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句顺口溜:勤快妈妈懒惰女儿,懒惰妈妈勤快女儿。说的是如果妈妈太能干,孩子往往比较慵懒,反之,孩子就比较能干。其实这里反映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教育后果,孩子的教养也不同。比如“勤”、“快”的妈妈,什么事情都愿意做、都要抢着做、而且都可以做得很好。这样的妈妈心里总是想着,不让孩子受苦或者少受累,以勤快来表达对家人和孩子的爱,所以再苦再累也不会有半句怨言,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孩子就会觉得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就不会珍惜更不懂感恩,所以这样的妈妈经常是“吃力不讨好”,当然,父母不仅仅是为求回报而去爱孩子。可是这样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习惯上把它叫做“溺爱”。可见,妈妈太勤快、太能干,反而会妨碍孩子的成长。表面上,能干的妈妈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无条件的付出,表达对孩子的爱。而骨子里,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无私、博爱和伟大,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客观上,是控制、包揽孩子的成长。反而“懒惰”的妈妈能够养出勤快、能干的孩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家庭教育,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很多父母发现,方法越多效果越差,管得越紧孩子越不听话,越爱孩子自己越焦虑。似乎自己的付出全错了,那是因为没有搞明白,父母为什么要爱孩子,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其实,父母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有动力离开父母;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走自己的路。目标明确智慧自然来:妈妈少一点控制,孩子就多一点自由;妈妈有多少信任,孩子就能担多大责任;妈妈常说“没事”,孩子就勇敢“做事”;妈妈常说“别怕”,孩子就会“胆大”。可见,父母爱孩子,就是信任、尊重、允许、包容、鼓励孩子;教育孩子,就是父母身先士卒、榜样示范,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包揽或者干扰孩子的成长。妈妈能干,如果抢了孩子的事,那就是聪明人干了傻事。你说是不是?
20170604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帮孩子指出另一条路》
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我们最常恼火的是,孩子不听话,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蹲下去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他为什么这么着谜,真正理解了他内心的感受,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同时大人还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引人入罪,若不让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准他吃。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要的行为,取代你不要的行为。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经有一条A到B的路。如果你不让他走这条路,你就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了,便看不见了。
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171
20170604安晓琴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沉默也是沟通的秘诀》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说“沉默蕴涵着一种艺术,沉默也蕴涵着雄辩。”因此,家长教育孩子时,也要学会巧用沉默。
1、沉默用于暗示。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就应该做到,在沉默中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暗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自觉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
2、沉默以求慑服。
父母若发现孩子犯较严重的错误,而又弄不清楚真实情况的时候,为使孩子不隐瞒过错,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可以做沉默不语状,让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感到震惊和压力,自觉把问题讲清楚。这样父母可以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3、沉默体现威严。
父母若发现孩子语言轻狂放肆、行为不够检点时,可以采取沉默的态度,使自己显得和谐而稳重、慈祥而威严。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于是会自觉地收敛起不良行为。
4、沉默代替批评。
父母在批评和劝诫孩子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当众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这种批评方式和态度,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因此,有时候用沉默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反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5、沉默表示和缓。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或交谈时,适当使用短暂的沉默,可以使自己有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孩子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当孩子与伙伴发生纠纷,父母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适当使用沉默,进行“冷处理”以缓和气氛,使孩子冷静和理智一些,从而接受父母的教育。
温馨提醒
当然,沉默的时机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出现在谈话的开始、中间、也可以出现在谈话的最后时刻。
总的原则就是“避其锋芒”,观察对方,让对方说够了,也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倾听和思考,给对方制造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让自己保持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
当然,凡事要有度,若是沉默时间过长,让双方都觉得有些尴尬了,则要赶快找一些话题,打破僵局。
适当保持沉默,有时比激情的演说更具有威慑力,沉默后的发言更容易得到别人的重视。说到和孩子的沟通,期望你不仅能想到语言和手势,沉默也是沟通的秘诀。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心理健康1”《世界再危险,也不要让孩子早知道》:
本文作者斯坦曼先生,就安全教育中,父母常犯的错误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就此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他指出,世界是不完美的,充斥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但是,不要太早(孩子很小)让孩子知道。在每一个孩子降世时,都为世界是完美无瑕的,周围都是好人,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饱满的,但此时的父母却不是这样,生活中的成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丰富的人生阅历常常告诫自己,世界上的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此,许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世界不完美甚至是险恶危机四伏。譬如:“一个人在外乱跑,会被坏人拐走!”“乱穿马路,会被车子撞死!”“乱吃东西,小虫子把肚子咬烂!”等等,让孩子从小就认为,处处都没有生命安全保障,常常惶恐不安。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处于恐惧情绪状态中的时候,思维反应迟钝、行为动作木讷,遇到应急完全失去处置能力。这就是恐吓产生的负面作用,恐惧使人丧失能力。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把人给吓傻了!”就是这个道理。世界是不完美的,存在“险恶”,在孩子有能力了解之前,谈论“险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会让孩子生活在担心之中,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现实中威胁人身安全事件确实频频发生,比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食品中毒、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等,常见于各类媒体,这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现象。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重视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因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孩子“看得会”、“听得懂”慢慢地去理解世界的不完美,这就需要父母首先学会接纳。教会孩子管理恐惧情绪,克服恐惧感。告诉孩子,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让孩子知道绝大多数是好人,是值得信赖的;但是也确实有坏人,还有一些是大坏蛋。因此,父母对孩子谈论残酷事件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我们的目的,在于加强孩子的安全感,而不是破坏。要给孩子传达人类恒久的信心,让孩子对绝大部分的人抱持这种态度。这样更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实际的安全感,并且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世界,不至于走极端,造成心理扭曲。总之,对孩子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绝不可恐吓孩子。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心理健康1”《世界再危险,也不要让孩子早知道》:
本文作者斯坦曼先生,就安全教育中,父母常犯的错误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就此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他指出,世界是不完美的,充斥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但是,不要太早(孩子很小)让孩子知道。在每一个孩子降世时,都为世界是完美无瑕的,周围都是好人,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饱满的,但此时的父母却不是这样,生活中的成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丰富的人生阅历常常告诫自己,世界上的危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此,许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世界不完美甚至是险恶危机四伏。譬如:“一个人在外乱跑,会被坏人拐走!”“乱穿马路,会被车子撞死!”“乱吃东西,小虫子把肚子咬烂!”等等,让孩子从小就认为,处处都没有生命安全保障,常常惶恐不安。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处于恐惧情绪状态中的时候,思维反应迟钝、行为动作木讷,遇到应急完全失去处置能力。这就是恐吓产生的负面作用,恐惧使人丧失能力。平时生活中所说的“把人给吓傻了!”就是这个道理。世界是不完美的,存在“险恶”,在孩子有能力了解之前,谈论“险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会让孩子生活在担心之中,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现实中威胁人身安全事件确实频频发生,比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食品中毒、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等,常见于各类媒体,这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现象。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重视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因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孩子“看得会”、“听得懂”慢慢地去理解世界的不完美,这就需要父母首先学会接纳。教会孩子管理恐惧情绪,克服恐惧感。告诉孩子,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让孩子知道绝大多数是好人,是值得信赖的;但是也确实有坏人,还有一些是大坏蛋。因此,父母对孩子谈论残酷事件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我们的目的,在于加强孩子的安全感,而不是破坏。要给孩子传达人类恒久的信心,让孩子对绝大部分的人抱持这种态度。这样更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实际的安全感,并且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世界,不至于走极端,造成心理扭曲。总之,对孩子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绝不可恐吓孩子。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理健康2”《谁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谁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都非常清楚,一定是自己管理。那么我又为什么常常没有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遇到“孩子不听话”、“伴侣不如意义”时,总是被失控的情绪搅得鸡犬不宁,让最亲近的人难堪受伤害,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一次又一次受冲击。我爱孩子,我爱家人,可是为什么他们却得不到被“爱”的感受呢?本文作者为我们从四个方面作了分析:1、情绪是怎么失控的,那是因为我们自己被情绪控制而在失去了理智,此时,我们只看到了对方“不好的行为”,而且会无穷尽的放大,结果既看不到真实的对方,也看不到真实的自己。2、情绪的源头在哪里,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无端的想象,比如“他不理解我是他不再爱我了;孩子不听话是故意跟我作对”,这些想象出来的“事实”给大脑发了指令,情绪就跑出来了。3、怎样让自己积极暂停,先管住自己的嘴,再移开自己的视线,走到让自己感觉更好的地方,让自己“冷却”、平静下来,强迫告诉自己“爱人这么爱我、孩子这么乖”,当以前那些温馨场景再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火气全消了”。4、表达你需要他们这样做,如果你希望对方怎样做,其实只要“平和”地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不是隐忍、当然更不是“爆炸”,而是清楚而具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就行了,即使你确实很生气、很愤怒,你把“生气、愤怒”的感受温和地直接告诉对方,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原文详见《不输》27卷152页)请记住:谁的情绪谁负责,没人能够帮得上忙!所以,不要指望爱人或者孩子对的你情绪负责任,也不要试图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咎于他人。相反,如果自己没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伤害的不仅仅是家人和孩子还有你自己。亲子关系也好,夫妻关系也好,其他家庭关系也罢,有时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一旦情绪没管理好,一切都可能变得一团糟,以至于不可收拾。“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教育孩子那点事,难不难?烦不烦?冤不冤?有时还真有点。问题在哪里?怎么办?其实,好心态、好态度,足矣!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