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天爱《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 54页——读懂孩子说谎的“怪招” ——1.说谎是认知发展中的小插曲;“小孩子们为什么也会说谎,又没有人教他 她说谎,她 他怎么就学会说谎了呢?”很多父母经常会不解地叹气。孩子说谎的原因各种各样,在他 她成长的不同阶段,说谎背后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了解一下儿童说谎与认知发展的联系。(1)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才会说谎;爸爸给3岁的孩子看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上没有标签,另一个盒子上贴着写有“创可贴”的标签。爸爸问孩子:“如果你需要创可贴,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孩子说:“当然是贴着标签的盒子。”当孩子打开两个盒子,哦!原来创可贴放在没有标签的盒子里。然后,爸爸又问:“若你的朋友需要创可贴,你觉得他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呢?”3岁前的孩子,常按自己看到的事实回答,所以往往会说:“我的朋友会到没有标签的盒子里去找。”而3岁及以上的孩子会说:“我的朋友会到有标签的盒子里去找。”因为她 他知道,她 他打开盒子后,才知道创可贴在没有标签的盒子里。别人没有看过,就不会知道,这时,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所以仍然会到有标签的盒子里去找。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到别人的想法、相信的事情和自己的不一样,并且明白每个人知道的信息会影响各自的想法。当孩子编造谎言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这种认知。(2)相反,认知发展却不能用说不说谎来衡量——虽然儿童说谎,表明认知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认识发展,却不能用说不说谎来衡量。有的父母说,孩子3岁了,没有说过谎,是不是孩子的认知发展慢啊?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孩子理解“别人相信的事情,有可能和我的不一样。”即使没有说谎行为,也表明她 他认知发展的进步。具备了说谎的条件,但是通过父母的教育,很多孩子选择不以说谎的方式解决问题。说谎就像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的小插曲,这个插曲会出现几次?为什么会出现?是不是可以避免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孩子各年龄阶段的人说谎含义,进一步理解。2.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说谎的原因也不同——(1)3到4岁的孩子;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意识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但是同时他们的认知发展还有局限,而且孩子情绪的发展比逻辑思维发展的早。情绪对孩子的言行影响很大,她们 他们经常在情绪的驱使下,对事情作出反应,有时还会把自己的想象加工到现实中去。这些“说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像父母想象的那样“故意和父母作对。” 例如:妈妈问:“吃饭前,你是不是吃巧克力了?”孩子为了避免体验某些情绪,就说:“我没吃。”因为父母告诉过他 她,饭前不能吃巧克力。孩子在饭前吃了巧克力会有内疚感,也害怕因此被父母批评。内疚、被批评都不是愉快的体验,所以他 她说没有,尽管很容易被父母看穿。(2)5到8岁的孩子——能够理解行为带来的后果,以及哪些行为会让父母不高兴。她们 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自我意识情绪<如内疚、自豪、尴尬)会影响行为。让他们做错事时,也知道内疚。这时,孩子选择说谎,其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或者逃避惩罚。父母需要指出说谎不是一个好方式,教他们 她们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孩子说:“今天没有阅读作业。”我们可以直接指出:“老师说每天都有二十分钟的阅读作业,今天也有。若今天不做,明天就需要花时间补。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我们无需指责她 他说谎,而是明确表示:我知道你有作业,最好今天就做完,若有困难,我可以提供帮助。
(3)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她们 他们的逻辑思维大大提高,说谎能力也随之提高了,知道怎么说谎说得圆,同时也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善意的谎言,她们 他们说谎的原因,可能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而改变。他们说谎,可能是避免做自己不爱做的事,也可能为了安慰别人而说谎。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他们可能会说一些同伴喜欢的事情,尽管他们没有做过。——例如: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去过露营,孩子可能会说:“这个暑假我也跟我爸去露营了。”他 她不说实话,可能仅仅是避免尴尬,或者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不要不分清分皂白,就指责孩子,最好先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说谎,才能帮助她 他。祝福大家!!!
