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经常吓唬孩子,不乖就要被打针,被警察抓走,或拒之门外,关进小屋子;“妈妈不爱你了,不要你了!”等恐吓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一方面是缺乏自尊和自信,所以,一碰到问题就会恼怒而自乱方寸;另一方面是缺乏耐心和自律,孩子一闹就无计可施。其实,孩子哭闹、不听话,是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没有被理解,幼小的孩子又无能为力,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孩子只能采用偏激的行为,来博得父母的关注,获取存在感和价值感,因此,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合理的。面对孩子合理的行为,父母却要采取不合理行动,你说,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做父母的不去学习,不去改变,不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又怎么能够快乐?怎么能够健康呢?两三岁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心理上自我意识刚刚开启,此时,父母的接纳、肯定和认同,才是孩子的真正需求。爱孩子就要懂孩子,懂孩子才会真爱孩子。
李娟读《不输》25卷p70
(20161011)
《你干嘛把精神垃圾倒给孩子》,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孩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不要放弃希望,也不要抱怨。因为每天看似漫不经心的话,却影响着孩子不知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么面对不如意的状态。我们是否在生活中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怎能不挑剔?
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渴望孩子积极乐观向上。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成长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父母说的每句话,都在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影响着他未来人生的轨迹。
2016.10.11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30
《你每天教孩子热爱生活了吗?》
——对每天发生的平常事多一些感动
●走在街上,看到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不禁感慨:大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真的很美好。
●做饭的时候,请孩子帮忙剥蒜、递油瓶;洗衣服的时候,请孩子帮忙洗袜子、晾手帕;打扫的时候,请孩子帮忙递抹布、擦桌子,一家人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晚上睡觉前,和孩子分享今天的感受和感动:早上看到老爷爷老奶奶牵手漫步的温馨;上班时同事帮忙添加了热茶;请上司签发文件时得到真诚的肯定;下班途中遇到80多岁的幼儿园的老师依然精神矍铄……
【用心地生活,珍惜生命中的一切,你的这种生活态度,一定能够感染孩子!】
节选自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62
何瑛读不输26卷“家教误区”主题6《为什么这些“好孩子”出了“厌学”问题》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钱树云,在解析为什么“好孩子”出了“厌学”问题时,认为是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感;忽略了孩子人格的成长和品行的培养,忽略了教给孩子“爱”,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我。所以,好孩子厌学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的不学习、不成长、不改变,在于父母不能全然接纳和无条件爱孩子。他告诉我们,育儿育己,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把自己变得更好;给一个人最好的爱,就是如他所思,而非我所想。
是啊,我们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不正是这样吗?“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你不要多管,不要多想。”言下之意,孩子除了文化学习,不需要做其他事情,也不可以想其他事情。小学期间,家长还能压制住孩子,到了初中以上,孩子就不再那么好控制了,竞争也愈发激烈,孩子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孩子努力却不见效,一次次的努力始终不能如意,便开始怀疑自己,变得焦虑不安,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因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选择逃避。此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仍然只有成绩和分数,试图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孩子学习,而不是去疗愈孩子的心理印痕,满足孩子对于“爱”的渴望,那么,下再大的功夫也是白费,甚至更加伤害孩子。孩子厌学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怎么对待问题才是真正问题;只有父母的学习、成长和改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