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家长“打骂孩子”的根本原因和目标指向,不在于孩子的行为表现,也不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防卫过度反应”、“情绪不当宣泄”和“印痕模式重复”,与教育孩子毫无干系,更谈不上真爱孩子。所以,打骂过后就会觉得后悔。同样,唠叨、责备和训斥也不是为了“爱”孩子或帮助孩子,只是家长欲望的自我满足罢了,其危害性自然无须赘述。因此,家庭教育的学习与研究,不是探究对付孩子的办法,而是家长通过反思与反省,不断提升父母的自我人格修养,是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经典案例3”《深度解答2: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打骂孩子似乎是一种常态的管教模式,孩子“怕你”,你就会觉得自己很有威严,孩子“听话”,就觉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持这样观念的家长还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如何雕琢、如何培养应该任由自己发挥创造。所以,就此按照自己的经验和套路去教化孩子,当发现惯用的手段“失灵或失效”的时候,就变本加厉,结果家庭环境日趋恶化,亲子关系疏离甚至对抗,眼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却越来越“不如你所愿”,于是更焦急、更恼怒,然而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一筹莫展。那么,究竟有没有好的方法去修复日益恶化的家庭关系呢?深度解答给出的建议,可以帮你顺利走出困境。
正确理解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从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心理学意义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抚养、管教及培育的关系。“抚养”,能让孩子生存并且顺利发展;“管教”,是协助子女学习生存规则、生活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成长为健全的个人。“培育”,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及社会活动经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信心。
理解亲子关系的发展。从孩子出生到成年,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亲子关系也随之变化。婴儿幼小时,很依赖父母的抚养,不但要父母喂养、照顾、保护,在心理上也很依赖父母。婴儿由父母那儿获得安全感及信赖感,而父母经由婴儿获得身为父母的幸福与满足感。子女幼儿时,父母除了继续抚养之外,还要开始给予适当的管教,让幼儿学习生活上所需的基本知识及为人的是非准则,让幼儿逐渐获得管理与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动的能力。幼儿学习自律,父母因此而感到喜悦并有轻松感。儿童阶段,父母要鼓励儿童与外界接触,从生活中学习。父母要鼓励儿童向父母表达他们的意见,参与家庭的讨论,能以家庭一分子的身份发挥作用。青少年阶段,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弱,关系疏淡,与父母以平横的关系相处。总之,亲子关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发展而动态性地发展与变化的。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传统观念要求子女绝对地顺从父母,不能轻易地表示后辈的意见,保持严格且单方向的纵关系,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以父母为重。现代理念则鼓励子女与父母民主相处,让子女在父母面前能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向于亲子“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态度。适应困难是最常见的亲子关系发展障碍,亲子关系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特殊或过分的期待,最为突出的是父母将自己一生无法得到和满足的愿望转移到子女身上,要求他们来完成,使子女难以接受。因此,父母的自我改变是修复亲子关系最佳的途径,放弃绝对权威,放弃从众心理,避免过激行为,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共同成长。
方柳红20161119《不输》二十五卷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态度 有调查显示,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依次是:成绩差、班级排名下降;表现不佳、老师叫家长来校;对学习失去兴趣等。面对困难时,约42%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冷静和自己一起解决”,不要因此限制其他活动;约23%的孩子表示:“虽然我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也请对我的付出和进步给予肯定。” 对于孩子,成长就是充满困惑和压力的过程。孩子遇到困难,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他们很重要。专家说:“其实,很多教育道理家长都懂,但做起来就比较难,主要是没有耐心。” 在教育问题上,父母们首先要端正好态度,才能引导好孩子。也许孩子们在大人眼中有很多不足,甚至想法比较幼稚,但是大人一定要学会等待,放下成人的标尺,等待孩子成长。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小孩,家长也没有必要把孩子塑造得无可挑剔。P16 |
20161119许阳每日读《不输》26卷: 最难的一课我们却没有教给孩子
现在做父母的,都在教育孩子如何考第一,如何过关斩将在考试中胜出,可是,我们有没有告诉过孩子,万一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心仪的专业该怎么办?如何重新发现人生的方向?来听听郭瑞祥教授给我们的阐述: 1.“怕输” 心态导致追求最优 2.“怕输” 心态造成保守的选择 3.“怕输” 文化造成保守心态 4.最难的一课我们没有教给学生 想赢怕输很正常,但是如何教给孩子从失败和失利中找到原因,吸取教训,自己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当有一天失败突然来临时,竟手足无措。我们需要做的是鼓起勇气,在下一次重新出发的时候作为借鉴,少走的弯路。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失利中学会自我成长。卸下包袱,勇敢面对失败,抬起头,明天依然是一片艳阳天。
20161120许阳每日读《不输》26卷: 舍得爱
一个普通再普通不过的母亲用她清平的一声生,舍得爱她的四个孩子、舍得爱她孩子的左邻右舍、舍得爱她孩子的同事,当别人有困难时,哪怕和自己的孩子不是特别熟到的朋友孩子生病,她依然让自己的孩子慷慨解囊帮助别人。就像她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困难,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
