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渗透 (转)
17年前 [04-12 15:01 周四]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还要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人家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不像人家精英们身上到处都是出类拔萃的品质,我们自己就这么平庸,我们怎么能让孩子出众呢?
这些父母在阐述自己的理由的时候十分坦诚而且看起来“有理有据”,对于家庭教育的不力一副无奈而又无辜的神情。然而,每次我只要反问一句,他们就会变得哑口无言,我问他们:那么,为什么高知家庭或者精英家庭的孩子也会十分糟糕呢?
自知之明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但是盲目的否定自己就是智慧的反面。我们知道,贫困山区文盲父母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事情屡见不鲜,出生在平凡家庭的伟人也比比皆是,事实上,无论是在我们身边,还是对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成功的人都出生在平凡家庭,这当然不能说明每个普通家庭孩子都必然有出息,但是足以证明平凡的家庭也有希望。然而,糟糕的是许多父母对即使有希望的事已经没有信心了,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平庸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平庸。
与之相反,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父母过于自信。他们要么认为教育孩子很简单,就像生孩子一样是一件人人都会的事情,要么由于自己在某方面比较成功(比如说高知、企业老板、单位领导等)而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会教育孩子。前一种情况很显然是一种无知,而后一种情况是一种盲目。无知必然愚昧,而盲目自信则会导致专断和压制。
无论是父母因为知识上的不足和个人的平凡而缺乏自信,还是出于某种原因而过于自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本质的曲解。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成功经验的借鉴,也不是对孩子提供的具体帮助,那么,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渗透。
需要声明的是,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父母影响孩子,孩子也对父母有一定的影响,我主要从家长的角度进行讨论。
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渗透。这里的人格不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个人品质或者名誉,而是指这个人所思、所言和所行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我们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到的他的父母的影子,就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结果。父母可以给孩子物质上的抚养,也可以给孩子各方面的帮助,但这都不是家庭本质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给孩子以帮助。家庭教育本质的意义在于,当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无意中被孩子效仿,在于你与人交往的原则被孩子借鉴,在于你们的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给孩子的感受,在于你是否对孩子的错误给以及时而严格的纠正,对于孩子的自由是否过于压制……。
所以,不是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教育好孩子,也不是只有精英的孩子才能成材。
要你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无论你的知识水平、人生际遇、家庭条件如何,你都可以取得成功。因为,只要你有五分钟与孩子相处,你就能让孩子感到你对孩子的爱和接纳;只要你能和孩子吃一次晚饭,那么你就可以告诉孩子吃饭的礼仪;只要你能向孩子许诺一次,你就能让孩子学会守信;只要你能与孩子相处一周,你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如何做人的。只要你能把握家庭教育的本质,能为了孩子不断完善自己,到处都是教育的机会,到处都是孩子的希望,所有这一切都是家庭教育本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