邓天爱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63页——引导女儿正确处理朋友关系;案例1——最近,女儿常带小兰回家。但是,经过观察,我对小兰生出诸多不满。小兰总是不停的说话,喜欢吃零食,喜欢东摸西看,受其影响,女儿很难专心学习。小兰喜欢炫耀,说她家房子漂亮,爸爸有本事,她的衣服玩具昂贵,常让女儿羡慕不已。——妈妈引导;既然是女儿的朋友,我也爱屋及乌。为了取得女儿的信任,我设法多了解小兰的情况。谈起小兰,女儿兴致很高,事无巨细,说给我听,有趣的地方,她还笑得前仰后合。她说,小兰能把老师气得发抖,而我说:“嗯,这孩子挺勇敢,敢于挑战权威,但是,不尊重老师不好,你说呢?”女儿同意:“嗯,她是过分。”她说,小兰考试抄袭,而我说:“抄袭不好,那是欺骗自己,但是说明小兰视力好,那么远的距离,都能看到。”女儿被我这番话逗笑了并说:“嗯,抄袭肯定不好!”虽然小兰劣迹很多,但是我总从中找出优点,并分析不对的地方,因为有批评有赞美,女儿没有觉得我对她的朋友不敬,反而把我的观点全盘接受了。——案例2——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我的追问下,她无精打采地说:“明天月考,小兰让我把卷子做完,递给她,她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她把空空卷递给我,我再做一次。”“如果不答应,怕小兰不高兴;如果答应,又担心时间不够,所以你很为难是不是?”我说出女儿的担忧。女儿点头,并向我求助。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我问她:“小兰的提议不对是不是?”女儿点头。——妈妈引导;我说:“友谊是什么?就是彼此吸收正能量,共同提升,如果不能让你有所提升,那不是友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引导对方,帮她改掉缺点;二是干脆放弃。”女儿听完,沉默了很久,再次抬头时,她的目光多了一份坚定:“妈妈,我知道怎么答复了?”第二天,女儿拒绝了小兰的提议。小兰感到意外,对女儿也颇有怨言。放学后,也不肯和女儿同行了。回家后,女儿给小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特意跑到邮局,寄给小兰。女儿的举动,终于让两个孩子冰释前嫌。又是一天,女儿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我多了一个新朋友,她不但学习好,还很热心。”这是高兴的事儿,我点头的同时,不忘提醒她:“有了新朋友,不要忘了老朋友。”女儿搂着我的脖子说:“放心吧,小兰虽然有缺点,但是也有很多优点,我会学习她的优点,帮助她改正缺点。”祝福大家!!!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专家论坛5”《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对“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崇尚竞争的习惯,提出建议认为:让孩子过早参与竞争,容易分散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竞争带给孩子的焦虑,会消耗孩子的精力,使得孩子的内心变得羸弱;让孩子过早参与竞争,容易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会比和争,只会防范,竞争的挫败感更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和对他人的敌视;让孩子过早参与竞争,容易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因为争强好胜,孩子过早停止了作为自然人的发育,在生活的各类选项中,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让孩子过早参与竞争,容易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孩子长久的、超过承受力的竞争压力,让孩子的情绪上不断积累毒素,影响孩子的做事效率和品质,继而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所以,告诫广大家长,与其着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因为,每一个好的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孩子的一种竞争力。反观当今的教育,竞争无处不在。且不说“中考”、“高考”,在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小考天天有,中考三六九,什么周周练,什么月月考,对孩子进行巩固练习本无可厚非,但是,每一次考试都必排名次,名次上了叫进步,名次下了是退步,排名靠前的叫好学生,排名居后的是差生。使得很多学生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好学生”为保住好名次一刻都不敢懈怠;“差生”则会很难过,既无脸面对父母,也不敢抬头面对老师,每天都是抖抖索索,毫无自尊可言;最难受的是那些“或上或下”的孩子,一会儿被抬到天,一会儿被贬到地,连自己是谁都快要搞不清了,轻则内心混乱,重则道德受损。无休止的竞争,让孩子惶惶不可终日,许多失去了存在感和价值感,如果,这时再遇上焦虑且强势的父母,那么,孩子的日子就惨不忍睹。虽然,现在离中考和高考还有一段日子,但是家有考生的家庭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不少家长急切向我求助:孩子排名垫底怎么办?孩子排名不稳定怎么办?孩子要弃考怎么办?孩子开始不服管了怎么办?等等,一时让我应接不暇。在此,我一并引用亚当·斯密说过的一句话交由大家思考:人生中的不幸和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过度高估各种处境的差别。贪心是高估了平穷与富裕的差别,野心是高估了私人职位和公共职位的差别,虚荣心是高估了默默无闻与声名远扬的差别……然而,孩子还是孩子,还是你的孩子。
郭俊红读《不输》分享D141
《德,决定命运;善,改变人生(3)》26卷p244
不知而说,是不聪明。
知而不说,是不忠实。
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虐切勿中人心病。
郭俊红读《不输》分享D142
《德,决定命运;善,改变人生(4)》26卷p247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
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修养,有了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出言不慎,驷马难追。(完)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警示篇2”《儿子说:再吵我就打爆你的头》:
儿子的暴躁事出有因:临近考试;妈妈引发的噪音。今天学习感悟,先和大家说说家有考生有关的话题:考试焦虑。它主要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在考试之前,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这是面临高考或中考的学生中普遍而突出的现象。孩子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出现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等,也常常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譬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等。如果焦虑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影响身心健康。 出现考试焦虑是孩子对考试具有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 ”字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考试成绩。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并波及身心健康。所以,临近中考、高考的孩子出现考试焦虑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家长必须应予关注。第一、不能过于放任孩子,自己也不能过于冷漠,不要事不关己漠不关心,虽然,中、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但是,毕竟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安宁的学习环境,要为孩子创建温馨的生活氛围,备考期间家里尽量减少聚会活动,更不要在家里太过喧闹。第二、也不要过度控制孩子,父母更不能过度焦虑,否则也会令孩子烦恼,甚至可以说父母过度控制孩子比冷漠更为可怕,临考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心里压力更大,如果家再给孩子增加许多额外的压力,也许真把孩子给压垮了,在生活上我们应该为孩子做好必要的保证,心理上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宽慰,鼓励孩子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劳逸结合,让孩子能够更专心、更自信、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考验。所以,家有考生父母更加要注意与孩子之间保持健康平衡的互动,让孩子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越临近考试,孩子的考试焦虑会越严重,只要家长放平心态,从容应对,孩子一定会越战越勇。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