可是,当下做父母的我们,舍得爱您自己的孩子吗?回答当然是,但是确实有条件的,只有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听爸妈的话...,此时的孩子父母才会像孩子示意赞许的目光,您真棒,是爸妈的宝贝。舍得爱孩子是有条件的,当没有满足或到达父母所谓的要求是,难道就不是您的宝贝?这样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吗?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舍不得爱,又怎么奢望去爱别人和社会呢?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经典案例4”《深度解答3: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在近一期学习分享活动中,家长们一起研读了“孩子叛逆”专题,就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的“叛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方法。行将结束时,一位始终没有发言的妈妈,留下来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今年上初二,从小到现在从未出现过“叛逆”,不知道是不是正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叛逆”?我仔细询问了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以及家庭的情况,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从事电气专业设计,工作生活很有规律,夫妻关系和睦,双方没有不良的嗜好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孩子的关系也很好,上班日回家晚饭后各做各的事,基本不玩游戏、很少看电视,孩子也是做他自己的事,相互之间很少干扰,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好,各方面的品行都十分满意,周末还经常带孩子外出活动。前一段时间,因为没有答应儿子提出要换一台性能更好的手机的要求,好像最近儿子的话比以前少了许多,隐隐感觉孩子有点儿不满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很快,也确实有几个“高速成长”的阶段,比如,2~3岁时,独立个性开始萌发;7~8岁时,独立个性逐渐树立;青春期,独立个性日趋成熟。在这些时间段,相对其它时期的发展速度更快,表现强度更显著。然而,只要家庭氛围温馨,亲子关系和谐,就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出现激烈的“叛逆”反应,也就是说很多孩子没有“叛逆期”。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大可不必过度担忧。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和不如意,孩子也一样,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我们应在接纳的前提下,给与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以及选择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也许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如果孩子真的出现“叛逆”也不可怕,不妨不要太在意父母的“权威感”,不妨放弃父母过度的“控制权”,孩子的“叛逆”现象也许就自然消失了。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何瑛老师(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经典案例5”《给予尊重他就会神速改变》:
阅读本篇案例时,不知为什么心情特别沉重,很难受,读不下去。始终定格在:“我的火气‘噌’地一下冒起,捡起橘子狠狠地向儿子砸了回去,儿子瞬间呆住,不知所措地看着满面怒容的我,泪如雨下。”眼前似乎不断地回放着这位父亲几个动作,从“冒火”到“满脸怒容”再到“狠狠地砸向儿子”,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令人咋舌。忽然联想到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也曾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女。如果“砸”向孩子的不是橘子,而是木棍、砖头、抑或是愤怒的拳头、利器......真不敢往下想。对孩子是何等的伤害!且不说孩子身体可能遭受的损害,或许可以治愈,而孩子心灵上的创伤,疗愈则需要很久很久,乃至一辈子都不能痊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是上苍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对孩子,父母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悉心呵护百般真爱。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生命、担负自己的责任。既然父母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带到你的家里,你就要保障孩子生存的权利,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任何有害于孩子生存的所有举动都必须杜绝。打骂孩子等暴力行为就是对生命的亵渎。第二,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放下自己的“威严”。我们很多家长的意识中,父母的地位高于孩子,孩子必须无条件“孝顺”、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的安排,孩子是自己所生,可以任由父母处置,觉得自己的权威不容动摇,神圣不可轻犯,哪怕是家长错了,也无需向孩子致歉,不平等的亲子关系,往往使得孩子的人格因为家长的“威严”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第三,要接纳孩子的一切、管住自己的脾气。世界不完美,父母也不完美,孩子一定不可能完美,所以,父母既要有意识接受、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更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我的孩子。面对孩子,你必须控住情绪管住脾气。第四,了解孩子的个性、遵循成长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依序一般规律,父母必须努力发现并准确把握,而每一个孩子又各不相同,父母必须读懂自己孩子的个性,并给与特别的关怀。其实,孩子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如果你觉得有问题,那么根源就在你的身上。解决孩子的问题不难,关键在于家长的改变。
前天、昨天,和家长一起读不输,分享感悟,面对和孩子的冲突,一改以往的讲道理,训斥,打骂,接过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积极暂停,更孩子情绪过后;告知孩子妈妈生气了,妈妈需要在小房间10分钟冷处理,不要来打扰,等等,情绪控制了,事情解决了,亲子关系更好了。原来今天教育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学习改变命运!
