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要以事论事

17年前 [08-20 08:27 周一]
教育要以事论事
——一位学生迟到后教育反思
 
  

案例:

一位学生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

师:“今天你为什么又迟到了?”

生:“我家的钟迟了。”

师(生气地):“你就会狡辩,我不是提醒你要提前10分钟到学校吗?”

生(委屈地):“我是比我家的钟提前10分钟来的。”

师(大发雷霆):“你还在狡辩,就是不想承认错误!”

生(带着哭腔地):“我真的是提前10分钟来学校的……

师(抢断学生话头):“你每天都是这样!

生张开嘴还想申辩,但又闭上了嘴巴,眼泪却流下了。

……

反思

这是一位学生迟到后,教师对其进行教育的一个案例,在老师带有逼供的质问下,学生无言。从对话中可以得知这位学生一定是经常迟到的,而且可能每次都在为自己找理由开脱,所以老师才会对学生的辩解置之不理,进而对学生大加训斥。结果是老师面对没有承认错误的学生——生气,学生见老师不理解——难过。

“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只有立足这一点,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如果使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受到伤害,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案例中,老师的目的是想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迟到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结果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这位学生的思维定势在起负面作用;二是教师对此事处理没有作一个合理性的思考,凭自己的情感用事。这都是教育学生的大忌。

如果这位学生这次真的是闹钟迟了呢,岂不是“冤枉”了这位学生,教师在他没有做错的时候批评他,岂不是把他往更大的错误中推去,学生也会认为:“我错,是错了;我没有错,也是错了,反正老师都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就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就故意天天迟到,看老师你能把我怎样。”这岂不是背离了教育初衷?我想这是任何一位教师不愿意看到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的启发引导,批评教育都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如何批评,通过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老师心中要有个底数,不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特别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保持冷静,教育时要以事论事,教师既要把学生的一贯表现联系起来看,整体观照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更要独立地分析每一个事件,以事论事,找出学生犯这次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理好学生一次小错误,由此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这样才有可能转变一位学生。另外对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要善于等待教育时机,有些错误不是学生一犯,就要找学生谈心或是批评教育的,可让其错误积累,教师再抓住一个有利的环节进行突破,这样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中小学教育网.林传忠)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