1.亲近孩子,多创造父母单独带孩子的环境,遇到过分保护孩子的老人,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背着孩子提醒老人,请求老人配合;选老人不在的时候教育孩子,用算后帐的形式教育孩子。2.老年人运动不便,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锻炼,防止孩子动作协调不足等问题。3.孩子将来要进入幼儿园、小学,思维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经常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减少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24卷p182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