20161121许阳每日读《不输》26卷: 我愿意做你的腿陪你走下去
山西太原科技大学大一新生班有一位高位截瘫的同学叫连超,3岁的一次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腿,15年来是父亲把他从幼儿园背到大学,父亲成了孩子的双腿,这一背就是15年。虽然经历苦难、却始终乐观的连超表示:父母不仅给了他生命,更教会了他什么是坚强和坚持。他决心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父母是什么?是孩子前行的指路人;是孩子生活的良师益友;是当孩子有困难或解决不了第一个会想到的人;是当孩子遇到委屈想和您倾诉的人;是在外面累了您宽厚肩膀可以依靠的人。孩子的要求不多,更多的是希望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慢慢陪着他们长大,他们陪着我们渐渐变老,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2016.11.21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68
《不沉迷网游之招:从网络版到现实版》
案例中高二男孩,对网络游戏有很强自制力,始于他的妈妈对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的了解和接纳,请看她的经验分享:
● 寻找替代品:选择有生命力、耐用且可以组装变化的玩具,如乐高系列积木、各种棋类、各种恐龙玩具等替代品,丰富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保持较为长久的关注。
●时间管理:5岁时让孩子玩简单有趣的单机游戏,如“采蘑菇”“猪小弟”等,并设置30分钟时限。父母全程参与时间管理:根据执行情况,适当减少或者增加时间。
●转移:购买3D《丁丁历险记》《红警》,用正版单机游戏代替网络游戏;购买大富翁系列纸牌游戏、三国杀系列桌牌游戏,用书面的现实游戏替代联机的网络游戏。既避免沉溺网络游戏,又融洽了亲子关系。
摘自26卷《不输》P244
秀香读《不输》60天之第二十七天。《不输》26卷52页文章:确认优点是家长必须做的规定动作[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确认,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优秀的品质镌刻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作为父母我们没有正面的确认孩子,而是经常说:就知道玩耍、有什么用,手机游戏不能当饭吃,不好好学习将来不知道你干什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们的唠叨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刺伤心情刺伤动力深深地影响了亲子关系。我们没有从表象下面,看到孩子的真实内心生活。比如:孩子贪玩,影响了学习。其实,贪玩是表象。真实的原因是:学习课程使他感动痛苦。痛苦一是早期教育没有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愉悦。二是家长的强迫,让孩子产生厌烦小龙人,对学习感动痛苦。我们不妨在生活中简单的事情里让孩子去获得自尊自信和责任,然后慢慢转移到他需要的方面。这个需要我们睁开慧眼发现孩子的亮点,把这个亮点放大,并借助这个亮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责任心。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不会落后于人。使用我们确认孩子优点是我们教育的规定动作。生活中我们不妨试试,确认放大优点。祝福大家,家庭幸福安康。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王艳 读《不输》60天之第14天,26卷p42,<“深度陪伴”可治愈孩子的问题>回想一下,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有时候问我们问题,我们是不是都在忙着自己手头的工作而充耳不闻,甚至觉得孩子不懂事,以大人的思维来评判孩子,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仍然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却不知道是我们的陪伴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总是用物质来满足孩子,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慢慢孩子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而有时候我们虽然和孩子在一起,却忙着刷微信和朋友互动,冷落了孩子,形成了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深度的陪伴包括互动,尊重,对话,理解,通过心灵的陪伴使孩子学会爱和信任,这将在他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丽梅 读巜不输》26卷12页巜只要发火,你就输了》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者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非但没有教育功能,而且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