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洋洋8岁那年,我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内疚却又坚决地告诉我,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在经历过几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最终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提出暂时不把离婚的事告诉她,他悄悄地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告诉女儿爸爸要出差,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曾经共有的家。
这次“出差”一直延续了两个月。洋洋好像隐隐约约地看出了什么。她总是乖巧地问我,爸爸怎么不往家里打电话呀?当他真的打进电话时,洋洋急切地说,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呀?女儿稚嫩的童音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而他也不断地打电话到我的单位,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来看女儿。万般无奈,我只好同意他“出差”归来。
看到爸爸回家,女儿高兴极了。她兴高采烈地嘱咐我多做点爸爸爱吃的菜。那天晚上,我和他都很不自在。为了不让女儿看出异常,他一直坚持到女儿入睡才离开。
以后怎么办?他最终还是问出了这个我最怕面对的问题。
夜深人静,我前思后想,这种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再说我把这件事藏着掖着,不是等于告诉孩子,父母离婚是见不得人的家丑?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呀。我决定要把实情告诉女儿。
周日,我带女儿去公园。玩到高兴时,我抓住机会,心平气和地告诉女儿:“有件事情妈妈要告诉你,爸爸妈妈分手了。”
“是离婚吗?”女儿不愿相信。
“是。”我尽量冷静地回答。
“那爸爸不要我们了?”女儿流露出一种失落。我尽量平静地告诉女儿:不是爸爸不要我们。是爸爸和妈妈之间有了问题,我们不愿再住在一起。至于你,爸爸和妈妈都会像从前一样爱你。只不过爱的方式变了——如果这周妈妈陪你玩,下周也许就是爸爸带你出去。从前不也有爸爸带你玩,而妈妈在家做饭或加班的情况吗?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又悄声问我:“是爸爸不好吗?你们谁做错了事?”一句话差点引出我的眼泪。我左右斟酌,还是正色告诉她:分手不一定是谁有错,是双方感情的问题。
窗户纸捅破了。女儿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活泼伶俐的她变得乖巧敏感了。她很少在我面前主动提起爸爸。以前一到周末就吵嚷着让父母带着去麦当劳、去水上公园,现在你问她周末咋安排,她却说:“随便吧,反正也没啥意思。”
把离婚的事告诉女儿后,她爸只要不出差,每周六都来接女儿去玩。我发现小小的女儿已经品尝到矛盾的滋味。一方面很想和爸爸出去玩;一方面又觉得不能和爸爸妈妈同去很遗憾。于是每次被爸爸送回家,她很少露出愉快的样子。即使我追问玩得怎么样,她也很平淡地说“还行”。
有次我带女儿回娘家,妹妹不留神当着我女儿的面说,你那个爸爸呀,也够招人恨的。就这么一句话,女儿就不干了。她大吵大闹地说:“不许说我爸爸坏话。”并且不顾大家的哄劝死活要回家。
一出姥姥家门,女儿哭着问我:“我爸为什么不要咱们了?”我深知这时候一旦处理不慎,就会让女儿在心里埋下怨恨或自卑的种子。于是我告诫自己,不能把成年人的恩怨施加给孩子。于是我字斟句酌地告诉女儿:“刚才小姨说的确实不对。在爸爸妈妈分手这个问题上,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那我也不愿意你们分开。你们不能为了我不离婚吗?我都不敢带同学到家里来玩了。”
看着女儿的泪眼,我还是坚决地告诉她:爸爸妈妈不能勉强在一起生活。就像你和同学闹了很大的矛盾,大人硬是让你们在一起,你也不会快乐啊。爸妈离婚,你刚开始可能有点不适应,不敢面对同学,可你必须明白,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从那以后,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决不在孩子面前以婚姻的受害者自居。我告诉亲朋好友,当着我的女儿,请不要评价我与前夫的是非;我也不断提醒自己,尽量做个快乐的单身母亲——我陪女儿去兴趣班、去博物馆;鼓励女儿和爸爸制订每周出游的计划。在女儿和爸爸出去的日子,我会去商场购物、约朋友喝茶或者自己在家做个美容面膜。等女儿回来时,我和她各自饶有兴趣地讲述自己这一天的生活。
渐渐地,女儿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除了爸爸妈妈不再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别的基本照旧时,对父母离婚的恐惧感消除了。
她不再小大人般察言观色,不再强求爸爸、妈妈一起陪她,而是快乐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也许,正因为我鼓励女儿多与父亲来往,多和爷爷奶奶沟通,让孩子亲身感受到离婚只是爸爸、妈妈之间出了问题,丝毫不会影响到对她的关爱,女儿才没有出现单亲家庭里孩子常有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她在一篇题为《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很好的人。虽然他们分手了,但他们对我的爱没有改变,我也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说老实话,看到孩子的心态如此“阳光”,我内心充满了欣慰。我觉得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这份“阳光”心情是家庭教育的基础。(sizhongwangxiao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